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放補貼到人:應對價格上漲,保障農民用得起
春回大地,一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圖正在由南向北徐徐展開。
今年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農資供應面臨艱巨任務,農資供應是否量足價穩,事關今年夏糧能否增產和國家糧食安全。農資價格上漲如何保障用得起,疫情疊加下能否及時送到保障用得上,假冒偽劣農資如何防范保障用得好?針對今年春耕備耕農民關心的問題,新華社記者深入田間地頭。
加大投放補貼到人:應對價格上漲,保障農民用得起
“今年小麥追肥用到的氮肥、尿素等價格普遍上漲,2月中下旬尿素平均價格達到每噸2500元,3月上旬價格已升至每噸3000元。”山東汶上縣苑庄鎮道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道立說。
他告訴記者:“今年種子、農藥、肥料進貨價格與往年相比為多年來的高點。農藥價格漲幅程度不等,最高的漲幅一至兩番。”
據中國農資流通協會價格監測數據顯示,3月21日,我國尿素、磷酸二銨、氯化鉀、國產復合肥的全國平均批發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4.85%、15.81%、88.91%、36.26%。
“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國際肥料市場價格帶動,國內生產成本推動,春耕陸續開始化肥需求量增加,疫情影響農資物流運輸等原因。”中國農資流通協會秘書長張旭宏分析。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化肥保供穩價直接關系到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當前各地積極對沖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雲南產糧大縣尋甸縣,當地及時下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補貼,每畝的補貼超過100元。“根據市場化肥價格,目前及時啟動了商業化肥淡季儲備的出庫工作,平均每噸化肥的價格較市場價格低300元左右。”雲南省農資公司總經理黃春林說。
……
在山東,當地採用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的方式,壓縮流通環節,降低農戶支出。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王蓓說:“根據市場價格變化情況,將適時按照相關規定投放農資儲備,維護市場穩定,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利益。”預計春耕期間,將供應化肥近1100萬噸,農藥近20萬噸,確保農資不斷檔、不脫銷。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統籌安排下,2022年度第1批300多萬噸春耕肥儲備已開始向市場投放,后續還有大量儲備化肥將陸續投放市場。近日,中央財政下達200億元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加快農資進村入店:不讓疫情誤農情,保障農民用得上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目前全國疫情最為嚴峻的地區之一。雖然抗疫任務繁重,但這裡的備耕卻一點沒耽誤。
一手抓防疫,一手忙備耕。黑土地上,採取封閉管理的農資企業沒有中斷生產﹔一輛輛滿載種、肥的貨車通過綠色通道奔馳在鄉間,讓農資進村入戶﹔居家的農民們通過網絡交流學習農技知識……
“我們開通了綠色通道,確保春耕物資在第一時間運送到網點和種植大戶手中。目前我們仍有3萬噸的庫存量,完全能夠滿足春耕需求。”中國農資吉林梨樹農資配送中心負責人姚樹鵬說。
農業農村部近日下發通知,受疫情影響地區要分區分級建立農資“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嚴格禁止隨意設卡攔截、斷路封路等行為,推動農資加快進村入店。
目前,全國多地都出台了應急預案,創新利用網絡平台,通過“點對點”、不見面等方式,確保農資及時送到田間地頭,打通農資進村入戶的“最后一公裡”,確保不誤農時。
運得進,用得上,還要科學用。積極應對疫情影響,農民“雲”上備耕,社會各界關注支持春耕備耕。快手持續開展“上快手,看春耕”活動,三農專家、返鄉創業“新農人”……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技主播,通過“短視頻+直播”形式傳播農技知識。
中國農資“雲服務”中心即將上線,利用互聯網的強滲透性和廣覆蓋性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模式,在春耕期間為農戶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的農技服務。
打擊假冒偽劣:為春耕保駕護航,保障農民用得好
“你好,請配合工作,我們要進行商品質量抽檢……”
這是近日河北省邱縣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香城固鎮執法中隊張志軍帶領兩名工作人員,在邱縣香城固鎮一處農資門市開展執法檢查。
春耕備耕期間,是農資銷售旺季,也是不法分子坑農、害農的高發期。21日,農業農村部專門召開2022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視頻會議明確,今年我國將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查處一批違法案件、嚴懲一批不法分子、銷毀一批假劣產品、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為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突出抓好假劣種子坑農害農、肥料養分不足、農藥獸藥添加禁用藥物、農膜質量差等4類問題。
內蒙古敖漢旗公安局按照公安部“昆侖2022”行動部署,聚焦種子、農藥、化肥等春耕急需必備物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
……
雲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雲南省公安廳等單位,對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經營門店和種子生產企業進行巡查檢查,積極開展農資打假保春耕行動,確保群眾買到放心農資。
王蓓介紹,中農集團正在積極開展春耕農資打假行動。與相關行業協會、各地執法部門密切配合,形成農資打假合力,確保春耕生產用上優質農資。(新華社記者侯雪靜、楊靜、王陽、安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