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把愛好發展為職業
近日,有媒體面向全國2664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不考慮現實因素的情況下,92.98%受訪大學生願將愛好發展為職業,他們將兼職參與新職業作為鍛煉自己、融入社會的最佳途徑之一。
這個調查結果,實際上展示了理想與現實、個體與社會的矛盾關系。這種擇業與理想的矛盾,是尚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這一群體面臨的困境,也是令更多社會從業者長期困惑的一個難題。傳統的職業類型,以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選擇的主要參照,大體上體現了“學以致用”“人崗相適”的雙向選擇原則。但在具體的從業實踐中,職業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要素,它既是個體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參與社會分工謀求生計的渠道,也是在滿足一定的物質需求后進一步滿足精神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既是社會通過職業分類集合個體力量,創造物質財富的分工,也是借以集聚群體智慧、創造精神財富的途徑。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職業已經細化到社會和人們的各個需求端,呈現出多元化和時代性特點。多元化和時代性,體現在職業分類標准的多元化上,體現在職業理念、就業觀念、價值追求的與時俱進上。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從“鐵飯碗”到“臨時工”,從“固定職業者”到“自由職業者”,不僅反映了個體成長成才的發展變化,也體現了社會與時代的進步變遷,以及職業類型和特點的日漸豐富。
在高等教育發展到普及化階段的新時代,就業成為大學和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頭等大事。解決就業需求和就業供給之間的矛盾,實現人人皆能就業、就好業,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把愛好發展為職業,不是不可能。興趣愛好是職業理想的原生動因,是個人成長中長期培養起來的優勢,也會給職業帶來差異性特征。於大學生而言,在校期間兼職工作、通過個人愛好“小試牛刀”進而轉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行為,並且能以“不丟人”“更自由”“喜歡就好”來評價一些新職業,正好反映出新時代青年就業觀念的轉變和創業意識的加強,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在刷新傳統就業觀念的同時,將此作為走出校門、邁向社會前的一次社會實踐和職業體驗,既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了多樣選擇和多種可能,也為理想抱負、價值追求的實現進行了必要的“試水”和“探底”。
人生因理想而精彩,因奮斗而升華。職業理想影響著個人的職業選擇,反過來,如何在物質和精神中做出選擇,或者達到二者的最佳契合,也影響著個人的職業理想。值得注意的是,興趣愛好與職業選擇相統一,中間必然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那就是現實。一方面,興趣愛好無法全面替代一個人思想品德、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等綜合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能轉化為職業期許,不是所有的職業都能滿足我們的職業理想。這就需要我們把個人興趣愛好融入社會需求,把理想付諸實踐,科學合理定位,並在從業實踐中通過努力奮斗,審視並豐富興趣愛好,充實並優化職業理想。換句話說,不得不“為稻粱謀”,更需“不為稻粱謀”,還要不愧於稻粱,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豐盈厚重、多姿多彩。(作者:閻岩,系媒體評論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