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我為群眾辦實事”

雲南安寧:全力打造“黨建+幸福食堂”養老模式

2021年12月15日10:4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老了,煮飯煮不動了,怎麼辦?在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老人就不用為這個問題煩惱。安寧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全市全力打造“黨建+幸福食堂”養老模式,全方位聚焦解決高齡、空巢老人用餐難問題,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用餐需求,讓老人能吃出“幸福味道”,而這也是安寧市在建設“幸福安寧”道路上又一生動的民生改革實踐。

組織引領讓幸福食堂暖胃又暖心

走進縣街敬老院的幸福食堂,廚房窗明幾淨,配有嶄新的爐灶、電飯煲、消毒櫃等設施,老人們圍坐在餐桌旁享用日常簡單的飯菜,對菜式味道贊不絕口。“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吃上這麼豐富的飯菜,蘑菇炒小雞、山藥燉排骨、辣椒炒肉絲、西紅柿雞蛋……”用餐的趙大媽說。在縣街敬老院,每天早上6點,就有工作人員為42位老人精心准備早餐。油條、豆漿、包子等都是工作人員手工烹制,食材干淨無污染,葷素搭配有營養,讓老人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幸福食堂”運營始終堅持村級黨組織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黨組織對本村事務的領導作用。在經費保障上,市財政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補助金,低收入老人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每位老人每餐僅需自掏腰包3至5元即可吃上價格便宜的營養餐。目前全市已建成4家農村公益性敬老院、21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13個“新時代老年幸福食堂”,惠及上萬名老人。

在其他街道設立的“幸福食堂”也得到老年人的連連夸贊。在鳴矣河村委會幸福食堂內,每天中午11點和下午5點,總會有一盆盆熱氣騰騰、軟硬適宜、不重樣的美味菜肴出鍋。這些針對老人“飯碗”的改革要素,讓老人手中的“一碗飯”從單一的米飯、咸菜變成了葷素搭配科學的兩葷、兩素、一湯的營養餐,調配出了獨屬安寧老人飯碗裡的“幸福味道”。

鳴矣河村71歲的張阿姨邊吃邊樂呵呵地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個人在家裡做飯,還要上街買菜,太麻煩了。現在省事多了,在幸福食堂吃飯,菜多還不貴,日子越來越好了。”據統計,每天到鳴矣河幸福食堂固定用餐的老人有50多人。他們來自3個村小組,每人每餐5元,除中秋、春節暫停供餐外,其他時間正常供餐。

鳴矣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國福說:“下一步准備把餐費調成三元一餐,讓更多的老年人吃得起食堂飯,花小錢吃好飯,消除他們在外子女的后顧之憂,讓子女安心工作為國家作貢獻,讓老人們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家的溫暖,樂享幸福晚年。”

黨員志願者讓幸福食堂聚情又聚心

“大媽給您筷子,您多吃點肉,碗有點燙……”食堂中,黨員志願者們熱情地為老人們分發碗筷、打飯、端菜,呈現出其樂融融的景象。據悉,村級黨組織每天都會安排兩到三名黨員志願者服務老人用餐。

當前,針對部分年老體弱、行動不便、距離較遠的老人,許多黨員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為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確保不落一人,助力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鳴矣河小村的95歲失聰老人劉高德,腿腳不利索,兒子常年都在外地務工,一人獨居。黨員方毓平已為其送餐七年,不管陰天雨天,都堅持送飯給劉高德,無論工作再忙都要把飯先送去,偶爾生病也會事先委托給其他同事幫忙送飯。“能送飯給他們吃,看著他們吃著可口的飯菜,我們心裡也高興。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隻要能夠傳承下去,等我們老了有這種待遇,我們就知足了!”送餐之余,我們的志願者還詳細詢問老人身體狀況和醫保政策落實情況,力所能及地幫老人做些家務。

城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食堂,對老人也是因情施策,量身定做,專門成立了黨員愛心送餐志願服務隊,將一日三餐送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金方街道朝陽后山社區是一個老舊居民小區,獨居、空巢、高齡老人有200多人,五年前社區黨組織就專門成立了50人的愛心送餐志願服務隊,每天把一日三餐送至老人家中,還幫老人打掃家庭衛生,與老人談心,許多老人親切稱呼這些志願者為“活雷鋒”。

目前,全市已有3700名黨員參與了“幸福食堂”運營管理、志願服務工作。

為民服務讓幸福食堂“變身”幸福家園

吃飽飯、吃好飯、健康養老,“幸福食堂”描繪出最溫暖的幸福底色。

安寧市因地制宜“花樣百出”,找准黨建與為民服務連結點,在保障老人基本用餐的基礎上,積極延伸拓展幸福食堂新功能,有機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休閑娛樂、醫養健康等功能,形成“幸福食堂+N項為民服務”延展模式,讓老年人不僅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生活也得到極大地豐富,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效化發展。

權甫村委會“幸福食堂”服務的是征地拆遷進城區的山村老人。這些老人離開苗族山村住進單元樓,子女都在外務工,孤獨寂寞、不適應城市生活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問題。為此,權甫村黨總支大膽實踐,把幸福食堂作為基層黨建“三化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推進,讓幸福食堂“變身”老人共敘鄰裡情的幸福家園,打造家門口的養老新模式。

68歲的下權甫村老人魏福鬆每天都來幸福食堂吃中午飯和晚飯:“如果沒有這個食堂,我們老年人隻會待在家裡,大家幾乎不往來,鄰裡關系會越來越遠、越來越淡。有了這個食堂,大家可以開開心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一點不會孤單,這種生活方式太舒服了,很感謝黨和政府這麼關心我們老年人,為我們提供這麼美好的生活環境。”老人們吃完熱乎乎的飯菜,還可以在黨群服務中心看書、喝茶、健康監測。

縣街敬老院黨支部創新思路,積極開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老年人運動”,採取支部帶動、黨員聯動、老人參與的方式,盤活敬老院空閑土地,開辟了蔬菜、果園、養殖棚,成立了種植、養殖、膳食等8個小組,讓每位老人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及能力自願承擔小組工作。縣街養老院黨支部書記楊平忠認為,養老不僅僅在於“養”,還要把老年人帶動起來。通過種植、養殖,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還能給老人吃上生態健康的食品。目前,縣街敬老院每年能自給蔬菜種植量是8000多公斤,自給養殖16頭豬、300多隻雞。

“幸福食堂”不僅僅只是一個解決老年人吃飯的場所,通過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和黨員干部貼心服務,它更是社區老人的“幸福家園”。有些村級幸福食堂建立了老年人活動室,配備電視機、棋牌娛樂等設施,用餐之余,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嘮嘮家常、看看紅色電影、下下棋。有些村級黨組織把建設“幸福食堂”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定期組織黨員到“幸福食堂”開展愛心理發,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心理疏導、精神關懷等公益服務,引導老年人樹立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不僅解決老人們的“一碗飯”,還豐富著老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吃出滿滿的鄰裡情和歸屬感。飯后茶余,總能看到老人們在廣場上鍛煉身體、在多功能室唱歌跳舞回憶青春、在圖書室翻閱圖書學習豐富知識。

目前,安寧市60歲以上的戶籍老齡人口已突破5.1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6.9%以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勢在必行。集中供養、“新時代老年幸福食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解決了一部分老人的“吃飯難”問題。如何讓更多安寧的老年人能吃出“幸福味道”——安寧市力爭在“十四五”末期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新時代老年幸福食堂在所有村社區全覆蓋。(王加喜、侯明岩)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