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昆明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活力之城

2021年11月10日08:47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昆明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活力之城

“來昆明3年,我深刻感受到,這裡有信任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環境,給企業發展和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難得的機遇。”近日,在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后,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小分子創新藥部研究經理王朋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昆明,無論是外籍人才還是快遞小哥、海歸博士還是創業者,都能自由成長,為創新創業注入動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小到秒到賬的生活補貼,大到百萬級的購房安置,各類人才都能汲取養分,收獲蓬勃成長的力量。

邁入“十四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昆明將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活力之城,為全力開創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新局面匯聚磅礡之勢,積蓄澎湃動能。

“搶灘布陣”贏得主動先機

王朋在加入昆藥之前,曾主持和參與了數個新藥研發項目,發表高質量論文數篇,並獲多項專利授權。目前,王朋正在研究治療肝病和腫瘤的創新藥。

“昆明的創新環境就像一座生態良好的‘熱帶雨林’。”他希望,在未來幾年,自己所研究的藥品能進行量產,造福世人。自己也能進行更多研究,為雲南省醫藥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在昆明,王朋並不是孤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昆明市高技能人才已達到32.23萬人,548名技能人才獲得發明創造專利97項,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約3.38億元。

昆明也得以形成熱帶雨林式的人才結構——有以昆明市斑銅廠有限公司楊斌鋒、昆明電纜集團電線有限公司唐興鬆為代表的高技能領軍人才,有以“石影雕刻”錢三毛、“滇派內畫”孫鴻雁、“雲南斑銅”李碧等為代表的民族民間工藝技能大師,有以鄭棋元、董超宇、藺永康為代表的世界級、國家級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在各自領域傾注匠心,苦練技能,引領“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這背后是昆明持續“搶灘布陣”,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贏得主動和先機。

在全國較早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的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委全面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人才工作格局。

近年來,昆明持續系統重構優化人才政策體系,制定實施“1+2+N”人才政策體系,項目化推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新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451人、省市級院士工作站247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團隊158個,人才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如今,昆明已經構建起頂層法規文件、綜合政策措施、配套實施辦法、具體操作規程等四個層次的人才政策法規體系,人才政策的領先優勢不斷強化。

目前,全市推進實施的44項人才政策內容涉及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保障等各個方面,覆蓋各類人才27.3萬人,近3年財政累計支出人才工作經費超2.8億元。

緊扣“昆明特色”布局謀劃

昆明清醒地認識到,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競爭已不再單純依賴資源,資本、技術、人才與市場有效組合才能形成競爭優勢。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使命。昆明進一步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中明確自身定位:加快中國春城、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大健康名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全力開創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新局面。

城市因人而興,勞動力人口的結構與素質,直接關乎區域經濟發展的動能。昆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昆明提出,要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活力之城。

距離新時代人才活力之城的美好願景,昆明還有多遠?

“圍繞昆明市重點發展領域,我們構建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市委組織部人才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深入實施“春城計劃”人才政策。對現有各專項政策進行整合完善,以放權鬆綁、激發活力為核心,加快人才政策制度創新,調整優化項目經費、支持年限、申報規則、放寬條件等政策內容,樹立優先支持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八大重點產業各類企業和人才的導向﹔實施“一人一策”引才方式,發揮市場、社會多方優勢引才,實行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軌,以才引才、以業引才、以商引才,實現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逐年增加的政策目標。

二是組織實施具有昆明特色的人才工程。緊緊圍繞全省、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戰略部署、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對照《昆明市緊缺急需人才目錄》,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探索實施“春城銀齡人才工程”,充分發揮昆明市氣候環境、自然康養等方面優勢,吸引全國各地退休高層次人才到昆發揮專業特長,助推昆明產業發展。加大后備人才引進培養力度,組織開展好教師醫生優秀后備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落實相關支持政策,鼓勵省外高校畢業生到昆創新創業,不斷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優化全市人才結構。

三是積極構建宜業宜居的人才環境。常態化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加強對廣大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團結吸納。健全完善現有“人才綠色通道”“人才服務專員”等制度,深化人才聯系服務內涵,提升人才服務質量。切實解決人才關心的住房、就醫、子女就學等關鍵問題。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和開發(度假)區新建一批人才公寓,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

搶抓COP15契機攬國際英才

眼下,各地紛紛出台人才新政。昆明的人才政策如何更有針對性,而不是簡單“撒胡椒面”?

“我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打造區域性國際創新型人才發展高地。”這名負責人表示。

擴大國際交流交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和COP15契機,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吸引高水平外籍教師和專家到在昆高校工作,培養一批親華友華愛華的青年精英﹔通過國際文化交流、主題沙龍論壇和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吸引南亞東南亞國家青年科學家和企業家到昆發展,發現和留用一批素質高、潛力好的青年科技人才。同時,實施“每年10萬大學生留(回)昆計劃”,吸引、集聚更大規模的國內外優秀人才。

打造創新中心品牌。抓住昆明成為“全國唯一省會城市加入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中方成員單位”的良好契機,扎實推進“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工作,加強國際技術經理人隊伍專業化建設,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不斷提高國際科技合作城市影響力,加快昆明市國際化發展步伐。

鼓勵在昆高校建設創業學院,實施“一流專業建設計劃”和“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特色專業(群)建設計劃”,培育壯大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加快推進中國(昆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精准做好人才安居、醫療、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保障,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李思嫻)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