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展現民族民間舞蹈的魅力

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帶來的思考

陳偉科
2021年11月18日08: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展現民族民間舞蹈的魅力

  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獲獎作品、男子群舞《陽光下的麥蓋提》劇照。

  無論媒介方式、表達方式如何變化,舞蹈創作者始終要回到生活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種在心裡”

  近日,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在濟南落幕。來自各地藝術院團、院校、群藝館的328件民族民間舞作品報名參評,6件作品獲獎。參評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充分體現出舞蹈創作選材和主題的豐富性,為舞蹈創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民族民間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獨特魅力。如何在民族風格、民族特色、民族審美的基礎上,深挖民族民間文化的內涵美,將傳統舞蹈素材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創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互聯網+”為舞蹈搭建了更廣闊的平台,人們對舞蹈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藝術傳播與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民族民間舞要實現“破圈”傳播與創新,仍要回歸藝術本體。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形態始終在發展變化。創作者將民族民間舞從廣袤大地搬上舞台,賦予時代內涵,注入當代審美。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比賽中,由22名新疆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學生表演的男子群舞《陽光下的麥蓋提》以熱烈奔放、活力四射的動人表達,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刀郎舞與山東鼓子秧歌巧妙融合,表現新疆人民在黨的關懷下沐浴幸福陽光的美好生活。長春人文學院原創作品《姥姥的田》將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與吉林省的袖頭秧歌素材緊密結合,不僅展現新農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更表達出人民心中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民族歌舞劇院有限公司選送的《浪漫草原》將蒙古大草原的景色美與草原人民的生活美相結合,盡顯天地遼闊,抒發草原人民的率真性情與浪漫情懷。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創排的《移山》以鼓子秧歌的動態韻律為基礎素材,用舞姿勾勒出淳厚朴拙的勞動人民移山開路的堅韌形象。

  扎根人民,植根鄉土,放飛藝術想象,才能引發情感共鳴,升華思想表達。一部優秀的民族民間舞作品,應該讓觀眾既能品味藝術之美,又能收獲深邃的文化哲思。從這個角度看,本屆“荷花獎”作品提供了創新的思路。

  走出“小圈子”“象牙塔”,在深刻變化的火熱生活中,創作者找到了靈感源泉。對民族民間舞內涵的深刻把握,離不開田野調查。創作者隻有深入生活、感動自身、相信角色,才能真誠表達、感動觀眾。從2015年開始,中國舞蹈家協會啟動了一系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舞蹈實踐活動,這是對舞蹈編創的一次主動嘗試。王玫、田露、王舸等青年編導在統一組織下,深入西藏、海南、河北、湖南、內蒙古等地區感受民族民間風情,全面了解當地民族舞蹈文化,吸取養料。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麥蓋提縣,舞蹈作品《陽光下的麥蓋提》編導之一張鵬看到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援疆干部等群體助力下,當地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廣場上晒太陽的老人、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村裡的文化牆等動人場景,讓張鵬萌發出創作靈感,並將這些溫情真實的瞬間編入作品中。

  舞蹈是追求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藝術,體現著創作者對世界的認識、對文化的態度,民族民間舞更應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藝術追求。在本屆“荷花獎”中,浙江音樂學院創排的舞蹈《一條大河》用安徽花鼓燈動作語匯轉譯出大河奔涌不息的滔滔盛景,在抒發家國情懷的同時張揚著詩情畫意。舞蹈借女子的形象與身段展現“河流”蜿蜒的流向與地理特征,在“大河”這一意象中,舞者通過扇子與身體的延伸對“大河”進行比擬,通過三道彎的塑造,角度的變換與舞者身體的旋轉營造出生生不息的流動感,提取花鼓燈中“顫、顛、抖、梗”四大動作,對傳統舞蹈進行創新性表達。煙台市文化藝術中心歌舞劇院創作的舞蹈《貨郎小小俊翠花》通過“海陽大秧歌”中典型人物“貨郎和翠花”,再現北方傳統鄉村集市的熱鬧場景。

  無論媒介方式、表達方式如何變化,舞蹈創作者始終要回到生活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種在心裡”,通過作品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深邃底蘊和舞蹈藝術的獨有魅力。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