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讀《這樣的魯迅》: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迅哥兒”

2021年11月24日09:0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迅哥兒”

   閻晶明是研究魯迅的專家。在他看來,“五四”造就了魯迅,沒有“五四”的時代精神,就不會有魯迅思想與文學的全面爆發與精彩呈現,魯迅的藝術創造是“五四”新文學的最高峰。

   去年秋天,他的最新學術隨筆集《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京舉辦以“走進魯迅的世界”為主題的新書首發式。出於對少年兒童的閱讀和學校教育的關注。我曾經向他建議,應該給兒童和青少年寫一本關於魯迅的讀物。他笑著回答:一定考慮。沒有想到,幾個月之后,這本《這樣的魯迅》(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就送到了我的手中。

   應該說,魯迅的資料非常豐富,如何取舍,如何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講述魯迅的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樣的魯迅》卻是一本從內容到形式、從創意到裝幀都別出心裁的圖書。全書分四個部分,分別講述了魯迅在故鄉、南京以遠(含日本)、北京和上海四個時期的故事。魯迅在故鄉度過的童年與少年,是一種“愜意與憋悶同在的生活”,一方面是在三味書屋和學校學習的無憂童趣,一方面也經歷了家道中落后的世態炎涼。在南京以遠的生活,是魯迅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書中講述了18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去尋求別樣的人們”,他如何選擇專業,如何刻苦地學習英語、德語和相關的專業,如何與藤野先生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如何作為一個中國人開始真正的覺醒。書中還講述了在結束了7年的日本留學生活之后,魯迅又如何回到家鄉當教師和校長。

   魯迅在北京的經歷,起始於1912年,在同鄉許壽裳的推薦下,魯迅到北京教育部工作。這並不是一次事先安排好的“詩與遠方”的旅行,卻開啟了魯迅作為一個文學家和戰士的人生旅程。從《狂人日記》開始的一發不可收的創作噴涌而出,對國民性的無情批判,對青年人的無私關懷,以及用雜文作為戰斗的匕首投槍,在書中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最后一個部分是魯迅在上海,講述的是魯迅生命的最后10年的故事。他與進步作家和文化青年熱情交往,成為左翼作家聯盟的精神領袖﹔與中國共產黨人聯絡交流﹔喜添愛子周海嬰﹔成為文化界紛紜爭說的中心,也成為反動勢力威脅恐嚇的對象。他忘我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隨書贈送的《跟著迅哥兒去旅行》,則是一本很有新意的研學旅行手冊。手冊根據書中的四個大版塊,把浙江紹興、日本仙台、北京和上海與魯迅有關的故居、紀念館、博物館、學校、墓地,如紹興的百草園、咸亨酒店、魯迅祖居,仙台的魯迅故居遺跡、原仙台醫專六號教室,北京的魯迅博物館、琉璃廠、北大紅樓,上海的內山書店舊址、魯迅墓、魯迅紀念館等,做了詳細的介紹和線上線下的“攻略”,讓學生沿著魯迅生活、學習、工作的足跡前行、探索,感知一個有溫度的魯迅。

   《這樣的魯迅》講述了學生們在課本中很難讀到的故事,顛覆了許多人原來關於魯迅的“成見”,重新構造了他心中的魯迅形象:犀利而又寬厚、冷峻而又溫暖、豁達而又堅定、熱情而又幽默。閻晶明說,他最想向青少年朋友講述的是這樣的魯迅:一位孜孜不倦的求索者,一位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考中,並為之奮斗的中國人。他做到了。在這本書中,我們的確看到了一個這樣的魯迅。一個有血有肉、生動豐富的“迅哥兒”。我們更期待有更多這樣的大家寫名人,讓孩子們走進偉大人物的生命之中,以此為生命的榜樣與自我鏡像,成為卓越的讀者,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朱永新,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