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解鎖青年發展型城市密碼 讓年輕人“來了就不想走”

2022年06月14日09:4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年輕人“來了就不想走”

  2018年,在上海就職的張文軒聽到公司要在成都安排崗位時,22歲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去成都工作。

  張文軒是青海西寧人,希望工作的地方離家鄉近一些,同時又能有好的發展機會。相對北上廣,他更願意選擇成都。此前,他家鄉的兩位好朋友都在成都上大學,畢業后留了下來。

  成都有一句流傳較廣的城市推介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某種程度上,這句話折射了戶籍制度改革及由此帶來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改革紅利和制度支撐。

  《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鮮明提出了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的城市發展理念。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的機遇,更為青年帶來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發展紅利。

  在成都,像張文軒這樣來闖蕩、打拼的年輕人被稱為“蓉漂”。而在這裡,幾個年輕人沒有感到異鄉的隔閡,張文軒喜歡成都的夜生活,周五下班就約上朋友一起聚餐,天氣好的周末會和朋友去露營。

  在張文軒看來,在成都“本地人、外地人打成一片,誰也不給誰貼標簽,也沒有人覺得誰高人一等”。婚戀方面,也讓他感到“機會更多”。

  張文軒更看重一個城市的包容性和發展前景。4年前來到成都時,他還沒有房子,但這並不影響他辦理落戶手續,除了要求大學本科的學歷外,擁有一個成都的戶口並沒有其他門檻。

  2017年,成都市推出“人才新政12條”,在全國率先推行“先落戶后就業”制度,45歲以下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証直接落戶。張文軒就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

  成都的人才政策頗具吸引力。此項政策實施前兩年,成都市累計吸引大學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萬人,佔全市同期人口遷入總量的38%,其中30歲及以下佔80.4%。

  對這些數據,張文軒有直接的感受。剛到成都工作時,他經常乘坐的地鐵一號線,總是很擁擠。后來,公司附近新建了一座寫字樓,很快就有不少公司入駐,人氣滿滿。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萬人,成為中國第四個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其中14歲至45歲的青年人口960.3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45.87%。

  最近,在成都某小區,幾位老人相約去社區辦理免費乘坐公交車的老年優待卡。按照成都市的政策,無需成都市戶籍,憑居住証就可以辦理老年優待卡。

  優待老人,也是給青年釋放利好。他們大都是從外地來成都給孩子帶娃的。

  雷女士來自四川瀘州,外孫上幼兒園時,她常和鄰裡老人相約乘公交車出門。能享受免費乘坐公交車的政策,讓這位老人很高興,也讓她的女兒感到欣慰。

  公共服務趨於均等化,讓“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尤其讓在成都打拼的年輕人獲得了在教育、住房等諸多方面的紅利。城市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

  在義務教育階段方面,年輕人有居住証即可享受孩子就近入學的便利。成都市明確,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由居住証(地)所在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入學。

  從鄭州來成都工作的楊嬋,租房時特意搜索了周邊的小學。為了給孩子找一所理想的學校,她研究了入學政策,又考察了包括民辦學校在內的周邊諸多學校。最后,憑居住証,她的孩子被分在了附近一所百年歷史的公辦小學。

  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市實行隨遷子女就學“一網通辦”,共有超過6.1萬名隨遷子女實現了就近入學。

  在住房保障方面,成都市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滿足青年多元住房需求。數據顯示,成都市已規劃建設人才公寓9.9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6萬套(間)。

  近年來,在“蓉漂”青年群體中,一項“青年人才驛站”短期居住服務頗受青睞。對來蓉求職的年輕人,隻要提供面試通知等証明,即可在分布於城市許多地方的“青年人才驛站”免費住宿7天。目前已有6萬多人享受到這項服務。

  把青年優先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成為成都發展的顯著特征。成都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門設立了“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環境友好城市專節”,成都市18個市級部門聯合建立青年發展指標監測體系,跟蹤監測青年發展狀況。

  今年5月發布的《成都青年發展報告(2022)》顯示,成都的“蓉漂”人口達683萬,其中四川省內其他市(州)來蓉人口534萬人,外省(區、市)來蓉人口149萬人。報告稱,這體現出成都對外地青年的吸引力在增強。

  另一家機構發布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成都位居全國畢業生首選城市第4名。對在蓉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65.82%的大學生願意留蓉工作。

  數據之外,李紫萌更多是一種直觀感受。李紫萌家在青海,從澳洲畢業后選擇到成都工作。她感到,求職過程中外地人和本地人各佔一半,“面試時聽到了很多東北、山東的口音”。

  現在,來成都4年的張文軒已經買了房子和車子,生活穩定。他說,會在成都長期居住下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龔阿媛 記者 王鑫昕)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