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讓每位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程浩
2021年11月17日08:1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憂心的現實問題,創新提出解決上學愁、入園愁、出行愁、養老愁、如廁愁、停車愁、辦事愁“七愁”和盼增收、盼安居、盼就業、盼平安、盼健康、盼振興、盼文明“七盼”問題,深受人民群眾的贊譽。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群眾“急難愁盼”的一件件揪心事得到了解決,一樁樁煩心事得到了消除,一項項便民措施讓群眾綻放出滿意的笑容……

退管中心裡,老年人翻閱紅色書籍。人民網 程浩攝

雲南省紅河州個舊市因錫而立,因錫而盛,因錫而名,是世界最大的錫生產加工基地。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以雲南錫業集團(下稱雲錫公司)為代表的現代工業企業在個舊逐步發展壯大。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7戶,涉及採礦、選礦、冶煉、精深加工、錫工藝品等產業。

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曾為企業默默奉獻數十載的職工慢慢退出舞台,光榮退休,且人數不斷增加。據個舊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下稱個舊市退管中心)黨政辦主任林志鴻介紹,該中心服務的3萬多名國企退休人員中,僅雲錫公司就有2萬多人。

如何讓退休人員既能安享幸福晚年,又能發揮余熱,近年來,特別是“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個舊市以解決退休人員“養老愁”為宗旨,解決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憂心事,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體現退休人員存在感,讓其受到最大尊重。

老年人正在打乒乓球。人民網 程浩攝

黨群服務中心 老人們第二個家

11月13日,個舊城裡天氣陰冷,街上行人稀少,可位於金湖東路121號的個舊市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卻異常熱鬧:個舊市退管中心雲錫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副會長潘永祥正在給退休的老年人講黨史,紅色書屋坐著來閱讀紅色書籍的老年人,書畫室裡老年人正揮毫潑墨,健身室裡是老年乒乓球愛好者的天地,老年舞蹈隊正在室外活動區域排練節目……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升改造,增設紅色書屋、健身室等功能室。現在不管白天晚上,退休的老年人有事沒事都喜歡往黨群服務中心跑。”退休后返聘回到個舊市退管中心的林志鴻說著,一旁的老年人插話:“對呀對呀,這裡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個舊市退管中心2008年5月成立,起初僅服務雲錫公司的退休人員,去年12月,上級要求全面推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后,個舊市81家單位與退管中心簽訂移交協議,目前共服務退休人員36000多人,其中黨員6000多人。

林志鴻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退管中心黨委採用集中輔導學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分批分層次開展學習輔導,讓退休黨員在黨史學習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針對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出行不易的老黨員,退管中心組織開展“送學上門”活動,了解老黨員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情況,將黨史書籍等送到他們家中,和老黨員一起學習、探討、交流。目前,退管中心已開展“送學上門”活動三百多次。

“奶奶廚房”的阿姨們為高齡老人送去祝福。個舊市退管中心供圖

“我們一起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是為民辦實事,退管中心就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成為退休老年人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中。發動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是具體行動之一。

去年10月,七八名廚藝不錯的熱心阿姨“退而不休”,發揮余熱組建了“奶奶廚房”,專門在節假日為高齡老人包餃子、粽子,讓老人們感受家的溫暖。

今年重陽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奶奶廚房”又忙起來了。當天,阿姨們手腳麻利地揀菜、洗菜,嫻熟地和面、包餃子、做糕點,很快一大桌菜就做好了。

阿姨們把這些美食分別送到高齡老人家中。老人們很高興:“子女做不到的事情,你們做到了!”看著老人們高興,阿姨們也高興,“說明我們還是有用的!”

老人們高興的事不止這一件。前段時間,退管中心舉辦“愛在金秋、情暖重陽”敬老月金婚慶典活動,讓牽手相伴50載的金婚老人們度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金婚紀念日。

當天,12對金婚夫婦閃亮登場,並給了彼此一個最深情的“愛之擁抱”。社區工作者向老人們送上鮮花,並送上了親手編織的長度為99厘米的圍巾,寓意長長久久,情深意長。

給退休老人辦實事,更多體現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林志鴻說,退管中心的老黨員定期不定期到行動不便的退休老人家中走訪,和他們聊家常,幫著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感謝黨組織,在我們有困難時送來溫暖。”受助的退休人員常這樣說。

“我們能力有限,能做的很少,不過我們一定盡全力為你們辦實事、做好事,我們一起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每每這時,林志鴻總會這樣回復。

退管中心裡,老年人正練習書法。人民網 程浩攝

“這麼多年努力沒白費!”

在退管中心,退休老人存在感滿滿,他們還將“為民辦實事”與“保護生態環境”等大主題結合起來。

個舊市卡房鎮有座小山丘,當地人叫廣播山,以前山上隻長草沒有樹,如今再去看,成片的鬆樹、柏樹立在坡上,高的有四五米,粗有碗口大小。

這些樹是退管中心卡房工作站的退休人員栽的。2013年至今,他們共栽樹七百多棵。這天,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退管中心卡房片區黨總支書記黃瓊英扛著鋤頭,帶著四五十名老黨員來到林子裡除草。看著親手栽的樹越長越壯,她很高興,“這麼多年努力沒白費!”

黃瓊英記得,2013年,雲錫公司開展黨員實踐活動,退管中心卡房工作站黨總支商量后決定,在離辦公區500米左右的山上栽樹。此后每年春天,退休老人就帶著鋤頭、樹苗,挑著水到山上栽樹,平日輪流鋤草、澆水,樹也很“成器”,越長越高。

個舊是“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還被譽為“中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怕和我們幾十個老年人連續幾年種樹有點關系!”黃瓊英說完,大笑起來。

大笑背后,是記者感受到個舊市退管中心為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用作出的探索和嘗試。

當下及今后很長時間,老齡化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個舊市退管中心根據自身實際,找准老年人需求點,引導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倡導退休老人發揮余熱的舉措值得點贊。

老年舞蹈隊正在排練。人民網 程浩攝

放眼整個紅河州,近年來,特別是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當地黨委政府積極作為,推進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失能照護服務機構改造工程,為老年人搭建養老平台,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照護和康復服務,建立“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舉措條條實在,“目的就一個,讓每位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紅河州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