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縣城:顏值高 內涵足

縣城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2019年,雲南省政府發布文件,明確按照“干淨、宜居、特色、智慧”的要求,在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目前,全省已有36個縣城榮獲“美麗縣城”稱號,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在列。近日,人民網記者深入寧洱縣,看當地如何立足自身特色,打造符合人民群眾美好期盼的“美麗縣城”。
要創建美麗縣城,寧洱有先天優勢。
從高空俯瞰水灣公園。人民網 虎遵會攝
這裡有山有水:登高俯瞰,普洱山、錦袍山、鳳凰山三山呈“品”字形將縣城環繞﹔東洱河、西洱河、蝦洞河、金雞河、溫泉河五河穿城而過。
亦有文化底蘊: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的民族團結誓詞碑位於縣城西北側﹔這裡是茶馬古道的源頭。
借助、利用先天優勢,當地做好“面子”,做實“裡子”,作出“內涵”,打造出“美麗縣城”寧洱樣板。
民族團結誓詞碑。人民網 虎遵會攝
綠色生態,“景色這麼美,大城市都比不上”
“鷺鷥!快走!”
看著水面飛過的鷺鷥,有孩子一步並作兩步追起來。“這幾年生態越來越好,水灣公園的鳥兒越來越多。”孩子家長說。
水灣公園位於寧洱縣城南部,是當地引東洱河、西洱河、蝦洞河等3條河流的水形成的,是寧洱縣最大的濕地公園。
初冬時節,公園湖畔綠水成蔭,一泓碧水盡收眼底,微風吹來,水波蕩漾,連湖面的邊邊角角都飄動起來。當地在公園裡修起健康步道,市民有事沒事散散步,心情也好。
五條河穿寧洱縣城而過,傍晚時分,隨便經過一條河邊,兩側滿是綠色,老人坐在亭子裡閑聊,孫兒打鬧嬉戲。“環境這麼好,連大城市都比不上!”有老人說。
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寧洱縣開展城市生態功能完善行動,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6%,綠地覆蓋率43%以上,道路綠化96%以上,河道綠化87.1%以上。來到寧洱縣城,大公園,小廣場,大珠小珠落玉盤﹔生態河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
城市顏值高,群眾幸福感強。居民李敏銳喜歡帶孩子在水灣公園散步,“水清景美,舒心得很!”她說。
綠水青山中的寧洱縣城一角。人民網 虎遵會攝
這些年,寧洱先后榮獲“中國天然氧吧”“雲南十大宜居縣”等稱號,並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如今再添省級“美麗縣城”,寧洱市民很自豪。
“我們不會讓市民失望,會繼續補齊短板弱項,力爭把寧洱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縣城。”寧洱縣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表態。
提升功能,市民生活更便捷
大范圍景美了,小范圍的景得跟上。寧洱縣持續提升城市功能,以老舊小區為代表的“老物件”因此重新煥發光彩。
城北老火柴廠宿舍區建了三十多年,“太難住了!”老業主劉永平說,雨大點就淹水,業主車輛亂停亂放,提到生活配套設施,更是啥也沒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9年,政府整合相關投資1000多萬元對這裡進行改造。到今年三四月份,小區公共綠化有了,停車場、單車棚、健康步道也有了。“和以前比,徹底變了樣兒。”劉永平也變了口氣說。
按照干淨、宜居的要求,近年來,寧洱縣已對19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市民們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打通城區9條“斷頭路”,增加788個停車位,修繕改造4條人行道……老舊小區改造外,當地下足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雕琢城市細枝末節。
雕琢中,當地拿信息化手段當“刻刀”。在杜林翰居住小區,智能人臉識別系統能精准識別小區住戶,增加住戶安全性。小區還設置了非機動車智能充電樁、智能水電表等設施,業主幸福感蹭蹭往上升。
“刻刀”還雕琢了縣城其他方面。“智慧”充盈寧洱縣城:建成5G基站24個,每平方公裡不低於兩個﹔建成可使用充電樁11個,電動汽車和公共充電樁的比例達到5:1﹔智能水表接入率80%,智能電表接入率100%﹔新建小區100%實現刷臉進出﹔公立醫院支持線上預約、線上挂號、線上繳費……“生活越來越便捷了。”不少市民說。
寧洱民族團結園。許時斌攝
特色發展,喚醒這片土地最深的情懷
景美了,市民生活也便捷了,創建“美麗縣城”,“特色牌”尤為重要,不然每個縣城都在提生態、宜居,千篇一律,打動人心的地方少。
寧洱的特色是啥?從對外宣傳的口號就能看出:茶源道始 盟誓之城。即茶和民族團結誓詞碑。
寧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是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和集散中心,也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截至2020年,全縣共有茶園33萬畝,綜合產值達13.5億元。
當地黨委政府決心把這茶元素放大,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縣城中心,以普洱茶為軸線,以七子餅廣場、貢茶回歸紀念碑、普洱府古城圖、茶馬古道源頭地理標識碑為核心的茶源廣場公園,彰顯著獨特的茶馬文化﹔東塔公園裡,碩大的紫砂壺裡流出的水,從高處奔流而下﹔雕刻工藝精湛的文昌宮門樓,見証了普洱茶市貿易繁榮,茶馬客商雲集的歷史﹔世代傳承的手工制茶作坊隱藏在街邊小巷……
寧洱火車站。陶平攝
不止於此,12月3日,中老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途經寧洱站,其站房以磚紅色和灰色為主色調,主立面提取竹編茶簍元素,古朴而大氣。詢問得知,站點設計以“多彩茶鄉,人文寧洱”為理念。
更具歷史厚重感的民族團結誓詞碑立於縣城西北側的普洱民族團結園內,它是新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証,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和“新中國民族工作第一碑”。它折射的民族團結精神,不僅是雲南邊疆各民族團結進步的象征,也是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縮影。
來到寧洱,歷史與現實、古朴與時尚交織穿插。為讓更多人領略這份獨特,當地用打造A級景區的理念來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縣城,在縣城入口建成佔地46畝的游客服務中心,服務八方來客。
如今,“美麗縣城”已創建成功,這只是起點。“我們將圍繞‘邊疆、山區、民族、貧困轉變為前沿、生態、和諧、美麗’的發展方向,持續改善發展條件,變邊疆為前沿,變末梢為樞紐,繪好‘美麗寧洱’新畫卷。”寧洱縣政府相關領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