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七彩雲南:萬物共生的奧秘】

守護綠水青山

2021年10月11日08:1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選擇在中國雲南昆明舉辦,這與雲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密不可分。在雲南,群山與河谷縱橫交錯,生態系統復雜多樣,各類珍稀動物、植物、微生物在這裡繁衍生息,人與自然和諧相依,造就雲南成為全球著名的“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和“世界花園”。神秘的高原秘境中,孕育了哪些神奇動植物?人們在保護它們時,又發生了哪些有趣故事?相約COP15,聆聽生物多樣性之美,讓我們一起在自然之聲裡探索《七彩雲南:萬物共生的奧秘》。

今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在雲南昆明召開。綠水青山,是生物多樣性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保護綠水青山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這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在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中,也涌現出了眾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們跟隨曼妙的聲音一起聆聽《守護綠水青山》。

相約COP15,聆聽生物多樣性之美。

歡迎和我們一起走進《七彩雲南:萬物共生的奧秘》。

綠水青山,就是生物多樣性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我們都知道,雲南素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擁有佔全國約1/2的生物種類和最多的生態系統類型。

這份殊榮,既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雲南人傾情守護的結果。

今天,我就為大家分享三個守護綠水青山的感人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者楊善洲。

 楊善洲。保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1988年,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崗位退下來后,義無反顧地扎根家鄉施甸縣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年時間,他在一片荒山上創辦了面積達5.6萬畝的大亮山林場,讓林場森林覆蓋率增至97.17%。

植被恢復起來后,2009年4月,他又把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了國家。后來,林場被更名為“善洲林場”。

綠了荒山,富了群眾。有了善洲林場的生態根基,當地群眾和林場職工在林場共同組建了10多個林果合作社,發展林果產業,群眾享受到植樹造林帶來的發展紅利。

第二個故事,是八個“當代愚公”的故事。

1980年3月至2010年8月,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龍海鄉樹搭棚村的8位普通村民,用31年的時間,在海拔2300米的荒山野嶺建起了7400畝的“花木山”公益性生態林場,累計造林13.6萬畝,最后又無償捐獻給國家。

這八位村民,分別是王小苗、王家壽、王長取、王家德、王開和、王雲方、王德映、王家雲。

他們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陸良八老”。

王小苗、王開和、王家壽、王雲方、王家雲、王長取、王家德、王德映(從左至右)。陸良縣委宣傳部供圖

第三個故事,是金沙江畔種柳人。

時間來到2012年,在金沙江上游的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又一個創造綠色奇跡的故事,在“萬裡長江第一灣”上演。

2012年以來,玉龍縣石鼓鎮林業工作站站長和朝明,帶領群眾在金沙江邊種下1600畝、10萬余株柳苗,為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添磚加瓦”。

一呼百應,雲集影從。在金沙江沿岸的巨甸、石鼓、龍蟠等地,沿線群眾為了防風擋水,在江邊壘起江堤,自發種植柳樹,延綿數百裡,在金沙江上游繪就了一幅“楊柳兩行綠,水天一色清”的生態美景,筑牢了長江上游的綠色防線。

金沙江畔種柳人——和朝明。玉龍縣委宣傳部供圖

青山常在,精神永存。守護生物多樣性,他們,都值得我們銘記。

好了,關於雲南生物多樣性的12期知識和故事到今天就分享結束了,但我相信生物多樣性保護話題永遠不會結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永遠在路上。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一起聚焦COP15 ,在關注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同時,還應選擇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動物或使用野生動物制品、用環保袋代替塑料袋……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注“生態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盛會能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昆明力量,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