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法治

警惕!公安部發布讓學生群體屢“中招”的常見詐騙類型

2021年08月31日08:38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原標題:警惕!公安部發布讓學生群體屢“中招”的常見詐騙類型

  央視網消息:據公安部網站消息,電信網絡詐騙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的迅猛發展,犯罪手法和手段也在不停變化,具體作案手法更是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百姓防不勝防、深惡痛絕。

  在大眾認知中,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群體多數是對網絡和新技術等不熟悉的老年人、剛剛進入職場急需穩定經濟來源的青年人,或頻繁涉足於投資理財、金融市場的中年人。殊不知,在固有印象中與“錢”關聯相對較少的學生群體,正在成為詐騙犯罪分子瞄准的新目標。

  一方面,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被網絡應用軟件不當收集、使用,甚至被推送給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存在沉迷網絡游戲、高額打賞、高額充值、過度消費等方面問題的未成年人,面對可以“免費領取眾多炫酷皮膚、高級裝備”的誘惑,在詐騙犯罪分子的誘導下,幾乎無法抵擋花樣百出的騙術,無法意識到自己已經走進了圈套,一步步將父母的血汗錢送入對方手中。不僅學生被詐騙的案例呈現增長趨勢,還有一些學生因被誤導等原因參與或幫助實施電信網絡詐騙,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當前,學生群體已經成為全民反詐新格局中不可忽視的“角落”。

  讓學生群體屢屢“中招”的常見詐騙類型

  網絡貸款、刷單返利、“殺豬盤”、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領導、冒充“公檢法”、虛假投資理財、虛假購物、注銷“校園貸”、網絡游戲虛假交易等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中均有學生被騙的案例出現,學生群體成為遭受詐騙的“重災區”。針對在校生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案例頻出的現象,警方總結了學生群體受騙的五類高發類型,提醒廣大學生加強防范。

  類型一

  刷單返利詐騙

  案件回放:

  5月18日,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接到咨詢電話,來電者是在校大學生劉同學。經了解得知,近期,劉同學加入了一個大學生兼職群,群主組織學生們通過兼職刷單來賺取“零花錢”。剛開始刷的幾單均順利完成任務並獲取了小額佣金,嘗到甜頭后,劉同學對此刷單平台深信不疑,並准備“大干一場”。由於囊中羞澀無法承受“大單”的任務費用,劉同學隻得去找父母借錢,母親聽到她的描述后,告訴她可能是詐騙。不相信事實的劉同學在母親的再三要求下,撥打了當地反詐中心的電話咨詢。

  民警了解此情況后,立刻意識到這是一起典型的網絡刷單詐騙,馬上制止了劉同學在刷單平台上的操作行為,並對其進行了反詐騙宣傳教育。最后,成功幫助劉同學挽回損失1.6萬余元。

  手段揭秘:

  騙子發布網購刷單兼職信息,承諾在交易后立即返還購物費並額外提成。刷第一單時,騙子會小額返利。刷單交易額變大后,騙子就會以各種理由拒不返款。

  類型二

  冒充電商物流 客服詐騙

  案件回放:

  8月5日,家住浙江省台州市的高中生張同學在微信上加了一個好友,對方自稱是物流客服,因將張同學買的連衣裙在派件的過程中丟失了,願意三倍賠款給張同學。對方借口要走公司轉賬流程,讓張同學下載App,按照指示開通借貸功能,將借貸到的3000多元錢轉到對方提供的一個賬號內。對方繼續要求她借款,張同學感覺到不對勁兒就“剎住車”,共被騙3050元。

  手段揭秘:

  騙子冒充電商、物流客服人員打來電話,能夠准確說出你的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騙取信任。接著,他們就以網購平台系統升級造成訂單丟失、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需召回等原因,說可以退款,誘騙你下載網貸App或登錄釣魚網站,騙取或盜取資金。

  類型三

  注銷“校園貸” 詐騙

  案件回放:

  7月12日,剛從高校畢業不久的小張接到自稱是“國家校園貸客服”的來電,稱“應國家要求”,其在校期間申請的助學貸款的還款利率已上調,要求小張補足未償還的利息,若逾期未償還就會“影響個人征信”。

  由於小張確實在學校辦理過助學貸款,而且還處於還款階段,對方來電又能准確報出她的個人信息,小張便信以為真。隨后,小張按“客服”要求,下載了某屏幕共享軟件,對方稱需要“查看小張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分”,以便了解其還款能力。接著,對方又讓小張將“借唄”裡的借款額度“走個流水”,以驗証其資金賬戶,驗証完成后會將錢款原路返還給小張。

  於是,小張向對方賬戶轉賬1.7萬元。轉賬后,“客服”馬上斷線失聯,小張才發現自己被騙並報警。

  手段揭秘:

  騙子冒充網貸平台工作人員,稱你之前開通過校園貸、助學貸等,需要消除校園貸不良記錄,或不注銷會影響個人征信,誘騙你在正規網貸網站或互聯網金融App貸款后,騙取錢財。

  類型四

  網絡游戲產品 虛假交易詐騙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學生何同學將自己的游戲賬號挂在網上出售,一位網名叫“懷念”的人與何同學取得聯系,表示要購買何同學的賬號。對方要求何同學通過某游戲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何同學感覺那個網站比較正規便同意了。隨后,對方給何同學發來一張“支付成功”的截圖。可當何同學提現時,卻顯示賬號被凍結。何同學隨即聯系平台客服,客服以綁定銀行卡號有誤、提現金額不合規、提現操作違規等借口,要求何同學轉賬8500元至指定賬戶,才能完成解凍並將余額提現。何同學轉賬之后,平台客服就失去了聯系並屏蔽了何同學,聯系何同學購買游戲賬號的網友也已將何同學拉黑。這時,何同學意識到不對勁,才發現該游戲交易平台是偽造的虛假平台,隨即報警求助。

  手段揭秘:

  騙子在社交平台推廣充值游戲幣、游戲點卡優惠出售或優惠購買的廣告,誘導受害人先付款,制作各種虛假的游戲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圖,發送截圖給受害人獲取信任,對其實施詐騙。

  騙子在網上發布買賣游戲裝備、游戲賬號的廣告信息,誘導你在虛假游戲交易平台進行交易,通過釣魚網站竊取你的賬號和密碼,讓你以“注冊費、押金、解凍費”等名義支付各種費用,並盜取賬號。

  騙子以出售游戲外挂、游戲代練、解除游戲賬號凍結、解除游戲防沉迷限制等為由,誘騙受害人匯款實施詐騙。

  游戲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要輕信“低價充值”和“高價收購”,不要在非官方網站上進行游戲賬號交易。

  類型五

  冒充熟人詐騙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學生小張突然收到好友通過QQ發來的信息:“遇到點急事,能不能幫幫忙,借我800元錢。”小張心想朋友一定是遇到難事了,不然不會這麼著急地向他借錢,隨即轉賬了800元。半小時后,“好友”說自己出了車禍,人正在醫院搶救,需要1000元救命錢。小張再次不假思索地給“好友”轉了錢。“好友”收到錢后連聲道謝,並承諾第二天就會還錢。可到了次日,發現對方已將自己拉黑了。小張覺得不對頭,立即撥通好友電話詢問此事,才發現,原來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盜了,那個借錢的人是個“冒牌貨”。

  手段揭秘:

  騙子利用QQ或者微信冒充親人、同學、朋友與你聯系,稱遇到緊急情況要借錢,一定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等方式向當事人核實。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