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楚雄祿豐: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2021年12月14日08:1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祿豐: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背景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制度支撐。祿豐市自2018年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以來,通過實施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精准認定、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等,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的多贏目標,成為全國產改經驗交流的典型。

  話題

  從被列為產改試點至今已過去3年,產權制度改革的“祿豐模式”后續成效如何?當中呈現哪些改革亮點?在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又有何經驗可供借鑒?

  清產核資 集體資產翻近一番

  充分利用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機遇,祿豐市共清理出非承包土地22.8萬塊、面積22.9萬畝,清理經濟合同2100份,確認集體成員35.34萬人,設置成員股權和法人股權922.75萬股,組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612個。農村集體資產比清查前增長了90.5%。

  據祿豐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鄒麗萍介紹,清產核資、成員界定、折股量化是祿豐產改的三個重點。清產核資實行數據聯審工作機制,由農業、林業、水務、國土、財政等部門聯合審核,最終對聯審認定數據進行鎖定﹔成員界定,出台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指導意見》,按照“不能多頭佔有、不能兩頭落空”的原則,由各村制定“一村一策”認定方案﹔折股量化,以十股制和百股制為框架,將集體資產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中平均量化,折股量化的股權作為村民享受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的依據,切實解決了集體資產歸屬不清的問題。此外,祿豐市開發上線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股權網絡管理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產改大數據現代化管理。

  成員界定 “一村一策”厘清身份

  “空挂戶”在祿豐基層是指,沒有生活在本村、但戶口長期挂在村集體的農戶。在2000年以前,一些村組會讓空挂戶自願簽署“土協議”放棄集體權益,隨著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尤其2018年實行產改以來就沒有再出現類似情況。

  饒定國是大北廠社區北廠一組的村民,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按村裡的俗成約定,同時有女兒和兒子的家庭,當女兒外嫁后,戶口就要遷出本村,這也就出現一種情況:如果新郎所在村組不給予身份認定的話,新娘就變成了兩頭都不靠的“中間戶”,也就享受不到應有的集體權益。

  2018年借產改契機,大北廠社區各村組“因村制宜”,制定了符合自身村情的集體身份認定標准,饒定國外嫁的女兒、連同他的外孫最終被重新認定為集體成員身份。

  饒定國說:“各村組經濟實力、人員結構不同,認定標准就會不同,像我姑娘這種情況放到北廠七組就認定不了。”

  折股量化 靜態管理確保標准

  在股權設置環節,祿豐市各產權單位沒有一刀切,而是在百股制和十股制的框架下,依據各村實際情況量身設置。

  金山鎮大北廠社區採取的是百股制,即由成員股、勞齡股、獎勵股構成,滿股為100股。所有被認定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均享有成員股50股﹔勞齡股依據村民的實際年齡進行配置,配比為30股﹔獎勵股是對擔任過村干部的村民所作出貢獻的認可獎勵,配比為20股。採取“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的靜態管理模式,股權以戶為單位,可繼承,可在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內部成員中轉讓。

  “靜態管理模式確保了每個村民都能夠按照群眾公認的標准界定集體成員身份,確保集體成員按照統一標准享有股權量。”大北廠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萍說:“尤其在設立獎勵股的討論中,得到了所有村民代表的舉手通過。”

  與金山鎮大北廠社區採取的百股制不同,土官鎮下轄村組選擇了十股制,通過設置獎勵股和懲戒股,為鄉村善治推波助瀾。

  土官鎮的十股制由“基本股+獎勵股-懲戒股”構成。基本股參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定﹔獎勵股立足於調動村民在公益事業中的積極性,對孝老愛親、誠實守信等行為量化增股﹔懲戒股立足於反向鞭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對違法亂紀、不履行村規民約的村民進行懲戒減股。

  同樣選擇十股制的還有廣通鎮廣通社區,即按照“成員股6股、勞齡股4股”進行折股量化。廣通社區黨委書記李紹海告訴記者,每個獲得集體成員身份認定的村民都享有6股成員股,勞齡股按照40歲以上村民為4股、40歲以下2股進行配置,這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照顧傾斜。

  集體經濟 檢驗產權改革實效

  如何壯大集體經濟、讓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是產權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金山鎮小台子村民小組地處祿豐市城區,共有82戶、340人,該小組利用政府返還的13畝安置用地,與企業共同開發商住樓盤項目,村民用安置費購買住宅,一方面紓解了項目建設資金的缺口壓力,同時村民用成本價購房也獲得了實惠。而作為村集體,則擁有臨街1-2層商鋪產權,商鋪位於城市商業區,通過出租獲取高回報租金,有效盤活了村集體資產。小台子村民小組長羅建萍告訴記者,通過簽署短期租賃協議,租金每3年漲一次,目前合計租金為120萬元/年。去年村小組拿出70萬元進行股金分紅,人均分得2000多元。

  在祿豐市廣通鎮,除了現金分紅外,有的村組將集體經濟收入用於產業的二次投入發展,有的用於村子的公益事業建設,有的用來獎勵考入大學的本村學子,還有的用來為村民購買醫療保險。

  廣通社區東風村民小組在實行產改以前,村集體收入隻有13萬元、年人均分紅300多元。2018年起,該村緊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契機,以房產租賃等多種形式盤活集體資產。截至目前,東風村年集體經濟收入超40萬元,並呈逐年遞增態勢,去年該村拿出集體收入的80%進行分紅,人均分得1300元。

  廣通鎮新民村是一個1400多人的山區村委會,彝族群眾佔60%以上,由於距離集鎮較遠,村民採購物資多有不變。在盤活集體資產的過程中,新民村並沒有將集體資產“一租了之”,而是思考如何激發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此,由新民村干部率先入股,租賃村集體資產開辦便民超市,在保証質優價廉的前提下,承諾實現集體經濟盈利增收。據廣通鎮產改辦主任普曉燕介紹,便民超市自今年3月開業至今已盈利1萬多元,利潤的20%被充實為集體收入,20%用於超市的二次發展,剩余的60%在扣除銷售人員工資后按比例分配給股東。該村下一步將同時拓展線上銷售,讓更多當地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讓村民享受到更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秦明豫)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