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人民網專訪臨滄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邱明

探索“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智治新支點 闖出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新路子

李發興
2021年11月22日09:2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為推動全省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力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即日起,雲南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立足雲南政法工作實際,聯合人民網雲南頻道專訪州(市)黨委政法委書記,共同開展推進雲南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大討論。

近日,臨滄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邱明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介紹了臨滄市政法機關以“智治”為突破,推進邊疆地區社會治理,著力提升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和維護安全穩定的能力水平的經驗做法,發揮智治支撐、推進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以下為專訪內容:

邱明(中)調研政法工作。臨滄市委政法委供圖

人民網:政法工作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臨滄市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邊疆地區社會治理難度大,您作為政法委書記,在抓臨滄市政法工作中,您的切入點在哪?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邱明: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全市總面積2.4萬平方公裡,轄1區7縣77個鄉(鎮、街道)945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225.8萬,有鎮康、耿馬、滄源3個縣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290.791公裡,有1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2個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的內陸“黃金口岸”,是雲南乃至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直通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的陸上通道,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當前,防范疫情輸入形勢任務繁重,邊境管控壓力較大,境外人員帶疫入境、引發本地傳播的風險極高,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治安問題亟待解決。面對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我們堅持以防為主,探索“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智治”新支點,努力闖出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新路子。

臨滄城市社區技防建設滯后,老舊小區防控能力薄弱,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化運用水平不高。全市每萬人僅有聯網共享的高清攝像頭28個、與全省平均每萬人的44個還相差16個,難以滿足當前社會治安防控需要。全市有各類小區600多個,其中430個是過去單位的住宿區和集資房,管理跟不上,仍停留在“人防為主”“以人管人”的狀態,甚至有的小區“防不勝防”,盜竊案多發高發,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建設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安防小區”,就是在廉租房、公租房、商住一體式小區、商品房小區、單位集資房等各類住宅小區按1至3級不同標准,建視頻監控攝像頭、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和抓拍系統、車輛智能識別道閘﹔在市場、廣場、超市、賓館酒店、娛樂場所、學校內部及周邊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人臉識別可視抓拍系統,所有採集的數據進入“雪亮工程”平台和公安大數據平台集中匯聚、智能分析研判,實現對各類異常情況、風險隱患進行快速高效、智能分析、精准預警、軌跡可溯。

通過建設“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可實現網格化管理最小細胞單元全覆蓋,在“降發案”“助破案”“促群眾參與”等方面起到了關鍵的平台載體和帶動發力作用,有效地促進了全市社會治安平穩可控,是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有力舉措。

目前,全市已完成智慧安防建設的小區有120家,建成人臉識別系統的人員密集場所有234個,前端設備集群已接入“雪亮工程”聯網共享平台102個,實現了46個區域的視頻監控圖像、人車進出等數據的聯網接入,逐步實現自動對比、推送預警等信息化功能,正在開發消防、林業、城市管理、交通、應急管理、文化旅游等職能部門和軍警單位的聯勤聯動運用機制。網格員和基層工作人員用“善治臨滄”APP記錄並跨區域推送外來人員信息,有效提高了人員排查管控精確度和工作效率,有效破解了社會綜合治理“人防”壓力難題。通過大力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建設,帶動了百家小區組建紅色物業、百支業委會履職能力提升、百個公共場所有智能安防的“三百強治理”連鎖效應,這一特殊“紅利”還在不斷取得“收益”。

通過建設“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用“智治”支撐治理,臨滄至今沒有發生本地疫情傳播,沒有發生疫情經臨擴散,今年以來全市命案發案數下降40%,治安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了3.94%,小區內盜竊案件、矛盾糾紛明顯減少,2021年上半年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上升3位,排名全省第三位。

人民網:您剛才全方位介紹了以“智治”為突破抓政法工作的思路和體會,結合當前的邊境管控形勢,在下步工作中,臨滄市政法機關將怎樣深入推進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第一,總體思路。通過大膽創新實踐,我們確立了總體思路: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配合的多元共治、共建共享模式,因地制宜、分級分類深入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建設,讓建強黨建核心、發展紅色物業、做實小區自治和推進信息化建設找到相互支撐、相互提升、相互促進的“多贏”突破口。通過建平台,使我們具備了更加敏銳的“視覺”能力﹔建前端,使我們的“視野”更加廣闊﹔建信息化綜治中心,使各級的調度更加高效﹔開發“掌上綜治中心”軟件系統,使基層的運轉更加便捷。

第二,目標規劃。通過深入調研,我們摸清了全市各類小區和人員密集場所的底數情況,經過多番論証,制定了每年建成150個3級配置標准以上的智慧安防小區,每年在車站、酒店、商場、集市等人員密集復雜場所打造80個以上人臉識別視頻監控系統示范點的工作目標,要集眾智、匯合力,用3年時間搭建起臨滄社會治理“智治框架”。

第三,組織保障。2020年7月,市委政法委牽頭成立了全市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制定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實施方案、技術方案和建設標准。2021年4月,完善出台了加快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的具體實施意見。市委、市政府將“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納入市委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黨委政府“10項重點工作”和“三個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一把手”工程統籌推進。

第四,多措並舉。建設“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全面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全域覆蓋是基礎和前提﹔“物防、技防、人防”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是核心目的﹔“雪亮工程”的前端設備和網絡后台系統是有力的技術支撐。一是深入實施“智安小區+刷臉工程”。完善小區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制度機制,針對不同小區不同情況,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配合等多種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企業開發合作等多種渠道,防止“一刀切”,因地制宜、分級分類深入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各類人員和車輛信息智能化全採集,做到快速精准全面排查外來人員及重點關注人員,及時有效預警風險隱患,有效減輕邊境和二三線設卡布防、網格化管理壓力。二是加快推進“網格化+可視化+信息化”。加快推進“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和綜治中心,聯合網絡運營商等社會力量推廣4.5萬余路視頻監控進企業、進小區、進村寨、進群眾家,並逐步聯網,補齊網格管理盲區。進一步完善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功能並深入推廣使用,為視頻監控聯網運用的平台、網格化服務管理的中樞和綜治中心的實體化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三是不斷拓展深度運用成效。信息化綜治中心“善治臨滄”軟件系統,一端連著老百姓,另一端連著“智慧安防小區+刷臉工程”,打通了全市行政區域聯絡渠道,為扁平化、可視化、動態化指揮調度提供方便渠道和載體,真正讓網格規范起來、高效起來、織密起來。向群眾開放微信小程序,老百姓能夠“一鍵”反映民情民意、“一鍵”找到身邊的網格員,並能夠進行智能分析,開辟了新的群防群治信息化路徑。

特殊的區位賦予了我們特殊的使命。在當前邊境疫情防控和邊境管控形勢極端嚴峻形勢下,我們將在邊疆地區社會治理新征程中實踐新辦法、構建新模式,努力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