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急難愁盼|雲南昆明逢雨必澇怎麼辦?回復:實施綜合治理

2021年08月21日08:4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昆明8月21日電 (徐前)“希望昆明市下大力氣解決昆明城市排澇問題!”近日,雲南昆明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反映昆明每年夏天一下雨就出現嚴重積水斷路現象,嚴重影響了人們出行。

“一個城市的發展排澇才是重點,不是建多少個樓,建多少條路,我們要吸取教訓。”這名網友留言說。

據了解,收到留言后,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經昆明市水務局認真調查處理,於8月19日作出了詳細回復。

昆明城市內澇原因

對昆明城市內澇原因,昆明市水務局介紹,昆明地區夏秋兩季主要受印度洋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及北部灣的東南暖濕氣流控制,每年6、7、8三個月為主汛期,降雨集中,雨型急促,降雨歷時斷、強度高,單點暴雨頻發。昆明主城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部、西部及東北部面山部分地形以高原陷落盆地與陷落河谷相交錯,河流多、縱坡大、流程短﹔主城中心區地形坡度平緩,河道行洪速度慢﹔滇池作為城市內澇的下泄口,正常蓄水位與主城中心區高程最大高差僅3米,變動回水對主城入滇池河道普遍存在頂托,影響河道最長可達11.4公裡,極大降低了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

昆明城市內澇治理

面對內澇的情況,昆明如何治理解決?昆明市水務局回復稱,昆明城市按照“上蓄、中疏、下泄、蓄泄調度”的防洪體系原則,以及“自排為主、泵站為輔、調蓄相助”的排澇體系原則進行建設和調度,形成了由上游水庫群調蓄、面山截洪滯蓄、泄洪河道、城市排水系統、滇池等防洪排澇工程組成的“下泄、中疏、上截、高蓄”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

“健全城市防汛組織指揮體系,加大城市防洪排澇規劃研究工作力度,實施綜合治理。”昆明市水務局表示,已經加強了城市防汛排澇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了指揮調度能力建設,出台了《昆明主城防汛排澇總體調度方案》,建立了汛期主要成員單位聯合集中辦公、重要設施統一指揮調度等制度。主城各區也由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區防汛指揮部的指揮長,在市防汛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加強區防汛工作的指揮調度。同時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了《昆明市城市防洪總體規劃(修編)》,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昆明城市防汛排澇綜合整治方案》《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綜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規劃和方案,針對城市防洪體制機制、指揮調度、工程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工程措施方案和對策意見,並逐年安排實施。

昆明市水務局在留言中介紹,2013年以來,昆明市累計投入約20億元資金,針對城市防汛工程體系存在的滇池下游泄洪不暢、城市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主城區排水管網梗阻、排澇泵站抽排能力不足、面山洪水加劇城市洪澇等問題,組織實施了以海口河整治為主要內容的螳螂川泄洪能力提升工程、盤龍江清淤等河道整治,開展了約4000公裡的排水管網清淤和19座泵站更新改造,新增建成2個市政雨水調蓄池,新增調蓄能力3.8萬立方米,建成海綿城市100.73平方公裡,佔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3%,超額完成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開展了長虫山及春雨路面山截洪工程建設,組織了100余處城市淹水點的整治,城市防汛工程體系得到逐步完善。2020年昆明市印發《關於加強老舊小區改造管理工作的通知》,將雨污分流列為老舊小區改造必改任務。2019-2020年間,主城區已完成老舊小區雨、污管道新建改造160余公裡。

在城市防汛排澇信息化方面,昆明市開展了昆明城市洪澇模型及防汛智能預警系統建設。編制《2021年汛前昆明城市洪澇模型及防汛智能預警系統項目建設方案》,收集整理搭建模型系統所需的數據資料,初步構建了試點片區城市洪澇模型,包括20個河段、609個斷面的河網模型,146平方公裡、48萬個網格的地表模型,16個水閘的水工程調度模型。

“城市內澇淹積水的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將繼續加大解決城區內澇問題的治理研究,盡最大可能及早解決昆明城市內澇淹積水問題。”昆明市水務局在回復最后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