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沾益聚焦重點群體辦實事 巧繪民生“微笑曲線”

群眾的“急難愁盼”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反映在民生實事上,往往體現在重點人群的重點需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實事,堅持學史崇德辦實事,扎實抓好民生基本,堅決保障民生底線,積極回應民生熱點,小切口、微服務,採取貼近生活、親近感情的方式關照重點人群,推動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弱有所扶,不斷增強服務溫度和厚度,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望海小學午餐午托課后服務。
“養老”到“享老”,打造家門口“幸福圈”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這是老年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今年以來,沾益區堅持把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做實做細,全方位多層次為老年群眾辦實事,真正解決老年人的“急難愁盼”。
居家社區服務“幸福圈”。依托46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醫養康養相融合的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醫、護、康、養、娛”全方位的養老需求,滿足老人多層次、具體化的養老需求。金龍街道東海社區依托支部活動場所,建立老年人“幸福餐桌”派餐點,免費給轄區42名80歲以上老人派送兩餐、生日蛋糕,不斷優化社區養老服務﹔金龍街道交管所聯合社區為新開通的公交線路沿線2個社區所有60歲以上老年人上門入戶辦理老年“愛心車卡”﹔龍華街道協調“特別專車”接送轄區老年人接種疫苗,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運用社區網格,強化入戶志願宣傳,普及防詐騙、衛生健康、創文等知識﹔西平街道文昌社區結合轄區老年人多的特點,在中老年人群體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棋牌比賽、觀看紅色經典電影、紅色故事大家講、“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慶百年”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動。
暖心服務解決實際困難。各部門不斷優化“老有所依,幼有所育”環境。沾益區衛健局定期組織專家組深入基層,開展“家庭醫生入戶隨訪”“免費義診”等貼近民生的項目,將免費體檢、健康咨詢、健康知識宣教等健康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為老年人就近養老提供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養老服務﹔沾益區紅十字會扎實開展“養老助老——愛心光明行”活動,為1128名老年人進行眼疾篩查﹔區圖書館為20名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機操作培訓活動﹔區政務服務大廳針對部分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用智能手機的實際情況,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同時保留現金繳款方式,為老年人辦事提供方便。
開展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
“優育”到“善育”,守護青少年“成長路”
沾益區始終把關愛青少年作為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民生工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前教育、留守兒童關愛供給水平和服務能力,解決課后難、午托難等問題,不斷織密民生保障網,筑牢百姓幸福生活根基。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近年來,沾益區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沾益區第二幼兒園投入使用﹔持續放大“名校+”“名師+”效應,義務教育學校開展教師交流,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創新,傾力打造公辦、民辦幼兒園“一園一特色、一園一品牌”﹔課后服務工作為家長省心,沾益望海小學實行免費午餐午托服務,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管理,提供作業輔導、課外閱讀、體育鍛煉等項目,全校2110名學生參加,參與率達95.5%,同時學校建立了“兒童之家”暨“心理輔導室”,黨員教師成了他們的代理家長,為家長解決實際困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推進資源整合共享,關心關愛留守未成年人。共青團沾益區委持續實施“雲端西望”公益項目,招募高校大學生志願者52名,為大坡鄉麻拉村和菱角鄉水沖村的80余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結對幫扶和雲端課堂﹔區婦聯聯合志願隊伍、區殘聯、女企業家協會開展“送教上門”“送學上門”“送健康上門”志願服務,提供學習輔導、學習物品、心理健康輔導等關愛活動﹔區紅十字會開展“滇苗助學”等紅十字微公益博愛助學項目,動員164人次捐款43429.25元。
“雙報到雙服務”為社區老年人送關懷。
“普惠”到“精惠”,暖心服務托起“陽光夢”
沾益區共有9993名殘疾人,其中農村殘疾人9124人,佔比91.30%。在農村殘疾人中,重度殘疾人有2606人,這些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今年沾益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服務,不斷滿足殘疾人個性化需求,努力改善殘疾人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讓殘疾人幸福感不斷增強。
著力保障民生需求辦實事。為全區1800名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了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訓練、康復醫療、支持性服務等基本康復服務﹔落實殘疾人就業、技能培訓,通過集中、分散就業等形式幫助20余名殘疾人實現就業,為符合條件的52名殘疾人發放就業、創業扶持資金。通過全區11個鄉鎮街道因地制宜開展農作物種植技術、家禽養殖技術、烹飪等11期實用技術培訓,300名殘疾人掌握了農村種養殖、烹飪技術﹔做好殘疾殘疾兒童關愛項目,深入市特教學校、區望海小學特教班、部分鄉鎮(街道)小學看望慰問83名殘疾兒童發放了3萬余元的慰問金、學習、生活用品等物資。
做好殘疾人精准服務。採取“走下去”“進家門”“接上來”和“異地評定”等方式,為符合條件的82名殘疾人員開展辦証便民行動﹔深入開展2021年“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服務活動,為全區597名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第一次“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服務,抓好農村殘疾人精准康復、托養照護服務。(何曼菲、齊琦、蔣所昌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