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曲靖陸良:“鄉村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08月28日11:2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革命老區龍海鄉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充分結合農村實際,利用晚上農閑時間深入全鄉各村開辦“鄉村夜校”,為村民們帶去黨的好政策和新產業、新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保障。

曲靖陸良“鄉村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8月23日晚上8點,入秋后的夜晚有些微涼,但陸良縣龍海鄉小新村正在開辦的“鄉村夜校”卻十分火熱。“我們計劃在小新村河內進行當歸產業化種植,前期我們會對全村群眾進行技術培訓,希望全村的群眾都積極參與,共同增收致富。”陸良縣龍海鄉“鄉村夜校”宣講團成員、大新村村委會副書記金麗花正在給彝族黨員和村民們上黨課,傳達黨的好政策,同時和大家一起商討在全村發展當歸種植產業的計劃,推廣學習當歸種植技術。

技術人員指導如何種植。

陸良縣龍海鄉大新村委會的小新村,是彝族聚居村,一直以烤煙為主要經濟作物,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得不到提升。為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龍海鄉黨委政府通過“鄉村夜校”,為該村帶來當歸種植新產業、新技術,以新產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民尹谷粉是“鄉村夜校”的常客,每一堂夜校課程她都不會錯過,尹谷粉說:“鄉村夜校,對我們老百姓非常有用,我們通過這個平台了解國策、國情和黨情,另外在種植方面能學到很多基本知識,為我們的發展致富帶來很多好處,希望這樣的鄉村夜校培訓可以經常開展。”大家圍坐在篝火旁,話家常、談生產,共同規劃著美好生活,整個課堂氣氛熱烈而又溫馨。

產業興則農民富。光有“鄉村夜校”的培訓還不夠,科學種植技術隻有落到田間地頭才會見實效。樹搭棚村的當歸種植大戶王虎生,今年是第一次種植當歸,由於缺乏經驗,很多細節摸不清門道,龍海鄉“鄉村夜校”農口組的技術人員來到他家田裡,手把手地指導,幫助他解決了眼下的種植難題。從夜晚的“鄉村夜校”培訓,到白天的到戶到田技術指導,王虎生對今年的當歸種植有了信心。他說﹔“我第一年種當歸,技術上不行,都是夜校老師來幫我,白天來田裡,晚上到家裡,教我施肥、打農藥,還有除草,現在我的當歸長勢很好。”

曲靖陸良“鄉村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陸良縣龍海鄉是雲南省三大革命老區之一,石漠化面積廣,屬高寒冷涼山區,其中地處高海拔、喀斯特地貌的雨古、小寨、樹達棚等村,無法種植烤煙等經濟作物,龍海鄉黨委、政府及時抽派干部進駐村寨,引導群眾算好經濟賬,讓全鄉群眾認清種植當歸、雲南參(臭參)是當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目前,龍海鄉以高原特色產業發展為主,全鄉種植當歸3000余畝,在‘鄉村夜校’農口組技術人員的指導帶領下,全鄉當歸產業今年產值可以達到3000余萬元,帶動約5000農戶就業致富。” 陸良縣龍海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徐良亮介紹。

通過脫貧攻堅,龍海鄉徹底改變了老、少、邊、窮面貌,蛻變成為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不斷壯大的紅色革命老區鄉,為實現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黨委、政府積極創新方式,由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帶隊,選派善做群眾工作的鄉村干部,組成“鄉村夜校”宣講團,分組深入全鄉10個村委會69個自然村,為全鄉群眾開辦“鄉村夜校”課堂,立足農村實際和農民特點,採用群眾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方式,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向群眾普及科學種植技術,落實黨的富民惠民政策,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龍海鄉已開辦“鄉村夜校”42期,架起了黨群關系的連心橋。

曲靖陸良“鄉村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陸良縣龍海鄉黨委書記資雪華表示,“鄉村夜校”,將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和受眾范圍,將夜校課堂開展到村、到組、到戶,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關心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把黨的方針政策,農業專業技術帶到老百姓身邊,讓父老鄉親都能找到身邊的夜校、身邊的課堂,有效推進龍海鄉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梅江文、盧瑋 文�圖 陸良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