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優化創新環境 激發區域活力

2022年02月20日09:0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優化創新環境 激發區域活力

近年來,雲南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針對全社會研發投入不足,創新主體、創新平台、創新人才不多不強和基層科技力量薄弱等問題,相繼出台多項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新政策環境和創新主體營商環境。2021年,全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全國排名提升4位,實現“十四五”開門紅。

加快創新資源聚集

2021年8月,雲南省面向國內外發布科技項目“揭榜制”榜單,尋求創新資源主體圍繞雲南重點產業和民生領域關鍵技術需求進行揭榜攻關。把“揭榜挂帥”作為促進科技創新供需對接的有效手段,引導和聚集國內外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參與到創新驅動雲南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這成為雲南省穩步探索科技項目形成機制改革又一舉措。

“雲南正把科技體制改革作為科技創新的首要‘創新’,挖掘激發活力的體制機制,在體制上找突破,在落實上出實招。”省科技廳廳長王學勤說。

圍繞重點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近年來,雲南省通過政策引導,著力推動創新資源進一步向產業有效聚集。在2021年底出台的《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9條措施》中,就省內外創新主體、創新平台、新型研發機構圍繞著雲南省重點產業開展技術創新作出具體支持:對新獲批的或年度排名明顯提升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給予研發經費支持,鼓勵州市從省外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對整體遷入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經費補助﹔對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醫療衛生機構等來滇設立研發機構最高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獎補……

通過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科技支撐引領雲南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2021年,雲南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一期)突破30余種關鍵核心技術﹔高純硒制備技術在硒物料的預處理上取得重大進展﹔普朗銅礦成為全國首個實現5G工業應用的有色金屬地下礦山﹔選育的馬鈴薯新品種“雲薯108”刷新西南地區馬鈴薯最高單產紀錄。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2021年,雲南高新技術企業淨增376家,增長率達22.39%,新增備案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304家,任務完成率達261%,總數達9690家,通過評價入庫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82家。一組數據反映著雲南省在加快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雲南省建立從雙創載體建設、創新創業大賽舉辦、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到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的全流程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創新主體,並出台多項具體措施,鼓勵支持創新主體發展壯大。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9條措施》圍繞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制定了支持企業建設產業創新平台、加快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強化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其中,提出擴大創新券支持范圍,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使用創新券購買高價值發明專利進行轉化。

自2020年《雲南省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制定下發以來,雲南省遴選符合條件的科技服務機構進入省級科技創新券科技服務機構庫,向全省科技型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知識產權評估等5類服務,並面向全省科技型企業多次發放用於購買專業科技服務的創新券,進一步激勵雲南省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近日,省科技廳再次公示一批符合科技創新券兌付條件的科技服務事項,涉及16家科技服務機構、22家服務對象,擬兌付金額256.32萬元。

此外,雲南省於2020年還印發實施了《雲南省科技金融結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引導作用,激勵社會資本加大力度支持創新創業,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1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2.87億元,分擔分散風險52億元。

激發科技人才活力

“推進自主創新,人才是關鍵。雲南省出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9條措施,從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科研人才資源、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培養具有創新活力的青年科研人才隊伍3個方面提出了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激勵的具體政策。”省科技廳副廳長高俊說。

近年來,雲南省持續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圍繞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等方面,相繼出台配套制度68項,推進改革舉措83項,促進雲南省人才結構持續優化。形成了包括院士自由探索、省科技領軍人才培養、省創新團隊培育、省“兩類”人才培養,以及省高層次人才、省高端外國專家、省高層次創新團隊引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智匯雲南”計劃實施等銜接有序、梯次配備的科技人才及創新團隊培養引進計劃體系。

2021年,雲南省3人新當選“兩院”院士,1人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新選拔省“兩類”人才165名,認定省創新團隊30個,新增80余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此外,2021年雲南省還在全國率先出台《雲南省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正面清單負面清單》。

近日,為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雲南省印發《雲南省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20條措施》,建立以績效為目標、誠信為前提、“放管服”有機結合的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生態。

《20條措施》提出,擴大科研單位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推進科研經費包干制改革,在省基礎研究計劃、科技人才和平台計劃項目中推行經費包干制。績效分配要與科研人員貢獻密切挂鉤,向創新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支持項目承擔單位實行高層次科技人才項目工資制,探索對急需緊缺、業內認可、業績突出的極少數高層次科技人才實行年薪制。(季征)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