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唐代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
2021年12月23日08:2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山西發現唐代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發布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省霍州市發現始鑿於唐代高武時期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為研究盛唐向中后期過渡的造像風格、類型演變提供了重要史料。
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的北區造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位於霍州市西南7公裡處的汾河東岸山崖上,項目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聯合發掘,分為窟前遺址與崖壁造像兩部分。
此次新發現的善跏趺坐佛造像龕。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窟前遺址共布設探方20個,造像窟龕的雕鑿非常集中,初步統計共70余龕、約300尊造像。崖壁上方有一尊高達6米坐佛,為“高武時期”雕鑿而成。本次發現的5尊十一面觀音,別名大光普照觀音、密號慈愍金剛,從目前發現來看,十一面觀音形象在中國大量出現在唐代,武則天時期以后逐漸流行。
此次發現的主尊大佛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此次共發現近20處銘記,經過識讀,確定銘記內容有紀年、地名、人名、官名等幾大類別。其中紀年有開元五年、天寶三載、長慶二年等﹔地名有晉陽郡、安邊郡、晉州、太原等﹔官名有縣尉、中書舍人、度支、判官、押衙、副將等。
據考古人員介紹,霍州市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始鑿於唐代高武時期,是山西重要的唐代中型造像群,既有太原天龍山石窟唐代造像風格,也受洛陽龍門石窟、關中地區唐代造像風格的影響,為研究盛唐向中后期過渡的造像風格、類型演變提供重要材料。(胡健)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