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步入快車道

2021年11月16日08:39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步入快車道

陸良爨鄉綠園菇業有限公司的蘑菇種植棚 本報記者 陳飛 攝

“雲花”通過昆明斗南花卉市場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 黃喆春 攝

5年來,雲南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引領,加快“走出去”步伐,農業長期處於產業鏈低端的狀況正在改變,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穩中有進。

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諾鄧火腿已經成為雲南農產品的明星產品,活躍在火腿車間的“新農人”徐琨斌是諾鄧火腿的明星推廣人。

退伍后的徐琨斌看准家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回鄉創業,開辦一家火腿加工廠。憑借敏銳的商業洞察力,他積極與國內電商平台尋求合作、對接政府部門尋找幫扶合作,解決產品單一這一困擾諾鄧火腿發展的關鍵點。

2013年初,徐琨斌的火腿加工廠年產量僅3噸﹔2019年時,產量達到100噸,加工銷售諾鄧火腿1.86萬隻,產值1600萬元。通過像徐琨斌這樣的“新農人”示范帶動,高原特色農業得以健康發展,引領一方致富。

近5年來,雲南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業物聯網、農業資源等數字化成果不斷涌現,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全面提速,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快速增長,農業社會化服務穩步推進,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已建成曲靖市麒麟區等3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國家級示范縣。

2020年,雲南省農機作業面積10256萬畝次﹔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2015年的47%提升到50.03%﹔2020年底,全省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438個,實現營業收入3371億元,其中省級以上企業900戶。家庭農場超過5萬個,農民合作社超過5.8萬個,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有力推動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農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

推進產業興旺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首位要求。

近年來,雲南省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推動全省農業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2020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3598.91億元,同比增5.7%,增速高於全國2.7個百分點。農村電商全面提速,2020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38.77億元,同比增長38.34%。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得到質的提升,八大重點產業產值年均增幅達16%以上,八大重點產業綜合產值達6867.3億元。全省有機產品有效証書達1349個,全國排位提高到第三位。

如今,“雲系”“滇牌”農產品銷往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1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出口農產品323.8萬噸,同比增16.4%﹔出口額360.7億元,同比增8.9%。其中鮮切花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居全國第一。

越來越多的“雲品”出省,成為雲南農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的最有力証明。在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上海)推介活動上,南澗彝族自治縣紅雲核桃加工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核桃產品上架即售空。企業負責人看到產品熱銷的場景十分感慨:“以前做農業企業隻想著把產品做好,正式進入一線市場時才發現雲南農產品還有很多短板,如包裝跟不上潮流、廣告宣傳用語不符合規范等,任何一項都可能影響好產品進入高端市場銷售。近幾年,企業著力補短板,產品不僅‘走出去’了,還進入了一線城市的各大高端市場。”

通過紅雲核桃一家企業的成功“走出去”,南澗縣核桃產業得到發展壯大,既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收入,又解決了林農的后顧之憂。

“綠色”已成鮮明底色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突出綠色引領,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農業環境資源管控,積極推進減量增效、綠色替代、種養循環、綜合治理,不斷提升農業生態系統養護與修復水平,雲南農業綠色發展動能明顯增強。“綠色”正在成為雲南省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雲南茶葉馳名中外,但不少茶葉主產區的茶農收入一直很低。為了找到茶農致富之路,不少地方通過社會組織、龍頭企業引領,全產業鏈綠色有機發展,線上線下齊發力等方式讓茶農獲益。2017年,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就以“愛心茶園”為發展引擎,以普通茶園的提質增效助推精准扶貧為核心目的,充分發揮政府+科研機構+電商企業+茶農合作社聯動作用,開創一種新型茶產業開發思路。該項目是對普通茶園提質增效改造的一種全新方式,利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改變小散亂的局面,使茶產業發展走上綠色化、專業化之路。

2020年,雲南省八個重點農業產業綜合產值已達6867億元,增長20.8%﹔茶葉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二位、有機茶園認証面積全國第一。

新聞現場

尋找雲南農業現代化發展新的增長極

從紅河縣城出發,沿著元蔓高速公路往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方向行駛半小時左右,便來到了紅河縣的“薩王納”——紅河谷山地未來鄉村振興創新中心。

記者初次來到這裡時恰逢雲南雨季,一場大雨后,地面水份迅速蒸干,完全沒有大雨過后的景象。“這裡是雲南典型的干熱河谷地帶,缺水是制約發展的關鍵,但獨特的氣候正是雲南發展多樣性農業的優勢。”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徐建初說。

過去5年,雲南農業除在原有發展基礎上,開始不斷尋找新的可能。在紅河干熱河谷裡,猴面包樹、印度金合歡、牛角瓜等迎著陽光茁壯成長。徐建初認為,光伏+循環農業正是山地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近幾年研究成果來看,通過技術、創新、能源等多維度融合,利用光伏發電發展光伏綠色種植和養殖,產業可延伸至具有科技、示范、民族文化、旅游康養為一體的新農業模式。

雲南省適宜開發干熱河谷農業的地方還有很多,前景巨大。隆陽區干熱河谷地帶是“保山小粒咖啡”種植最佳適宜區,全區咖啡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三,產量居全省第一,從事咖啡生產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113戶,產業基礎扎實。該區將以發展綠色有機咖啡基地為基礎,建成高黎貢山精品咖啡產業帶10余萬畝。以打造滇西邊境咖啡拍賣中心為亮點,進行產加銷、農工貿、農文旅一體化開發建設,推動“保山小粒咖啡”全產業鏈創新發展。

釋放花卉品牌效應

每次花卉展上,昆明虹之華園藝有限公司亦真亦假的菊花總是最能吸引觀眾的目光。

讓一朵菊花呈現7種顏色,並不是給花染色,而是採用特殊的生物技術,通過控制溫度、水分、光照,調節酸鹼度等,使每朵菊花的根部吸收生物炫彩素,讓多種色彩均勻地呈現在花瓣上。為讓菊花變“彩”,虹之華園藝的技術團隊用了3年。搭配上保鮮劑,七彩菊的保鮮期能比一般鮮花長一周左右。

1998年,虹之華園藝公司總經理薛建平從上海市農業局來到雲南,開啟創業之路。整地理墒,起早貪黑,一路艱辛,站住了腳、扎下了根、起好了步。

20余年來,虹之華園藝公司從露地種到拱棚種,再到標准大棚水肥一體化種植,見証並參與了“雲花”事業的起步、發展、壯大。

“特別是2018年以來,雲南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著力在綠色上做文章,虹之華園藝連續獲得‘十大名花’殊榮,品牌效應得到了極大釋放。5年來,虹之華園藝用心經營好嵩明、開遠基地,新建祥雲、姚安園區,基地規模從600畝發展到現在的2300畝,公司營業收入實現翻番,出口菊花種苗1億多枝,佔日本市場的50%以上,為‘雲花’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薛建平說。(王淑娟)

親歷感言

近5年來,在雲南省“一縣一業”“十大名花”“產業集群”等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雲南花卉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構建起從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選育到生產加工、交易銷售的全產業鏈體系,花卉產值從2015年的400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830億元,實現了5年倍增。雲南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鮮花交易中心,是全國及亞洲地區的花卉生產中心、交易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數量和推廣面積全國第一、花卉綠色高效無土栽培規模亞洲第一。在保持鮮切花產量產值連續27年全國第一的同時,精品盆花、食用及加工花卉已躍升至全國領先地位。雲南已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花園。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繼華

5年來,雲南農墾集團搶抓雲南省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歷史契機,優化產業布局,調順調優產業結構,大力培育壯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改變了過去“一膠獨大”的格局,形成天然橡膠、糧油、蔗糖、茶葉、咖啡、果蔬、花卉等百花齊放的產業格局。

2020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00.9億元,資產總額192.92億元,利稅總額2.76億元,職工年平均收入9.4萬元,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483.82%、370.42%、157.94%、114.12%,成為全省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和主力軍,雲南農業“走出去”的排頭兵,雲南省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十四五”期間,集團將實現資產總額600億元以上,營業收入1000億元以上,利稅總額10億元以上,職工年收入16萬元以上的“6111”戰略目標,成為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領軍企業。

——雲南農墾集團總經理助理、規劃發展部總經理易智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