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

為了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2022年03月27日08:5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了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2021年,雲南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不留白、工作不斷檔、投入不減少、機制不漏人,著力防返貧、強幫扶,興產業、促就業,讓脫貧基礎更穩固,脫貧成效更可持續,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緊盯鞏固、拓展、銜接、振興4個關鍵,雲南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創新建設“一平台三機制”,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持續鞏固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

抓實鞏固守底線 發力重點幫扶縣

雲南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壓倒性政治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駐村工作隊、社會幫扶等機制不變,財政投入力度不減。在對脫貧縣設立的5年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力度不減,不踩急剎車、不掉頭就走,繼續“扶上馬送一程”。

雲南省把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30個省級重點幫扶縣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主戰場,在全面落實中央對重點幫扶縣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整合各方幫扶資源,量身訂制幫扶政策,實行“四個傾斜”。

領導力量傾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挂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會澤縣、鎮雄縣及原“三區三州”中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省委常委、副省長分別挂聯2個重點幫扶縣。

資源配置傾斜。從產業就業、金融、土地、人才、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基礎設施建設、滬滇協作、公共服務保障等15個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在此前12個重點幫扶縣納入“30+20”個“一縣一業”示范縣和特色縣創建的基礎上,再單獨遴選10個重點幫扶縣支持“一縣一業”示范創建,每縣每年支持3000萬元。

幫扶力量傾斜。每個縣安排不少於3家省級和中央駐滇單位定點幫扶,優先選派科技特派團,省級以上駐村工作隊員主要派往重點幫扶縣。

幫扶資金傾斜。2021年,投入57個重點幫扶縣的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縣均2.75億元,高於脫貧縣縣均投入33.5%。

2021年,39名省級領導挂聯5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90家省級和中央駐滇單位、12230個州市縣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實現全覆蓋定點幫扶,新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28272名。

2021年,全省下達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43.9億元,比上年增加13.34億元、增長5.8%﹔88個脫貧縣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投入產業比例達60.33%。

突出銜接抓落地 線上線下幫扶無死角

雲南省構建縱向銜接、橫向貫通體制機制,突出銜接抓落地。健全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實行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創新建立“三雙”(雙組長、雙辦公室、雙月調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實施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堅持線上線下齊發力,對脫貧人口實施動態監測、動態幫扶。

動態監測,就是建立線上網絡化和線下網格化“兩網”雙向協同監測體系。一方面,實現“找政府”無障礙。在引導群眾通過“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手機App”和“全國防止返貧監測和鄉村振興咨詢服務平台(12317)”等渠道進行自主申報的同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雲南省創造性建成了涵蓋教育、民政、人社、住建、水利、衛健、醫保等7個部門15個救助服務事項的全省統一“政府救助平台”,讓群眾遇到困難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申請救助。截至2022年3月21日,“政府救助平台”訪問量為740萬人次,收到群眾申請21.7萬件,辦結19.8萬件。

另一方面,確保“政府找”無死角。在建立基層干部定期入戶排查與行業部門篩查比對常態化預警體系的基礎上,全省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形成近19萬個監測網格,確保常態化排查無死角。

在動態幫扶方面,雲南省對納入監測的對象,根據風險類別和發展需求,因人因戶精准施策,及時落實幫扶措施,實行監測問題清單化和台賬制、交辦制、通報制管理,針對返貧致貧風險及時採取措施,直至穩定消除風險。

聚焦拓展促增收 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雲南省把一切為了脫貧戶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鮮明導向,制定實施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動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兩手發力促增收。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股份合作機制、志智雙扶長效機制,通過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增收一批、發展鄉村旅游增收一批、推動勞動力技能提升轉移就業增收一批、推動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增收一批、盤活脫貧人口資產增收一批,全力以赴增加脫貧群眾收入,著力夯實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礎。

“赤鬆茸種植能帶動老鄉就近就便務工,年輕體壯的安排到田裡種植、採菇,老弱病殘的安排在車間去根、削皮,這樣既能帶動產業發展,還能幫助大伙兒增收。”熟練掌握人工食用菌種植知識和關鍵技術,並在曲靖市成功建立兩個種植基地后,武定縣插甸鎮村民李孟芩把赤鬆茸帶回家鄉種植。目前,返鄉致富帶頭人李孟芩的創業公司和合作社帶動全省大球蓋菇種植面積500畝,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增加群眾勞務輸出收入5000萬元。

2021年全省投入資金7.5億元,實施1500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吸納3.3萬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同時,持續加大脫貧地區的產業扶持力度,2021年將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支持產業的比例由脫貧攻堅期內的30%提高到50%,今后還將逐年提高,重點用於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幫助農戶增加就業崗位,提升收入水平。

“鎮雄水電工”“鎮雄架子工”是昭通市鎮雄縣外出務工人員一張醒目名片。抓住這個特色,當地堅持把摸清底數作為做好轉移就業的前置條件,做細做實勞務品牌打造基礎性工作。2021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6.86萬人,務工收入220億元。

轉變搬遷群眾“不想外出、不願外出、不敢外出”的觀念,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著力深化志智雙扶推動培訓就業提質增效。2021年累計開展技能培訓9786人次,有效提升群眾就業本領。

2021年,雲南省進一步強化與省外、縣外的勞務協作,大規模、成批次、有組織、高質量地加大縣外轉移就業力度,以保障穩定就業,增加就業收入。2021年,全省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22萬人、超計劃4萬人,公益崗位聘用脫貧勞動力44.32萬人。

來之不易的數字反映出實績:2021年,全省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7元,增長11.0%,比全國、全省分別高0.5和0.4個百分點。

圍繞振興求突破 鄉村振興開新局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提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切實把“三農”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年初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部署安排。

結合雲南實際,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是雲南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去年以來,雲南省全產業鏈重塑雲南農業,堅持市場導向,選准各地最具優勢特色、最有發展潛力的主導產業,找准路子提升發展質量。

雲南省主動加強與上海、廣東溝通對接,實現“廣東有序退、上海全力接、雲南努力干”的工作局面。以“雲品入滬”工程為例,雲南省加強21個蔬菜供應基地建設,為上海“菜籃子”提供穩定供應,元陽紅米、德宏茭白、鎮沅瓢雞、會澤小龍蝦、昭通蘋果、保山咖啡等雲南農特產品成為了市場搶手貨。2021年,上海市累計銷售雲南省農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53.7億元。

此外,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雲南省各地深入研究、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圍繞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配置、生態環境保護等鄉村振興目標要求和群眾所想所盼,梳理提出村庄規劃的發展定位、發展方向、發展目標、主導原則、重點任務等。圍繞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鄉村建設項目的方向和內容,科學設置項目,以一點帶多點、多點帶全面,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

小康之后再出發,接續奮斗正當時。面向未來,雲南將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攻堅克難,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向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進發。(王淑娟 李莎)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