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中科院院士孫漢董:窮盡畢生隻為探索植物化學的秘密

程浩
2021年09月23日10:0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孫漢董院士簡介

孫漢董,雲南保山人,1962年畢業於雲南大學化學系,1988年9月獲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4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2003年入選中科院院士,現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孫漢董系統地研究了我國唇形科香茶菜屬、五味子科、紅豆杉科等科屬近三百種植物的資源和次生代謝成分,闡明了這些植物的化學物質基礎,發掘了一些新的資源,發現了系列新骨架及新類型化合物,發展了萜類化學,豐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內容。

截至2020年,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790余篇,其中SCI收錄560余篇,獲授權專利30余項。出版專著4部,24項科研成果分獲國家、中科院和省部級獎勵。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70余名。

雲南大學有機合成化學專業畢業留影(1962年)(孫漢董為第二排右三)。受訪者供圖

孫漢董院士對母校雲南大學的寄語

希望母校始終堅持“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導語:

他曾是雲南大學化學系的高材生,臨分配前,他被調換分配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988年,他拿到了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面對導師挽留,他放棄了優越的條件,毅然回國。

他叫孫漢董,我國著名的植物資源和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在雲南這個“植物王國”裡,82歲的孫漢董窮盡畢生精力,隻為探索植物中化學成分的秘密。

孫漢董。受訪者供圖

大學四年沒回過一次家

初見孫漢董院士,他滿頭銀發,戴著一副方形寬邊眼鏡,謙遜、儒雅。

1939年11月,孫漢董出生在雲南保山的一個農家小院,父母都是勤懇耕作的農民。他從小就幫著父母干農活和做家務,養成了勤勞吃苦的精神,知道生活的艱辛。

1958年,孫漢董高中畢業,考進雲南大學化學系。求學路不算平坦——一輛老式的、燒木炭的客車,載著年輕的他在路上顛簸了4天,才從保山趕到昆明。

在雲南大學讀書時,遇上“三年困難時期”,本來資助孫漢董上學的哥哥沒了工作,他隻好申請助學金,一個月不到10元錢的助學金便是他生活的全部費用。因為湊不夠路費,大學四年,孫漢董沒回過一次家。

大學期間,很多學生吃不飽,學習風氣比較渙散。孫漢董記得,這一關鍵時期,為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時任雲南大學黨委第一書記兼校長的高治國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學校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中心》的文章,在全國高校引起了熱烈反響,特別是對端正學風和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對提升雲南大學在全國學校的地位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大學畢業,成績優異的孫漢董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准備去北京工作。然而,在有機化學老師竭力推薦下,他臨時被調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啟了自己與植物化學半個多世紀的緣分。

以前河南林州一帶為食道癌高發地區,當地百姓用一種名叫“冬凌草”的草藥泡水喝,對於治療食道癌、賁門癌以及咽喉炎等有一定療效。

1975年,河南冬凌草協作組找到孫漢董,雙方開始合作研究冬凌草。半年后,孫漢董和同事們發現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為二萜類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為后來冬凌草成為抗炎、抗癌藥物奠定了基礎。

“迄今為止,全世界一共研究了79種香茶菜屬植物,我們研究組研究了其中的67種。全世界從該屬植物中共發現了一千二百多種新的二萜類化合物,其中有九百多種是我們發現的。在香茶菜屬植物化學這個小領域裡,我們團隊是世界研究中心。”孫漢董說。

孫漢董野外採集香茶菜(2013年)。受訪者供圖

搞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

1986年開始,日本的導師再三邀請孫漢董前往日本讀博,但孫漢董手頭尚有不少課題,未能成行。1988年,年近50歲的孫漢董終於成行。

剛到日本時,他為國外的現代化發展所震驚。當時,國外已採用核磁共振等譜學技術對植物成分進行分析,不懂這些技術,在日本是很難將研究進行下去的。好在在國內,孫漢董對這些技術已有一些了解。

孫漢董將有關文獻資料進行了查閱和整理。到日本后,他很快就熟練地應用了這些技術,而在討論到碳譜波譜技術時,他的一些認識常常得到日本導師和同事們的認可。

靠著深厚的研究積澱,不到一年,孫漢董便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

獲得博士學位后,導師曾勸孫漢董留在日本並許以優厚待遇,但他毫不猶豫決定回來,“人家國家再好,也是人家的。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家庭在中國,祖國養育了我,我必須回來。”

上世紀末,孫漢董團隊開始了對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在傳統中藥中運用極為廣泛,但過去因條件所限,對其有效成分的認識也有局限性。”

五味子科植物在我國一共有三十多個種,孫漢董研究團隊已經系統研究了24個種,發現了五百多種新化合物,特別是發現了結構新穎的五味子降三萜類化合物,為相關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

對五味子化合物的應用價值,孫漢董說:“研究中,我們首次發現了五味子活性化合物的一種衍生物具有強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並且活性強、毒性低、易工業化生產,目前在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的資助下,正開展臨床前的相關研究。”

為什麼用二十多年時間研究一個科的植物,孫漢董的回答是:“搞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哪怕一輩子隻做一件事,隻有堅持,才有可能有所發現,取得成績。

孫漢董。受訪者供圖

“八小時出不了科學家”

幾十年如一日,孫漢董團隊始終咬定一科一屬植物進行系統研究。七十多歲以前,他還會帶團隊前往迪慶等地的野外採集研究植物樣品。這幾年,隨著年歲增長,他就很少再到野外。不過隻要不出差,他仍然每天到實驗室。

認真、執著的孫漢董對學生要求很嚴,但他的學生還是非常喜歡這個直率的老師。一名學生說:“孫老師很嚴格,但他在業務上、學術上卻從不保留,有什麼都教給我們。”

孫漢董常常對學生們說:“我們這個行當是動手科學,不能單純按照八小時來計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八小時出不了科學家!”

這些年,靠著嚴謹、執著的科研態度,孫漢董和他的團隊系統研究了我國唇形科香茶菜屬、五味子科、紅豆杉科等科屬的近三百種植物的資源和次生代謝成分,闡明了這些植物的化學物質基礎,發掘了一些新的資源,發現了系列新骨架及新類型化合物,發展了萜類化學,豐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內容。

截至2020年,孫漢董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790余篇,其中SCI收錄560余篇,獲授權專利30余項﹔出版專著4部,24項科研成果分獲國家、中科院和省部級獎勵﹔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70余名。

孫漢董很關心家鄉發展,他認為生態環境能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如果沒有前者,也就談不上其他。因此,他對雲南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高興,“現在雲南的生態環境大為改觀,走在全國前列。”

對於自己研究的領域,他希望后繼有人,能有更多的拔尖人才從事植物化學研究,沉下心來,成為植物化學研究領域的引領者。“我們是做基礎研究的,基礎研究沒有第二名、第三名,我們要做就要做行業第一。”他經常這樣告誡學生。

母校雲南大學即將迎來建校100周年,孫漢董感恩母校的培養,他希望母校始終堅持“澤潤雲南,會天下”的精神,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雲南大學很多學生聽過孫漢董的故事,學生們表示,要向前輩看齊,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進而為國家和民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