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廣南縣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持工作——

車間進社區 樂業又安居(經濟新方位·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1年11月15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車間進社區 樂業又安居(經濟新方位·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上頭要贍養兩位老人、中間有患病的妻子、下面還要撫養3個孩子——雲南省廣南縣珠琳鎮西基德村委會石洞門村小組組長楊進忍,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先是種了3年的中藥材賣不出去,后有妻子身患重病需要照顧,2016年,楊進忍陷入兩難——要照顧妻子,就要留在家中﹔可留在家中,就沒錢給妻子看病。

動員石洞門搬遷時,縣領導還沒講完進城的政策,楊進忍就迫不及待地表態:“搬!”城裡就業機會多,也能就近照顧家,他太盼著進城了。

進城后怎麼賺錢?雖是貧困戶,可1987年出生的楊進忍很勤快,也見過世面。去廣東打工,學會了操作機械設備﹔幫別人銷售過服飾,曉得照顧顧客的需求。他想自己創業,“到了搬遷點,以往分散的一家一戶會集中居住,找准這些人的需求,就是機遇!”

2019年10月,楊進忍一家終於盼來進城。牲口全部賣掉,幾百斤玉米卻被老父親扛進了城裡。“萬一賺不著錢,總算餓不著。”

楊進忍勸不動老父親,自己的創業思路卻逐漸清晰:售賣苗族服飾。他分析:“本地苗族姑娘,每年都會盡力置辦一件民族服裝﹔安置點圓夢社區少說也有七八千人,其中苗族群眾得有2000多人,鎮上的苗族服飾店都能開起來,圓夢社區在縣城,肯定也沒問題。”

湊了些錢,楊進忍租了門面,銷售苗族服飾。正趕上春節,搬遷進城的苗族群眾心裡高興,他和朋友在政府支持下辦起了展銷會,一場就賣了18萬元。從外面進貨雖然回錢快,但利潤低。想到自己和妻子都會些剪裁和苗族服飾技藝,楊進忍干脆擴大門面,自己設計、加工、銷售。一年下來,不僅還完了借款,還存下了3萬元!這不,沒多久,老父親主動提出:帶進城的玉米,吃不完怕是要放壞,改天還是拉到街上賣!

剛融入縣城,楊進忍的目光又瞄向了城外。“光是咱們社區人還是少,我要把貨賣到各地!”他的苗族服飾從廣南賣到了整個雲南,甚至賣去了廣西。

自己忙不過來,楊進忍向社區尋求幫助,縣裡推廣的“致富帶頭人+勞動力”模式恰好發揮作用。社區為楊進忍提供教學車間,由他牽頭培訓,不少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還有不方便外出務工的殘疾人,一有時間就到車間學習制衣。手巧的,可以直接上手制作服裝﹔年紀大的,隻要願意也可以在家串裝飾的珠子。“居家就能干活,20多名居民也能像我一樣,既顧得上家,又掙得了錢。”楊進忍說。

近年來,廣南縣安排147.9萬元引導和鼓勵各行業主體發展“扶貧車間”,引進3家企業在廣南國際鞋服城創建3個廠房式“扶貧車間”,帶動660人就業﹔在大型易地搬遷點創建一個居家式“扶貧車間”,帶動66人就業﹔在鄉(鎮)創建3個生產式“扶貧車間”,帶動91人就業。通過選准致富帶頭人,請他們開拓市場、指導技術,既實現個人致富,也帶動群眾穩定脫貧。

注重創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廣南縣積極扶持楊進忍這樣的創業者。前不久,楊進忍拿到5萬元創業獎補,加上疫情防控期間門面租金減免省下的3萬多元,他為自己的加工廠添置了兩台大型繡花機。

易地搬遷后公共服務更加便利,讓創業者少了后顧之憂。安置區交通便捷,方便拓展客源﹔機器通上電就可以正常作業,原本需要制作兩三天的成衣,現在一天就能做好。“關鍵是上學、就醫方便,不用操心老人孩子,咱隻管甩開膀子加油干。”

說到下一步的打算,楊進忍想得很遠:“政府扶持有很大幫助,自己努力才能致富!我以后不僅要賣苗族服飾,還要做各種樣式的服裝。”銷售渠道慢慢穩定,他打算進一步擴大生產。“快到年底了,正是銷售旺季,等忙過這段,我就去浙江學習,提高咱的生產效率。”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