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南亞東南亞視窗

馬來西亞華社發起“愛華文”活動(僑界關注)

2022年03月18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馬來西亞華社發起“愛華文”活動(僑界關注)

  2018年,“愛華文”工委會在《星洲日報》總社文化中心舉辦SPM華文科應考講座,吸引眾多考生參加。前排右七為曾翎龍。

  受訪者供圖

  近日,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及YDD基金會首次聯合推動“獨中及華中土著學生赴華深造計劃”,200名馬來學子可免費報名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及申請赴華留學獎學金。2月22日,為豐富中馬文明交流互鑒,中馬國際翻譯資格認証考試發布儀式正式展開,吸引了200余名專家代表、高校師生在線參加。

  牽線搭橋 共建繁榮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馬來西亞人選擇學習漢語。為推廣中華文化,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設立了助學基金,鼓勵更多馬來西亞巫裔學子到中國留學。

  “中國的強大使中文的世界地位不斷提高,掌握中文也變得更有商業價值。”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恆燦表示,“現在,越來越多馬來人選擇將孩子送到華文小學,這樣的現象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馬來西亞共有1301所華文小學,其中近23%的學生為非華裔群體,該數據還在逐年遞增,可見馬來西亞社會對華文教育的重視。”

  馬來西亞的巫裔族群佔該國總人口69.4%,華裔人口為23.2%。吳恆燦表示:“馬來民族是馬國的主要人口,要想在馬來西亞實現民族之間更全面更廣泛的文化交流,就需要加強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社會的影響。我們發現許多馬來學子都接受了6年的華文基礎教育,但因為沒有太多的資源和途徑,最終放棄赴華深造,實在非常可惜。我們希望他們能夢想成真,所以才會提供獎學金給馬來學子。”

  吳恆燦認為,若能讓更多馬來學子到中國留學,激發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理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批學子定能成為中馬交流合作的寶貴資源。

  2月22日,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表示:“中國和馬來西亞是相互信任的好鄰居,合作共贏的好伙伴。中國高度重視同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在兩國友好合作的背景下,中馬國際翻譯資格認証考試的啟動恰逢其時,對推動翻譯人才培養,豐富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知相通具有重要意義。”

  吳恆燦在馬來西亞從事翻譯交流工作已經40多年,他說:“華文和馬來文的翻譯考試將為中馬文化交流創造歷史新篇章、新契機。翻譯並不是交流工作的終點,兩國在文學、語文、翻譯、出版等領域的合作,必能為‘文明對話’添柴加火,語言是國家間交流溝通的重要媒介,翻譯資格考試是兩國合作的重要基石。”

  薪火相傳 責任在肩

  雖然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已經遍地開花,但在傳承過程中仍面臨許多現實問題。例如,報考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華文科目的考生逐年遞減,截至2020年,該文憑的報考人數降至48420人。

  為了鼓勵更多學子報考華文,避免考生人數繼續流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積極推動“搶救華文”“愛華文”運動,希望通過舉辦各種“愛華文”活動,進一步激發學子們對漢語知識和中華文化的學習熱情。

  “愛華文”工委會負責人曾翎龍對本報表示:“考生人數的下降與馬國教育體制相關,部分學生因無法確保能考出好成績選擇放棄報考華文,我們希望能鼓勵這批學子,所以舉辦了各種講座、培訓課程加強他們報考華文的信心。”

  “在我看來,孩子們並不是不喜歡華文,而是發現要想在華文科目上考出好成績實在太過困難,所以才會選擇放棄。”吳恆燦指出。

  曾翎龍說,“愛華文”舉辦過許多文化活動,如文字創作比賽、書法班、口才班、詩歌朗誦營、文學教學課程等。

  同時,在 “愛華文”活動下,《星洲日報》推出馬來西亞首個專為中學考生設立的網頁,並召集多位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華文教師提升學子們的華文水平、考試成績。

  “孩子們都知道身為華人就應該要會中文,所以大多都認為報考華文是理所當然的。”在曾翎龍看來,孩子們對“學好華文”有一定的“使命感”。

  目前就讀國中的15歲華裔青年李俊杰在接受採訪時說:“身為華人,如果完全不會華文好像有點奇怪,因為在這裡大家不是說方言就是說華文、英文、馬來文,很少看到完全不會中文的華人。”

  在被問及未來是否會報考華文科目,李俊杰自信地表示,“我一定會報考華文,因為這是我的母語,我相信自己會考到理想的成績,未來也希望能到中國留學。”

  交流互鑒 碩果累累

  在眾多學習華文的馬來學子中,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的莎莎自3歲起便開始接觸華文,並在華文學校完成中小學教育。

  “一開始,我爸爸為了方便和華人做生意溝通,才將我送到華校,希望我以后可以成為他的‘翻譯員’。”莎莎說,“作為家裡第一代學習中文的孩子,我經常會感受到馬來文化和中華文化的沖突,但這些感受對我來說都十分可貴,因為相較於其他馬來同胞,我能更了解華裔群體。正因為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融入其中,學會欣賞中華文化之美。”

  華文教育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華文教師的付出。然而,近年來馬來西亞的華文教師稀缺,為了讓更多馬來同胞愛上中華文化,莎莎立志要成為一名華文教師,為此還考取了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証。

  莎莎說:“實際上馬來社會越來越看重華文教育,不僅僅是中、小學的孩子想要學習華文,許多與中國有經貿合作的馬來同胞也都會來找我。還記得在疫情暴發前,我曾與幾名學生到中國蘇州買貨,我並不打算直接幫他們翻譯,更多時候我會在一旁鼓勵他們嘗試自行與當地人溝通,這樣的經歷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華文教育打破了書面教學的局限,許多華文教師紛紛在網上開啟線上教學,為海外學子感受中國魅力提供新路徑。

  “教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不容易,雖然一開始學生們會感到很不適應,但隨后都慢慢習慣了。我經常會錄制各種短視頻,其中包含簡單的中文詞匯、拼音、成語等。有意思的是,這個平台一開始主要是為了教華文,但有華人和我說,他們也能從中學到很多馬來文。”莎莎表示。

  “華文教育的傳播要因地制宜,中馬兩國交流互鑒少不了這群默默付出的華文教師,不管他們來自哪個族群,隻要能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定能最大限度地推廣華文教育。”吳恆燦認為。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