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打出精准組合拳 筑牢返貧防火牆

2022年02月20日09:03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出精准組合拳 筑牢返貧防火牆

  話題

  雲南省如何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怎樣實現精准監測、精准幫扶?“政府救助平台”的運行情況如何?2月17日,雲南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雲波率隊做客“金色熱線”,就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多措並舉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雲南省如何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

  “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雲南省通過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創建了‘一平台三機制’,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快推進領導體制、工作體系、政策舉措、項目資金、機構隊伍有效銜接,使脫貧成效得到持續鞏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黃雲波介紹了雲南省為防止農村低收入人口發生規模性返貧所採取的具體做法:一是健全“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州(市)、縣、鄉村成立黨政“一把手”任“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責任狀,建立了領導挂縣、部門包鄉、干部駐村的幫扶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雲南省全面落實了政府找、找政府的監測體系,進一步壓實各級干部責任,發動駐村工作隊定期對脫貧人口和有困難的其他群眾進行排查、梳理、分析,根據群眾的申請,對有困難的群眾按照政策及時幫扶。同時,創建“政府救助平台”,讓農村困難群眾遇到“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方面的困難,能就近提出申請,縣級部門可以第一時間受理,省、州(市)進行監督辦理,保証返貧監測網越織越密,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三是推動幫扶政策穩定有效銜接。保持教育精准資助、醫療健康幫扶、低保兜底、產業就業等主要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嚴防因政策急轉急退造成政策性返貧,雲南省出台了銜接配套政策文件87個﹔四是突出就業產業幫扶。建立健全了扶貧扶智機制,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擁有一技之長,增強就業能力、發展動力,並建立了合作社綁定農戶、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幫扶全覆蓋﹔五是推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走深走實,主動加強與上海市的溝通銜接,推動滬滇協作在更多領域取得新成果。2021年,上海市投入的幫扶資金達到了42.8億元,實施了1577個項目,雲南省分別選派263名干部和1128名專業技術人才到上海市挂職鍛煉和交流學習,分別接收上海市221名挂職干部和683名專業技術人才到88個縣幫助工作。同時,通過雲品“六進”活動的開展和蔬菜保供基地的建設,累計銷售雲南省農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53.7億元,其中銷售已認定扶貧產品35.35億元,元陽紅米、昭通蘋果、保山咖啡等滬滇消費協作品牌成了上海市場的搶手貨。

  完善網絡 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返貧監測和幫扶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抓手,雲南省如何實現精准監測、精准幫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原省扶貧辦副主任、現省教育廳副廳長唐家華表示,為了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雲南省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雲南省通過做實防止返貧和幫扶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唐家華介紹,一是制發了《雲南省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關於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全省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的工作對象、監測底線和監測范圍,明確識別納入和標注風險消除的程序和方法,提出分類精准幫扶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嚴格考核評估的工作要求﹔二是全面強化組織領導,落實“雙組長”負責制和“雙月定期研究調度”工作機制,目前全省已形成了村小組日監測、行政村周報告、鄉鎮每旬進行分析、各縣(市、區)進行每月工作監測和幫扶﹔三是堅持雙向發力,監測不留死角。雲南省不斷創新和完善工作機制,一方面堅持“政府找群眾”,持續強化干部定期排查和部門篩查預警工作,另一方面引導“群眾找政府”,持續加強政策宣傳,創新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府救助平台”,不斷拓展群眾求助的渠道,形成“政府找”和“找政府”雙向協同的防返貧監測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四是開展精准及時幫扶。在幫扶過程中,全面推進“兩不愁三保障”相關制度的落實。同時,雲南省狠抓發展產業和擴大就業,使產業吸納群眾就業的覆蓋程度不斷提高,增加群眾的務工收入和生產經營收入﹔五是全面加強信息化能力。2021年是駐村工作隊員全面輪換的重要時期,全省開展了近9000場次的培訓,加強了信息員隊伍建設,為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的人力資源基礎。同時,雲南省全面開展了數據共享和數據比對工作,為幫扶對象識別、幫扶措施落實起到了保障作用。

  搭建平台 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畢喜昌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鹿鳴鄉羅溪村的村民,他的妻子2019年查出患有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經過治療,妻子身體有所好轉,但卻喪失了勞動力。2021年9月,畢喜昌又被查出患有惡性腫瘤,需長期進行化療,讓這個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去年12月,畢喜昌得知雲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可以對他進行幫扶。通過“他人代辦”的方式,村干部為夫妻倆申報了救助。

  鹿鳴鄉羅溪村社會救助協理員畢武說,考慮到畢喜昌后續還要化療,所以為他申請了臨時救助。他們一家三口有兩個病人,因此還申請了低保和大病專項救治。

  這條救助信息受理之后,鄉鎮干部很快就到畢喜昌家進行了入戶調查核實。20多天后,畢喜昌的救助申請就辦下來了。現在畢喜昌一家每人每月有270元的低保,並獲得臨時救助金5000元,大病專項救治還可以讓畢喜昌看病時減免費用。

  “過去群眾的訴求和申請需要逐級上報審批,‘政府救助平台’不僅打通了多部門的業務協同,還實現了數據共享,縮短了信息核查比對時間,有效提高了基層辦事效率。”祥雲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朱國全認為,“政府救助平台”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免去了老百姓跑腿的過程。

  “雲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建立,能夠方便農村群眾在遇到‘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時,第一時間無障礙地在線上提出申請,倒逼相關部門扛實責任、優化服務,與線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結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黃雲波介紹,目前,雲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上線注冊群眾已達235萬,提出了17.8萬個申請事項,其中涉及民政、就業、住房的內容佔申請事項的90%以上。隨著群眾知曉面的擴大,平台的作用會更加彰顯,全省防返貧監測網會越織越密。

  唐家華則對雲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事項申請辦理時效、督辦流程、考核評價方式進行了介紹:“政府救助平台”共涉及7個部門15個服務事項,相關部門已經根據各自職能開展工作,回應群眾訴求。在事項受理后,臨近辦結時間時,系統會自動提醒這一單救助服務事項還未辦結,相關工作人員會得到及時警醒,關聯的領導則會對這項工作進行技術催辦。一旦出現超時工單,上級部門將及時對這個單子進行督辦,確保群眾提出的訴求能夠得到及時回應。除了日常監督、受理催辦、超時督辦外,“政府救助平台”還會對辦理工作進行考核評估,為辦理部門打分,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李翕堅)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