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就地保護、加強人工繁育,雲南——
給草本植物更多呵護(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像石斛、重樓這樣的名貴中藥材還好認些,比較冷門的黃精很多人都不認識。”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普洱支隊隊員郭元豐說,難以識別,給草本植物的保護帶來了挑戰。
隨著調整后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正式公布,在雲南,就地保護、人工繁育等一系列保護措施持續推進,一些珍稀瀕危草本植物有望得到更多呵護。
“雜草”可能恰是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郭元豐長期在森林保護一線工作。他告訴記者,當前野生草本植物保護形勢較為嚴峻,“公眾的相關保護意識比較薄弱,一些商業價值較高的野生草本植物像石斛、重樓等,都是被採集的主要對象,過度採挖對野生植物資源影響很大。”
“有時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傷害珍稀瀕危植物。”長期致力於蘭科植物保護利用研究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石寶表示,“有時‘雜草’可能恰是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特別需要警惕的是商業介入導致的過度採挖。”他說,由於大多數蘭科植物觀賞價值較高,部分還可做藥用,加之此前蘭科植物未進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有的村民擅自將兜蘭、獨蒜蘭等採挖回家種植、售賣﹔有的廠商定點收購甚至組織村民採挖,嚴重破壞了這些植物的野生種群。
根據調整后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兜蘭屬除了硬葉兜蘭、帶葉兜蘭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其余30多種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石斛屬中除了曲莖石斛、霍山石斛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其余均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認識植物是保護植物的前提
張石寶告訴記者,他的團隊已連續多年未在野外觀察到野生鐵皮石斛。此次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重樓屬植物,曾遍布一些山區群眾的房前屋后,但由於過度採挖,很多已經隻殘存於深山老林。“好在草本植物繁殖能力相對較強,隨著保護力度加大,有些保護區邊緣已經長出了新的重樓幼苗。”張石寶說。
“除了生態價值,草本植物的經濟潛力巨大,特別是背后蘊含的巨大種質資源價值,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好草本植物的棲息環境。”張石寶介紹,野生草本植物蘊藏的種質資源,保護了上百萬年才演化來的重要遺傳資源,為新品種選育、老品種改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明確規定,國家依法保護種質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和破壞種質資源。不管是為了保護整個生態系統,還是為了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種質資源,就地保護都尤為重要。
“認識植物是保護植物的前提。”張石寶建議,有必要加強自然保護區內珍稀瀕危植物的摸底和相關宣教工作,提高大家的保護意識。
做好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人工繁育
保護草本植物既要做好就地保護,也要做好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人工繁育。
麻栗坡兜蘭由於觀賞價值高,受採挖威脅較大。“生境破壞和人為採挖是導致野生植物種群減少的主要因素,合理的人為輔助手段有助於草本植物野生種群的恢復。”張石寶表示,隨著種子無菌萌發等技術的成熟,可以實現不少草本植物的規模化繁育,一些人工繁殖的幼苗可以回歸到原生地,恢復野生種群。
由於不少蘭科植物本身是小種群散布,野外種群自然恢復並不容易。
單是收集麻栗坡兜蘭的種質資源,張石寶團隊就花了整整3年時間。一個野外居群往往隻有十幾株的麻栗坡兜蘭,如今張石寶的實驗室已經有了上萬株。“人工繁殖栽培是緩解野外種群採挖壓力的重要手段。”張石寶期待,通過嚴格的執法和成熟的人工繁育技術的應用,未來草本植物的野外採挖有望得到遏制。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2日 第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