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來自第12屆西南論壇的聲音——

期待更精彩的下一個30年合作

2021年11月15日08:3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期待更精彩的下一個30年合作

10月28日至29日,第12屆西南論壇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2021年學術年會線上開幕。

西南論壇由雲南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在2010年聯合創辦。今年的論壇由雲南大學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中國東南亞研究會、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顧問委員會、雲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聯合舉辦。

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雲南是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省份之一。這個由雲南高校參與創辦的國際論壇,將目光聚焦“30年合作”這一議題。

如何看待過往30年的合作? 面向未來,如何走好東亞特色的區域合作之路,共同應對疫情在內的挑戰,抓住新發展機遇,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學部委員、所長刑廣程,緬甸仰光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秋秋盛,雲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盧光盛等專家學者,分享了他們的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張蘊嶺:

總結我們30年對話的經驗、態度,是有誠意的、誠懇的、平等的﹔對話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對話尋求共識,而非辨是非﹔對話的結果,是推動區域合作。回顧30年合作,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出現問題時我們也仍能堅持對話,而不是拒絕對話。如何來認識、推進下一個30年的合作? 我認為,可以將未來合作總結為新結構、新形勢、新關系、新未來、新認知。當然,“新”不是推翻“舊”,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必須考慮到現在的新情況,所以很多問題還是“風物長宜放眼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鄭永年:

無論是中國跟東盟的關系,還是中國跟東盟成員國之間的關系都面臨著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難與挑戰。如果從國際關系的歷史來看,這些困難、問題的存在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結構性的轉型期,這個結構性的轉型期就可能會產生很多新的問題。中國與東盟關系未來怎麼樣,我們可以從各個歷史階段的經驗中找到答案。從學者角度,我認為中國、美國、東盟關系都處在一個互相調試的狀態,稍微發現一些問題,這不是問題,是正常現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學部委員、所長、教授刑廣程:

中國和東盟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合作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地區經濟發展一體化,尤其是疫情背景下,中國與東盟需要繼續加強一些方面的合作。

比如,疫情客觀上倒逼數字經濟提速,我們可以考慮在數字經濟方面,和東盟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另外,我們需要在穩定區域產業鏈、價值鏈方面,有新招和新思路。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還應在制度上創新,根據輕重緩急,綜合施策。同時,解決現在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問題,要有意識地關注防范可能出現的一些危機性因素,從長遠上、從制度的角度來構建中國與東盟的命運共同體。

緬甸仰光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秋秋盛:

今年我們見証了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30年,對於提升中國和東盟之間的互信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這些對話關系,東盟國家對於中國態度在逐漸轉變,逐漸知道同中國在貿易投資、安全、衛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對東盟是確實有益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不斷推進,瀾湄流域國家在機制框架下開展了多領域合作。

雲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教授盧光盛:

中老鐵路即將通車,將為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區域合作提供物理連接的條件。但我認為,要與周邊國家做好“連接”,不能僅有主動脈,還需要分支網絡、毛細血管的連接,讓區域國家獲益,真正培育起產業市場,堅定發展信心。我提出幾點建議,在同周邊國家合作中,要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地區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推動RCEP、CPTTP等方面的銜接和配合﹔要將抗疫合作提到優先級,共筑抗疫防線,加強抗疫力度。(記者 韓成圓 李玲 李潤菁 整理)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