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成昆明美麗鄉村建設新支點

今年7月,民宿短租預訂平台途家發布的《2021上半年鄉村民宿發展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台上的國內鄉村民宿房源總量超過63萬套,同比增長超16%,相較2019年增長超2.9倍。截至6月30日,途家平台的鄉村民宿已累計接待超過310萬名房客,為鄉村房東創收超9億元,預計2021年創收將突破20億元,約是去年的1.2倍。
這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推動有著密切聯系。繼國家鄉村振興局在2月份成立亮相后,多個省級鄉村振興局陸續挂牌。隨著各地美麗鄉村如火如荼建設,依托美麗山水發展的鄉村民宿產業得到大力推廣。目前,昆明已擁有1000余家民宿。民宿經濟,逐漸成為昆明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支點、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蓬勃興起的鄉村民宿
距離昆明長水國際機場8公裡的嚴家庄村,自2017年開始發展民宿以來,現已有民宿2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這個之前無人問津的小村庄,因為有了民宿加持,加上村裡種植的600余畝薰衣草、百日菊花田,儼然變成網紅打卡點。
“村裡的祖輩們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走出大山、離開村庄,成為我們這代人的夢想。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家發展,嚴家庄村的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2016年,離家多年的嚴家庄村“85后”村民李峰和來自省外的好友租下村裡兩間老房,並著手改造,於2017年成立村裡第一家民宿“燕棲四合”。
為什麼選擇在嚴家庄村開民宿?除了家鄉情結外,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龐大且增長迅速的客流會帶來大量的中轉住宿需求,村庄的森林覆蓋率超過80%,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這些都成為嚴家庄村民宿快速發展的原因。
昆明市旅游民宿與精品酒店協會秘書長文藝儒介紹,不僅嚴家庄村民宿業發展迅速,五華、西山、安寧等城郊附近各具特色的鄉村民宿也如雨后春筍般增加,“民宿集群”現象較為突出。此外,多家有實力的民宿品牌集合之后共同打造,通過民宿的集群效應把目的地做熱,把更多旅行者帶到鄉村,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
“民宿+”拉長產業鏈
“民宿,打開了鄉村振興的入口。”文藝儒說,通過這個入口,將大量游客吸引過來之后,鄉村振興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在這些客流帶動下,餐飲業起來了,娛樂服務起來了,當地特色農產品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為了讓來村裡住宿休憩的游客有更多玩場,嚴家庄村開辦了名為“青堂”的餐館,可讓游客品嘗當地特色美食。目前,村子裡還有了戶外山地車、真人CS、露營、燒烤、逛花海等項目。接下來,嚴家庄村將繼續規劃、建設燒瓷窯、特色騎馬、魚塘、蝦塘等項目,而且有的已著手建設,今年底有望投入使用﹔有的正在規劃。
隨著民宿的蓬勃發展,村民從不願意長期外租房屋到主動尋租,村裡的勞動力從單純務農轉型成為民宿員工,民宿開發的項目也吸納很多村民參與其中,帶動整個村創收。
正是這些變化,激發了當地人創業熱情,外出的年輕人回來了,原本死氣沉沉的村庄又“活過來了”。村民李女士將自己家多余的民房租給民宿老板,看到如今民宿帶來的人氣,她笑著說:“村裡人多了熱鬧后,會有不少年輕人回家創業,這樣可以照顧到老人,一家團聚,想想都感到幸福。”
民宿的興起,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增收,讓農民放下鋤頭吃上“旅游飯”。民宿經濟,逐漸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鄉村民宿要反哺鄉村
鄉村民宿快速發展的背后,是否一切都很美呢?
“不見即花”民宿負責人鄭鵬飛介紹,嚴家庄村民宿由於都是自發形成,沒有提前規劃,導致基礎設施配套沒有跟上,無法滿足大量游客到來的需求。“缺少停車位、用水不方便、排污設施不健全、垃圾處理不及時等,都會影響游客的體驗感,也不利於鄉村民宿的長遠發展。”
鄭鵬飛的心聲也是大部分鄉村民宿面臨的問題,沒有統一規劃,村庄本身房屋建筑與民宿風格大相徑庭、村容村貌環境不好,都成為制約鄉村民宿發展的因素。
對此,市政協委員張聰表示,民宿需要融入鄉村的整體環境,實現反哺鄉村的功能。民宿的鄉村化發展不應該隻重視外來旅游者,更需要關注地方鄉村居民,要充分考慮到鄉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要讓當地村民從民宿業的發展中得到實惠。民宿的鄉村化還需注意避免出現破壞鄉村生態環境、損害鄉村居民利益、資源和福利分配不均等問題。
民革昆明市委會秘書長陳盈建議,要把民宿發展與本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講好民宿故事,為民宿賦予鄉村體驗價值,使鄉村產業能夠轉型升級。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昆明將重點打造一批具有時尚創意、文化內涵、多元業態的旅游民宿休閑聚集區,培育一批旅游民宿示范項目,探索“民宿+演藝”“民宿+非遺”“民宿+書屋”“民宿+民俗”等融合方式,形成一批“民宿+”融合型新興業態,同時,加強村庄規劃管控,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空間,加強財政保障,鼓勵村集體和村民自主籌資籌勞開展民宿、鄉村旅游等經營性項目,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記者陳雯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