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人民網專訪中共大理州委書記楊國宗

爭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州

2021年11月03日09:5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國首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近日,人民網就大理州如何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爭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州的特色亮點和突出成效等問題,專訪了大理州委書記楊國宗。

以下為專訪內容:

在大理州民族中學,各族學生同跳一支舞。人民網 李發興攝

人民網: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明確了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那麼,大理州如何確保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在大理落地見效?

楊國宗: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回信,我們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學習,也及時下發了文件,指導基層掀起學習的熱潮。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著力在切實強化政治擔當上下功夫。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放在首位。牢記“國之大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圍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要求,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政治責任,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是著力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下功夫。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大理州的工作,特別是民族部門的核心工作職能要向主線優化、工作措施要向主線發力、人員力量要向主線加強。我們要把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融入到宣傳的大格局當中、工作的大體制當中、教育的大體系當中。在宣傳上,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到一個整體的體系。在具體工作上,要加快制定實施《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規劃(2021-2025年)》,抓緊籌建大理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加緊推出一批大理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課題研究成果,實施一批中華文化視覺形象工程,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五個認同”。全面深入持久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中小學、進高校、進培訓機構,實現教育的全覆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於廣大青少年心靈深處。

三是著力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上下功夫。大理州是全國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在重新申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過程中,深入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來推動工作發展。我們研究制定了《大理州“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重新申報工作實施方案》,穩步推進重新申報各項工作。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三年行動計劃,計劃通過三年行動,讓12個縣市全部都實現國家級或省級的示范命名。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推進“十進”創建活動,實行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共建聯創和協同創建,形成全員參與、全領域共建、全流程創建、全要素保障的創建工作格局。同時還全力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進步”行動,擴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影響力和引領示范作用。廣泛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永遠跟黨走”“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等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在洱海保護、脫貧攻堅、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中,共同守護共有精神家園,一起實現幸福生活的美好歷程,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四是著力在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堅定“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圍繞推動民族地區發展和省委省政府給大理的“兩城一區”定位,即“成為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示范區”的定位,爭取在雲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中走在前列,這也是我們“十四五”發展的目標。我們將圍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推動大理州經濟社會的發展,真正地讓大理成為一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地區。

村民們跳起舞蹈迎豐收。人民網 李發興攝

人民網:大理州是首批命名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大理州在創建示范州的過程中,主要採取了哪些舉措?

楊國宗:大理是中國唯一的一個白族自治州,國土面積2.9萬平方公裡,有333.4萬人口。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的關心下,大理州在民族地區的發展當中,始終走在前面。“十三五”期間,大理州在全國30個自治州的排名從原來的第7位提升到第5位。在創建示范州的過程中,我們圍繞國家大政方針並結合大理實際,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機制體制。首先是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在實處,實行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雙一把手”負責制,把對民族工作的考核機制納入到了黨政考核的大體系裡面,列入了全州綜合考評和領導班子考核的評價體系,也探索建立了示范區建設責任制,包括領導責任制、年度重點工作責任制、督查巡查制、通報制和報告制、考核激勵制、追責問責制等。同時我們也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關於開展基層黨建與民族團結進步“雙推進”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推進雙融合雙推進的工作機制,真正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格局。

二是圍繞主題主線,打牢共同思想基礎。一是強化“大學習”。我們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結合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精神,都納入到黨委中心組、州委常委會來學習。我們始終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民族工作理論作為第一議題來學習,也納入到黨校、干部教育學院學習培訓主體班,納入到黨建的工作重點中,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進行學習,也開展了豐富的學習活動。我們積極創建國家級和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落戶到大理大學。在大理大學籌建州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成立大理州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建立“中華民族共同體講壇”學習制度。二是強化“大培訓”。今年上半年,我們對全州宗教界代表人士、換屆后鄉鎮村“兩委”委員和民族宗教專干等全員開展民族宗教政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共有5.3萬人次參訓,讓廣大基層干部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新要求。三是強化“大討論”。我們與大理大學合作積極籌備由國家民委、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國學術專題研討會,我們現在也在進一步挖掘大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講好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統一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政策體系,積極推動和構建符合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求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話語體系。四是強化“大調研”。我們與大理大學深度合作,借助專家資源來開展以“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探索研究”等4個重點課題研究,從而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真正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項戰略研究抓實、抓深、抓細。

三是著力加快發展,不斷改善民生福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所以,我們圍繞提升大理州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數,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上,著力推動民生改善,推動全面發展。應該來說,我們也取得了一些實效,特別是我們在一手抓高水平保護洱海、一手抓轉型發展上做了一些工作。我們通過“八大攻堅戰”,洱海治理初見成效。通過環湖治污、環湖截污、面源治理、礦山關閉、生態搬遷、水質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洱海的水質穩定在Ⅱ至Ⅲ類之間,應該說洱海治理也成為了全國治湖的一個案例,取得了洱海治理的生態之美,也帶來了更好的社會效應,讓大家能更好地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時我們也在加快發展,在保護好洱海的同時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們在“十四五”規劃裡構建了一個大的發展體系,叫作雙核驅動協同發展,就是以環海流域為一個中心,提升一個經濟中心,建立文旅大健康數字經濟和會展。人口向巍山縣轉移,產業向祥雲縣集中。以祥雲為現代物流基地的先進制造、新材料、新環保、新能源等產業打造一個產業中心,來提升形成一二三產協同布局,構建現代綠色產業格局,從而創建大理國家級洱海保護綠色發展示范區,讓大理真正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基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全國示范樣板。在城鎮化發展過程當中,我們構建了“一城三區四單元”的格局,就是實現大理、祥雲、巍山一體化發展。其他的9個縣構建1個東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差異化互補化發展的格局。東部的賓川和鶴慶工貿協同發展,南部的彌渡和南澗農旅結合發展,北部的洱源和劍川文旅引領發展,西部的雲龍、漾濞和永平綠色主導發展,從而形成一個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城鎮發展格局,提升整個城市化的進程,形成產城人的融合,推動大理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在正在持續鞏固的過程當中。交通基礎設施在不斷改善提升,近200公裡的鐵路、近600公裡的高速路已形成,我們邁入了“高鐵時代”。“十三五”末,我們GDP達到了1484億元,大理州的發展在穩步提升,我們還要不斷地推進,真正地讓鑄牢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不斷地夯實。

洱海。人民網 虎遵會攝

四是增進文化認同,構建一個共有精神家園。我們都知道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深入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樹牢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牢牢地抓在手上,廣泛開展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我們大力實施中華文化視覺形象工程,在主要街道、景區、學校等場所大力推行中華民族文化形象,在主要路段展示中華燦爛的文明、悠久的歷史和國家成就,真正增強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也借助傳統節日、民族節日等開展共享中華文化的系列活動。我們大力實施民族文化保護工程、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民族文化“雙百”工程,打造了《洱海情深》《不一樣的大理》等一批文藝精品,南澗跳菜、劍川木雕、鶴慶銀器等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享譽國內外,真正地能夠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文化的融合牢不可破、堅不可摧。

五是堅持守正創新,推動創建提質增效。2016年我們第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以后,現在我們推動創建工作由“突擊推進”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轉變。全面實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三年行動計劃,對獲國家命名的縣市,每個縣市獎勵1000萬元。我們還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進一步加快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力爭到2025年要建成1000個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社區),努力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實體化、項目化、工程化,同時制定了示范單位命名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與大理大學合作制定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地、市、盟)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及評估辦法,讓評估更有公平性、公正性、規范性、科學性,從而提升工作質量,讓創建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精准化,可以說為全國和全省提供了一個“大理樣板”。這個指標體系今年已經獲得了雲南省地方標准重點項目,是雲南省38個立項當中唯一的人文社科項目,並經雲南省版權局審核通過著作權登記,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版權局著作權。

六是抓實社會治理,大力營造和諧環境。大理州堅持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進步,來防范一些重大風險,來提升示范區建設的法治化水平。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平安大理的建設,積極開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動社會治理向基層下移、向基層賦權,不斷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全力預防和化解洱海保護、脫貧攻堅、項目建設、醫療糾紛、民族宗教等領域的矛盾糾紛和難點問題,全面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多年來,大理沒有發生一起因為民族宗教因素引發的重大事件或者是群體性事件。我們持續推進法治大理建設,出台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條例》《洱海保護管理條例》《蒼山保護管理條例》《鄉村清潔條例》等一些地方性法規,還制定了《大理州貫徹〈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不斷完善了法規體系,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法治化的軌道從而提升社會治理的整體水平。

南澗縣公郎鎮板橋村委會裕谷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人民網 符皓攝

人民網:通過示范區建設、創建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州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大理州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楊國宗:總的來說,我們在推進過程當中主要做了以上六個方面的工作。通過示范區建設,我們取得的一些成效,歸納總結起來,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落實了黨的民族政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等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到實處,民族宗教事務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榮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獎“長安杯”,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權利、平等履行義務,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二是牢固構筑了共有精神家園。大理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典范。立於公元776年的南詔德化碑,開宗明義“我自古及今,為漢不侵不叛之臣”。自古以來大理各民族始終心向國家統一,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鮮明地體現在大理各族人民對以王德三、張伯簡、周保中等革命前輩為代表的大理紅色革命文化的創造性傳承上。生動地體現在以“五朵金花”故事為代表的大理各族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高度自覺和高昂熱情上,集中體現於生活在眾多茶馬古道重鎮的大理各族人民對開放包容、相互認同歷史傳統的創造性傳承上,以《天龍八部》《小河淌水》等為代表的一批大理優秀精品力作,就是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鑒的結晶,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符號和守望相助歷史傳統的精神標識。今年,我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將脫貧攻堅、洱海保護取得的偉大成就作為生動教材,深入開展感黨恩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各族群眾發自肺腑地感恩偉大中國共產黨、感恩偉大祖國、感恩偉大新時代,極大增強了各族群眾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是不斷凸顯了融合效應。切實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深入實施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十百千萬示范創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更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南澗縣始終堅持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南澗跳菜”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跳”出大山舞向世界,“跳”進英國皇宮,“舞”向央視春晚。同時,發展了230支2000多人的跳菜文藝隊,人均年收入達7000多元,實現了民族民間文化由娛民向惠民、富民轉變,闖出一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交融發展,助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四是持續結出了創建豐碩成果。先后有劍川縣人民政府等14家單位、何國祥等15人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等11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漾濞、南澗、永平三縣通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省州初驗,上報國家民委審核驗收數量全省第一。鶴慶縣金翅鶴村等38個村被國家民委先后挂牌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數量全省第一。洱源縣鄭家庄,是一個由漢族、白族、藏族、納西族、傈僳族等多個民族組成的村庄,盡管民族、語言、習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各族群眾卻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團結一心的命運共同體,手足相親、和睦相處,有困難大家幫,有致富路子一起走,鄭家庄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劍川縣桑嶺村是一個回族、白族、漢族共居的古村,村內各個民族文化求同存異、兼收並蓄、包容理解,唇齒相依、親如一家,本主廟和清真寺隻有一巷之隔,守望而立,和諧相處,桑嶺村已成為中華文化認同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的縮影,被雲南省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