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雲南楚雄西舍路鎮:產業干起來 錢包鼓起來 

2021年07月26日17:2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今年以來,雲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鎮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以“花椒、中藥材、核桃、茶葉”為主的特色產業,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走出了一條產業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特色產業成為了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搖錢樹”。

西舍路鎮特色產業帶。何明杰攝

仲夏時節,走進西舍路鎮保甸村委會花椒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綴滿了一粒粒渾圓飽滿的花椒,陣陣微風吹來,椒香沁人心脾,村民們也正三五成群地忙碌著採摘已經成熟的花椒。

保甸村委會大箐村村民李國玲家種植的三十畝紅花椒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長勢非常好,今年可以賣到五六萬元左右,還種黃精、草烏等中藥材和魔芋,這些也可以賣到三四萬元左右,加起來就有十多萬元(收入)。”李國玲開心地說。

李國玲介紹,在她爺爺輩的時候,家裡就種植花椒了,但沒有形成規模,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鎮、村兩級干部的幫助下,從種苗、技術、銷售各方面給予了自己很多的支持,花椒種植面積從最初不到一兩畝擴展到現在的三十多畝。

在自己的精心管護下,幾年下來,靠著種植花椒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產業搞起來以后,我們的新房子也建起來了,通過努力也開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小汽車,下一步想搞一些養殖,把產品售賣到更大一點的城市,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過越好。”

如今,這一棵棵小小的花椒樹,已經成了西舍路鎮許多村民的致富大產業。為發展花椒產業,西舍路鎮突破“分戶經營”模式,以“抓大戶、建合作社、帶散戶”為重點,積極推行“黨支部+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使西舍路紅花椒的生產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西舍路鎮花椒產業迅速發展,全鎮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值達600噸以上,去年收益達2400萬元,有效帶動農民增收。 

花椒產業是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舍路鎮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舉措,按照“三帶五基地”產業發展體系,堅持“資金跟著農戶走,農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帶動廣大農戶大力發展芒果、古樹茶、核桃、貢菜、小米辣等特色產業。

雲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鎮成熟的紅花椒。何明杰攝

截至目前,西舍路鎮種植芒果1萬畝、花椒1.5萬畝、茶葉3500畝,核桃種植保有量13萬畝,中藥材5000畝,山地蔬菜15000畝,越來越多的“小特產”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2020年全鎮實現產業創收3.2億元,帶動群眾增收2.4億元。

楚雄市西舍路鎮鎮長王學武介紹,西舍路鎮立足本地資源、環境和傳統種植優勢,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壯大花椒、核桃、芒果、貢菜、古樹茶等特色優質產業,將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推動現代農業向產前、產后延伸,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何明杰、萬熠鋒、李紹波 楚雄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