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卓越工程師)

——記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朱兆雲

本報記者 張 帆 李茂穎
2021年12月20日08: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卓越工程師)

與中醫藥結緣,可以追溯到朱兆雲的青年時代。

朱兆雲是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她的父親是雲南巍山有名的中醫,她曾向父親表示:“要做像父親一樣的名醫。”朱父當即回答:“不是名人的名,是人民的民,是民醫,人民的醫生,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

這段對話,朱兆雲一直深深記在心裡。

今年已是朱兆雲從事中醫藥探索研究的第三十八個年頭,上個月,她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她主持編著的《雲南天然藥物圖鑒》《雲南民族藥志》等一系列專著,是目前為止對雲南中藥最詳盡的梳理。

38年來扎根邊疆,朱兆雲帶領團隊,不斷探索著中醫藥的發展路徑。

1999年,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正值科研院所轉制,面臨沒人才、沒經費的困境。此時的朱兆雲是雲南省醫藥工業公司技術副總經理,主持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她接過了重擔,正式就任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所長。

“隻有發展了,才能解決藥物所最根本的問題。”朱兆雲明確了藥物所的兩條發展主線:基礎科研線“新平台、新項目、新人、新成果”和產業轉化線“新產品、新廠房、新人、新網絡”。如今,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已建成包括天然藥物資源研究室在內的10個研究室,形成了系統、特色鮮明的新藥研發鏈,藥物所也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雲南是我國天然藥物資源最多的分布區,一些種類為全國乃至世界所特有。如何實現雲南天然藥物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成為發展的瓶頸。

朱兆雲認為:“摸清家底、種源清楚是研究開發、安全使用的基礎,也是雲南醫藥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了採集珍貴的藥物標本,藥物所團隊常常需要走進深山老林。從海拔76.4米的滇東南部河口瑤族自治縣南溪河與紅河交匯處,到滇西北部德欽縣梅裡雪山,20年間,團隊成員拍照標記、採集標本、鑒定藥材,他們的足跡遍布雲南,累計野外行程80余萬公裡。

無數的汗水與心血,凝聚成一張亮眼的成績單:採集標本1萬種10萬余份,拍攝原生態彩色照片約16萬張﹔准確鑒定412科1720屬4392種天然藥物﹔發現新分布藥用植物93種,新藥用植物資源451種﹔翻譯民族語言文字藥名5567個,系統整理附方5816首﹔首次系統篩選研究99種特色藥物﹔主編專著6部22卷共1191萬字。

朱兆雲率領團隊完成的“低緯高原地區天然藥物資源野外調查與研究開發”項目,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填補了我國中醫藥行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近10年的空缺。

在田野調查中,朱兆雲特別重視對一些少數民族藥方的收集,尤其是對70種重要中醫藥資源進行了深入調查和藥材生產區劃,對雲南25個世居少數民族傳統用藥經驗進行搶救性保護與發掘。

“雲南很多地區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很多少數民族形成了獨特的醫學體系。”朱兆雲說:“一些當地的醫生,可能不懂理論,但卻擁有豐富的用藥經驗,通過我們的系統整理,在現代科學實驗方法的研究下,就可以為創制新藥帶來靈感。”

在成百上千個處方中反復對比研究,朱兆雲組織團隊有序開展系統規范的藥學、藥理、毒理及臨床研究,在對雲南彝族民間用藥經驗研究的基礎上,朱兆雲以第一發明人研制的系列藥物誕生。

朱兆雲並沒有停下腳步。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及高危害性是世界性難題,朱兆雲率領團隊又一次迎接挑戰,以新思路開發新藥,“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傳統經驗,凸顯三七在抗血小板聚集臨床方面的優勢,目前已申報Ⅱ、Ⅲ期臨床試驗。”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我畢生的夢想。”朱兆雲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0日 第 12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