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普洱市思茅區:保護生物多樣性 探索人象和諧共生

2021年10月18日10:5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10月15日是納吉小學孩子們最期盼的周五放學日。這一天,這裡上演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我和我的村庄:大象來我村》主題班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提問庄勝春和來自美國的視頻博主郭杰瑞帶領納吉小學的同學們實時追象、直通 COP15大會、對話巡象員、森林體驗師……

“我們在這裡真實地看到了當地老百姓利用他們的智慧,利用對大自然的尊重,當然也利用了行之有效的辦法,探索出了人象共存的方法。”庄勝春說。

納吉小學“主題班會”。

全國唯一的“防象小學”

納吉小學,就是那個以全國唯一的“防象小學”被外界知曉的學校,“大象圍欄”“防象演練”……孩子們的生活因為大象而與眾不同。這裡有學生156名,教師12名,學生們來自8個民族——漢族、傈僳族、傣族、瑤族、苗族、怒族、獨龍族和拉祜族。

納吉小學周邊原來種有玉米,甜糯可口,大象很喜歡,三番五次“組團”來吃。后來大象又盯上了校園裡的棕櫚樹葉。“2019年8月的一天夜晚,當時我正在二樓值班,突然聽到‘哐’地一聲響,原來是兩頭大象闖進了校園,正在吃學校裡種的棕櫚樹,好在當時放暑假,大象也吃完就出去了。”據納吉小學保安陶兆兵回憶,野象群曾於2017年、2019年兩次進入校內採食棕櫚樹。

2019年,為了師生的安全,納吉小學校門口裝上了重15噸、高3.2米的防象護欄並定期對學生們開展防象護象教育。為避免吸引大象,校園內還改種了不在大象食譜裡的火焰木、香樟樹。從此大象進不來了,但還常會去校外的山頭覓食,孩子們會聚在操場上,隔牆相望。

思茅區啟動建設亞洲象生態公園。

人象和諧共處機制:建設4000畝“大象食堂”

自1992年第一頭野生亞洲象到思茅區境內定居以來,目前長期活動的亞洲象近19頭,活動范圍涉及5個鄉鎮20個村民委員會128個村民小組5846戶農戶2.3萬余人,活動區域面積近50萬畝。為確保人象之間和諧相處,思茅區成立了象群巡護預警小組,林草部門使用無人機和人工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將象群活動預警信息通過短信、小組微信群發布,讓村民及時掌握象群行蹤,合理避讓,避免與象群正面相遇。

為進一步促進人象和諧相處,合理謀劃亞洲象保護與安全防范工作,思茅區想了個法子——給大象建個食堂!

2018年,思茅區啟動建設亞洲象生態公園(“大象食堂”),劃出14萬畝土地作為亞洲象的專門活動區域,通過限制人類活動,確保亞洲象的自然棲息地得以擴大和改善,減少進入到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區域覓食和活動,降低人象利益沖突及雙方活動空間重疊度。

思茅區野生亞洲象食物園,位於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委會勐主寨村民小組。這裡就是亞洲象的“食堂”。“大象食堂”規劃了4000畝林地,種植竹子、玉米、芭蕉、甘蔗等食物。每年7月至8月,亞洲象分批次來到食物源基地覓食活動,到次年3月陸續離開,期間會有專門的亞洲象監測員進行持續跟蹤監測,確保人象安全。

思茅區啟動建設亞洲象生態公園。

堅守綠色發展底線 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思茅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獨特。思茅區目前有林地49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27%,境內有大小河流136條,水域面積28.01平方公裡,年均氣溫17.8攝氏度,有植物5600多種,動物470多種,是雲南“動植物王國”的縮影。

近年來,思茅區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以綠色轉型為驅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堅決守好自然生態保護底線,堅守生態保護紅線,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區域,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持續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堅持統籌全局、著眼長遠,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不斷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依托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旅游文化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積極推進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物醫藥等生物產業,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把“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最終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徐曉芳、陶俊蓉、智星、粟繹安   思茅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