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彌勒福地社區 確實是塊“福地”

前段時間,一對年過七旬的河北籍老夫婦,向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彌陽街道福地社區送了面錦旗,上面印著:“社區服務獻愛心,實際行動暖居民”。
兩位老人幾年前來彌勒養老,前段時間,老人發現養老金沒發,經查詢是沒有進行領取養老金待遇資格認証所致。
上門求助的河北籍老夫婦。福地社區居委會供圖
老兩口年紀大,不太會用智能手機,沒辦法通過手機APP認証,返回河北老家太麻煩。老兩口來到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邊學邊教,幫老人完成了資格認証。老人很開心,給社區送去錦旗。
煩心事變暖心事,這種情況在福地社區時有發生。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社區黨總支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解居民所困,這樣的暖心事就更多了。
“福地社區不光名字起得好,也確實是塊‘福地’。”社區不少居民說。
精准服務 大伙共建共治共享
幫兩位老人進行領取養老金待遇資格認証,是老人上門尋求幫助。更多時候,社區黨總支“走”出門,跟居民“多商量”,幫著解決急難愁盼。
轄區老人多,怎樣更好地為老人服務,社區提供“菜單式”選擇,量身定制“需求清單”。今年9月,社區黨總支牽頭成立幫幫團,倡導轄區內熱心公益的商家加入,大伙匯聚力量,幫居民解困。
六十多歲的孫繼珍,家裡除了九十多歲的老母親,還有患腦癱的哥哥。平日兩人的頭發,孫繼珍幫剪。轄區一家理發店加入幫幫團后,知道了她家情況。10月下旬,社區工作人員帶著理發師上門,為一家人免費理發,並承諾長期免費。孫繼珍高興,不停說著“謝謝”。
福地社區不大,僅0.64平方公裡,卻有住戶7865人。人一多,就容易滋生問題。對此,不管是居民上門求助還是社區出門解困,社區黨總支想辦法精准施策。
服務群眾,得防止“剃頭挑子一頭熱”。為此,“我們建立了‘三事分流’工作法,將居民訴求按照大事、小事、私事收集分類,交由政府職能部門、社區黨組織、自治組織或物業等主體分責處理。”社區黨總支書記段龍祥說,“三事分流”工作法實施后,社區由大伙共建共治共享,服務更順暢了。
社區舉行“消費扶貧促振興進社區”活動。福地社區居委會供圖
社區治理 向“協同善治”轉變
“你先騙我家人辦卡”“你剛剛還扭傷了我的手指……”今年11月8日,福地半島一期某店內發生一起糾紛,雙方爭執不休。
咋回事?前幾天,轄區居民李女士到事發店裡辦了張價值6800元的年卡,到家后她感覺被騙。李女士有抑郁、精神不穩定的情況,家屬擔心,到店裡了解情況。員工稱李女士是自願購買,不存在欺騙情況。協商過程中,雙方發生推搡,李女士因精神不穩定被送到醫院,店裡一員工的右手手指輕微扭傷。
社區調解員得知后協商調解,鼓勵雙方互相讓步。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店主退還李女士6800元年卡費,李女士家屬賠償受傷員工200元醫藥費,並現場簽訂了調解協議書。
生活在社區,矛盾糾紛在所難免。“有矛盾不可怕,關鍵看咋解決。”段龍祥說,在福地社區,“進來時雙方充滿敵意、調解時雙方握手言和,出去時雙方笑容滿面”的事兒時有發生,這要歸功於社區一直在創新基層治理。
段龍祥說,為解決矛盾糾紛,社區從過去的“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成立人民調解工作領導小組,選任辦事公道、群眾認可、工作能力強的人員擔任調解員,同時建立了人民調解室和多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中心,專門接待來訪居民。
處理方式轉變后,社區黨組織的力量足了,群眾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及時得到了解決。“今年以來,我們就地調處矛盾糾紛17起,調解成功率100%。”段龍祥說。
段龍祥將義賣芒果的信息發到相關微信群。段龍祥供圖
有時,為社區居民辦實事,還順帶幫了其他人。
彌勒市江邊鄉地處南盤江畔,當地黨委政府依托低熱河谷氣候、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近年來芒果種植產業,推動鄉村振興。今年,江邊村落紅溝村民小組的芒果迎來豐收,可受疫情影響,部分芒果滯銷。
今年7月,福地社區黨總支知道這事后,聯合彌勒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江邊鄉政府舉行“消費扶貧促振興進社區”活動。
活動開始前,社區黨員、志願者便把信息發到朋友圈,響應者不少。7月23日晚上7點,活動開始,聽聞消息的居民早早趕來買芒果,1個小時左右,1噸多芒果便銷售一空,賣得八千多元。
“芒果很新鮮,價格也合適。”當時參與購買的一名居民希望,社區常辦類似活動。
這也是段龍祥的想法。“我們將陸續推薦和展示彌勒其他鄉鎮的特色農產品,既讓轄區居民買到物美價廉的特色農產品,又能促進農戶增收,一舉兩得。”他說。
一站式網上政務辦理、社區就業服務、兒童臨時日間照料、心理咨詢……都說為民辦實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在福地社區,社區居委會站在居民角度,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辦,居民們的認同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為民辦實事沒有終點,隻有不斷出現的新起點。段龍祥說,社區黨總支將持續突出黨組織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找到最大公約數,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