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回望脫貧攻堅來時路 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2021年11月14日08:55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回望脫貧攻堅來時路 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昌寧縣德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茶葉成為福貢縣老姆登村群眾增收致富支柱產業

脫貧攻堅成績單

93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

建成2832個集中安置點

109個800人以上集中安置區

總搬遷規模約150萬人

累計選派4.85萬名第一書記

21.61萬名駐村工作隊員

293家省級和駐滇單位

1.5萬個州(市)縣單位挂包貧困縣、貧困村

75萬名干部與貧困戶結“窮親”

全省共培育形成26個扶貧主導產業

覆蓋貧困戶168.53萬戶

2.95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

帶動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貧困戶165.71萬戶

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5年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堅定承諾,從高山峽谷傳到熱帶雨林,從烏蒙大地傳到苗嶺壯鄉,一串串足跡遍布雲嶺大地,丈量著從貧困到小康的進程,也澎湃著時代的脈動強音。

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縮影。在脫貧攻堅生動實踐中,雲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在這場偉大戰役中,書寫雲南擔當。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全省各族群眾正蓄勢待發,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黨建引領 邁開步子謀富裕

進入初冬,雪域高原的寒風已經有些凜冽,但在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建塘鎮尼史村的村委會辦公室裡,卻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一場“綠色會議”。“今年的蔬菜採收季節基本已經結束了,大家討論一下來年開春,村裡綠色果蔬產業的發展方案,還有對村內環境綠化、依托石卡雪山開發生態旅游等綠色項目的想法。”尼史村黨支部書記和紅鱗正在組織大家發言。

這幾年,尼史村發揮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地理優勢,積極引進各類蔬菜種植小戶,流轉農戶閑置土地實現增收,目前,全村零散種植蔬菜面積達1300余畝,覆蓋全村11個村民小組,僅每年土地流轉資金就達到了130多萬元。

別看今天村民們的日子過得美,但在2018年之前,尼史村還屬於貧困村,這個毗鄰香格裡拉機場的村子一度找不到發展的出路。轉機是從尼史村黨總支著手進村道路硬化工作開始。通過不斷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尼史村黨總支為企業和困難群眾牽線搭橋,村民通過企業、合作社提供的勞務崗位掙取薪金和學習種養技術,促進收入和技能雙增長。如今,專業合作社種植的青筍、蒜苗、黃白菜,經由剛通車不久的麗香高速銷至全省各地,黨支部搭橋引進的車厘子種植基地長勢喜人,准備明年搭上飛馳的動車賣到省外。“我們老百姓想致富,關鍵要靠村黨總支引路。”村民羅追笑開了花。尼史村的綠色產業借著黨建引領的致富路走出了高原。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黨建引領將脫貧攻堅的成效壓實在各級責任人身上。雲南省制定了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出台加強脫貧攻堅組織保障的7項措施,建立監督執紀問責5項機制,構建了黨政主責、部門同責、干部主幫、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責任體系,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促攻堅的工作格局。

不斷以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基礎,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團結在黨支部下,把群眾聚攏在黨員周圍,以“黨建+”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易地搬遷 挪出窮窩奔小康

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市政道路縱橫交錯,學校、醫院、商超、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來自昭通市6個縣區的4萬余名搬遷群眾搬出大山、進城入鎮,在全國最大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昭通市昭陽區靖安安置區開啟了新生活。

“以前,我家住在大關縣天星鎮的高山上,房屋破舊、山高坡陡,到集鎮上就醫就學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靖安新區和順社區63歲的搬遷群眾王文祥感慨道,如今,得益於黨的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一家5口人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靖安新區4室2廳2衛的單元樓房,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山區搬到城區,從農民變成工人,王文祥一家和全省99.6萬貧困人口、50萬隨遷人口一道跨進新生活。“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王文祥說,搬到新家園后,在安置區黨工委的幫助下,兒子、兒媳跟著勞務大軍到浙江嘉興務工,他和老伴在家門口的大棚蔬菜基地打工,每人一天可收入70元。

雲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總規模居全國第三,全省有19個萬人以上安置點,是雲南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雲南省著重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打通招聘、轉移、培訓、幫扶全鏈條,確保搬遷群眾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目前,全省已在集中安置區周邊實施農業產業扶貧項目2559個,建設扶貧車間211個,就近吸納搬遷群眾就業﹔設立就業服務窗口1128個,開展培訓54.43萬人次,轉移就業55.79萬人,實現有勞動力搬遷家庭戶均2.33人就業。此外,安置點將商鋪、公共停車場、農貿市場等群眾集體資產進行集體經營、委托經營,注重盤活群眾原有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進一步增加資產性收益和財產性收益。

產業發展 奮斗澆開幸福花

這幾天,騰沖市清水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趙家清格外忙。“我們搞好萬壽菊、烤煙、茶葉等傳統產業外,還積極發展百香果、生姜、中草藥等特色產業,同時,不斷開發司莫拉系列產品,增加群眾收入,讓幸福的司莫拉率先邁向鄉村振興。”目前,佔地15.8畝的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已經封頂,智慧消防一期建設項目和污水處理管網及氧化塘建設項目已經完工,雲谷公園慢行系統已建成,隨著一項項旅游項目相繼落地,一條以農促旅、以旅助農的新發展路徑逐漸成型。

在風景如畫的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南付正在巡視家中的10余畝古樹茶地和30余畝生態茶地。“景邁山正在進行緊張的申遺工作,我打算畢業之后回到家鄉,為景邁山的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普洱市依托百裡普洱茶道、瀾滄景邁山古茶樹景區、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古茶樹產區景區等項目,在不影響茶葉生長的前提下,通過景觀改造和花木補植,發展壯大茶園旅游,提升檔次強化服務,吸引更多游客走進茶園,形成良好的生態旅游資源。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雲嶺兒女發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加快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行。(殷潔 唐焱 沈迅 楊艷鵬 趙麗槐 劉宣彤)

鄉村振興工作表

組織編制《雲南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2021-2025年)》

調整完善省級領導挂聯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方案

繼續實施290個省級單位包鄉駐村

新派2.5萬名工作隊員駐村

1

及時下達中央專項資金80.14億元

省級專項資金29.94億元

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8億元

全面做實縣級項目庫,更新完善入庫項目3.6萬個

2

出台《雲南省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辦法(試行)》

推動扶貧項目資產運營管理、登記確權工作全面開展

目前,已摸清底數規模1236多億元

已確權資產928億元

3

全省新識別邊緣易致貧戶469戶1852人

新標注脫貧不穩定戶699戶2698人

通過動態幫扶,邊緣易致貧戶標注消除致貧風險10.67萬戶38.75萬人

脫貧不穩定戶消除返貧風險9.78萬戶38.68萬人

4

打造“1+16+129+1410+14678”的省、州(市)、縣(市、區)、鄉(鎮)、村五級工作模式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