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琵琶藝術中和之美:琵琶文武曲 珍珠落玉盤
琵琶始於先秦,時稱“弦鼗”﹔成於漢魏,曲項琵琶﹔盛於唐宋,琵琶大興。及清以降,琵琶流派紛呈,各有研究,按樂曲結構和演奏風格,把琵琶藝術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文曲,其特征是寫意抒情,表現陰柔美﹔一類是武曲,其特征是敘事寫實,表現陽剛美﹔還有一類,古人稱之為“大曲”,而今人以為稱“文武曲”為宜,其特征是既有陰柔之幽境,又有陽剛之氣勢,以虛實並舉、柔剛相濟的中和美為其主要特征。
其實,琵琶藝術的中和美,豈止樂曲之聲?筆者以為,琵琶之中和美,其名、其形、其曲,皆有之:而演奏技法、聲情同一、意與境諧,皆中和美者也。
先說其名。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中關於琵琶名稱來源有這樣一段記載:“……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這句古文的意思是:向前彈出的動作稱作“批”,向后挑進的動作稱作“把”,這是根據“前推后挑”演奏動作的中和特點而得名“批把”。至於“琵琶”兩字緣何寫成這樣,從“六書”規律看,此乃形聲字,上方兩王並立,表意為兩玉相碰,下方乃為碰撞之聲,於是“琵琶”名焉。
再說其形。琵琶的形制也洋溢著中和美。琵琶上為琴頸,下為音箱,上下協同而發聲﹔琵琶前有桐木蒙面板,后有紅木作背板,前后合作而共鳴﹔雙手捧琵琶,左手按弦,右手彈撥,兩手協同,才有動聽的樂音。這上下、前后、左右,無不體現了陰陽和合。誠然,當初造琵琶,未必想到陰陽和諧之理,但是今人據實從理論上分析,琵琶的形制確實有陰陽中和的美感。
重點說曲。古人把寫意抒情、以意境取勝的琵琶曲,稱為“文曲”,如琵琶曲《潯陽月夜》,音樂語言描寫的明月,是月明鷺飛寂悄無聲夜中之月,是倒映在清澈水中皎潔之月,這就是文曲潯陽月夜的意境,故唐人用“弦上黃鶯語”來形容琵琶文曲的音色,用“弦弦掩抑聲聲思”來形容文曲中的哀怨之情﹔古人把敘事寫實、以氣勢贏人的琵琶曲,稱為“武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音樂描寫的是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緊張激烈的氣氛,刀光劍影的場面,在樂曲中得到生動體現,故唐人用“虎嘯龍吟天地崩,琵琶奏響霸王風”來形容武曲藝術風格。古人把既有文曲寫意抒情之特點,又有武曲敘事寫實之特色,呈現出情景交融、風格新穎、虛實競輝的文武曲所體現的美感,稱為中和美。
唐朝的琵琶藝術發展相當成熟,琵琶演奏家燦若群星,琵琶樂曲數以百計,吟詠琵琶的詩作多達百首。琵琶在民樂中的地位與作用,堪稱霸主。但是,那時還沒有人提出文曲與武曲的明確區分,而在實際演奏中,文曲之陰柔,武曲之陽剛,文武曲的中和,都是存在的。白居易詩《琵琶行》就是佐証。《琵琶行》中描寫了兩首琵琶曲:大曲《霓裳》和小曲《六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原為域外曲,經河西節度使楊敬述改造后獻給唐玄宗,經唐玄宗創作改編成一套長長的大曲。《六幺》是《錄要》的誤傳,是流行於當時民間的以“婉轉”為其特色的琵琶小曲。兩首樂曲一大一小,長短不同,既敘事寫實,又寫意抒情。《琵琶行》對這兩曲的生動描寫,充滿了中和美。
在音樂意境上,有情與景的中和。“轉軸撥弦”是調音,准確發聲,啟動入境之情。琴弦發出的每一個或高或低的音響都是忍悲含情的,有時聲音哽咽暫斷,有時無聲之境勝過有聲之境。
在琵琶技法上,有上和下的中和。“攏”和“捻”,是左手在琵琶上方按弦、揉弦的技法﹔“抹”和“挑”,是右手下撥、回撥的技法。上方“輕攏慢捻”,下方“抹復挑”,上下呼應,陰陽配合,這是弦與指的中和。
在樂音表現上,有音和意的中和。大弦嘈嘈之聲,如同急雨之意﹔小弦切切之音,如同私語之意。嘈嘈切切,交錯彈奏,音從意轉,意從音傳,聲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盤,意如盤根錯節難以訴盡。低眉信手,不停彈奏,傾訴心中無限的苦悶。
在情緒宣泄上,有音與人的中和,樂音或如間關鶯語,那樣順滑,或如幽咽泉流,那樣難流,這同人生一樣,或順或逆,或平或坎。樂聲如冰泉冷澀寂無聲息也好,如銀瓶乍破鐵騎突出也罷,這些都是人生難料的顛沛流離。
所謂“文曲武彈”,就是在演奏中深刻理解和把握樂曲的內涵,速度該緩則緩,該急則急﹔音色該剛則剛,該柔則柔﹔力度該輕則輕,該重則重。不是認為“文”,就是一味求緩,文曲也應當有精氣神。如類屬文曲的《塞上曲》,不是為了表現王昭君的哀怨悲愴的旋律,一味“文”彈,而是在虛音、實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錯配合中,在彈、挑、泛音等單音與推、拉、輪指等連音的巧妙穿插中,表現似怨似恨的旋律特點,生動再現王昭君的思鄉之情,從而更加感動人心。
所謂“武曲文彈”,指的是不能為了寫實敘事一味用“輪、拂、掃”的高超技巧來鋪敘情節,而忽略樂曲內容的情感表達。譬如演奏琵琶武曲《霸王卸甲》。樂曲表現了楚霸王交戰失利,一蹶不振而至別姬自刎的英雄悲劇。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威勇是要描寫的,但在表現“楚歌”和“別姬”時的項羽,需要採用文曲長輪的手法奏出淒涼悲切、如泣如訴,令人肝腸寸斷的曲調,彈奏時指尖要觸弦淺一些,以舒緩為主,和前面的戰斗場面力度大的快輪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武曲文彈,才能表達楚霸王悲憤欲絕的哀怨之情。
演奏的實踐証明,無論文曲、武曲、文武曲,都需要虛實結合、強弱對比、剛柔相濟、粗細相宜,都需要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得當、凸顯主題。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魅力,才能使琵琶藝術之花綻放得更加燦爛。(作者:張瑩,單位為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