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氣象部門解析前8月天氣情況

強化預報預警 提高防御能力

2021年08月21日09:24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聚焦

降水偏少,氣溫偏高,雨季開始期偏晚,入汛后強對流天氣和短時強降水偏多。今年以來,極端天氣頻頻發生,本報記者為此採訪了氣象專家。氣象部門加強監測分析,通過降水、氣溫、雨季等關鍵指標,對今年1月至8月的天氣情況進行了解析。

入汛后強對流天氣偏多

“今年以來,全省總體降水偏少,時空分布不均,氣溫偏高,區域性高溫顯著﹔雨季開始期偏晚,春季干旱偏重﹔入汛后強對流天氣和短時強降水偏多。”我省氣象部門通過降水、氣溫、雨季等關鍵指標,對今年1月至8月的天氣情況進行了解析。

降水方面,截至8月16日,全省平均累計降水量633.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2.1毫米(-12.7%),較去年同期偏多8.5毫米(1.4%)。滇中、滇東南等地偏多,滇西北、滇西、滇西南北部等地偏少20%以上。

今年以來,全省平均氣溫18.3℃,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有記錄以來第三高。共出現區域性高溫過程8次,是常年的2.7倍﹔全省有24個站點平均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同期最高紀錄,有10個站點極端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最高紀錄。

雨季開始偏晚,冬春季節氣象干旱偏重。全省雨季開始期為6月6日,較常年偏晚12天。氣象干旱自年初逐步發展,並持續到雨季開始前,滇西和滇西北地區氣象干旱於6月7日達到最重,迪慶、麗江、大理、保山、德宏等地氣象干旱為近5年最重。

入汛后強對流天氣偏多。5月以來全省大部地區強對流天氣突出,短時強降水、冰雹和大風天氣多。出現短時強降水8649站次,比近5年平均偏多19.7%,為近5年出現站次最多年份。據不完全統計,5月以來,有53天出現降雹,58個縣遭受冰雹襲擊129次。5月以來縣級測站出現大風(≧17.2米/秒)215站次,與近5年同期相比偏多27站次(偏多14.3%),為近5年次多年份。

為何滑坡泥石流頻發多發

8月15日16時,因突降暴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古登鄉馬垮底河發生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房屋、農田、河堤、電力、通訊等設施不同程度損壞,交通、通訊、電力中斷。由於預警及時,群眾及時轉移安置,未出現人員傷亡。

據了解,雲南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80%發生在主汛期的6月至8月和后汛期的9月至10月。

為何雲南汛期易發頻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專家分析,主要原因在於雲南地處低緯高原,有著特殊的海陸分布和復雜的地形地貌,同時受兩支熱帶季風、南海和孟加拉灣熱帶風暴影響,天氣系統復雜多變,引發的洪澇、雷暴等氣象災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嚴重。雲南屬典型的山區省份,地勢南低北高,六大水系貫穿全省,陡坡地分布面積大,特殊的地貌環境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地形條件。雲南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帶東緣附近,地殼抬升幅度大,破壞性地震頻繁,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且,雲南干濕季節分明,干季降水稀少,加速岩土體的風化、鬆散、開裂,雨季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和連續性強降雨,還有不合理的人為工程活動等,也加劇了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全力以赴做好氣象保障服務

“我省雨季持續時間長,7月至8月是主汛期,出現極端天氣事件的概率較大,防汛減災工作絕不能掉以輕心。”入汛以來,我省氣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減災氣象保障服務。

加強預報預警。全省氣象部門加強降水的監測和滾動預報,提高強降水預報精准度和提前量,特別是局地強降水和持續性降水的預報預警,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做好靶向精准預警。

強化部門聯動。省氣象部門強化與省應急管理、水利、自然資源、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防聯動,做好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的氣象風險預報預警和農業防災減災氣象服務,提高災害防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強化值班值守。全省氣象部門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制度,嚴格落實應急預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主動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做好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的建議。

2021年上半年,我省共發送氣象預警12224條,決策人員接收932萬人次,社會公眾接收9200萬人次,預警信息發布正確率達100%。其中,省氣象部門聯合自然資源部門發布地質災害預警795條,聯合水利部門發布山洪災害預警48條。成功預報地質災害2起,避免人員傷亡111人。

鏈接

防御山洪滑坡謹記兩步走

一是判斷前兆。居住在山區的居民應及時收聽預警預報信息,如有強降雨預報,需提高警惕可能會有山洪、泥石流﹔如果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聲,哪怕極其微弱,也可認定山洪泥石流正在形成﹔溝谷深處變得昏暗並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振動聲,也說明溝谷上游已發生山洪、泥石流﹔如果觀察到河(溝)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並伴有較多的柴草樹木,可確認河(溝)上游已形成山洪泥石流。

二是積極自救。在山洪、泥石流易發地區的居民,不要留戀財物,要聽從指揮,迅速撤離危險區﹔在溝谷內逗留或活動,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窪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避免強行渡河,防止被沖走﹔遠離電線、高壓線,防止觸電﹔如事發突然,立即爬上屋頂、大樹、高牆做短暫避險,等待救援。

強對流天氣防范要領須牢記

強對流天氣是指發生突然、天氣變化劇烈、破壞力極大,常伴有雷雨大風、冰雹、颮線、龍卷風、短時強降水等強烈對流的災害性天氣。它來得急、變化快,破壞力極大。掌握防范要領,關鍵時候能救命。

遭遇雷電怎麼辦?遇到雷雨時,嚴禁在山頂或者高丘地帶停留,不要靠近高壓變電室、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煙囪、電杆、大樹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或者大樹下躲雨﹔不要使用金屬工具﹔在高山頂上不要開手機、更不要接打手機﹔關閉室內的電視機、空調等電器,避免導電。

遭遇冰雹怎麼辦?躲避冰雹時要觀察四周是否有容易掉落的危險物品,應遠離易碎品,以免被砸到﹔迅速進入室內或到堅固的遮擋物下躲避﹔遠離高壓電線、變壓器等,謹防觸電。

遭遇短時強降水怎麼辦?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小內澇時,可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或堆砌土坎,室外積水浸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如果身處室外,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回室內躲避,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司機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盡量繞行,不可強行通過,當汽車在低窪積水處熄火時,人不要在車上等候,要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記者 陳雲芬)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