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走進菲氏葉猴棲息地:順應自然 守護綠色家園

程浩、劉怡
2021年07月20日08:2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看,那就是(菲氏葉猴)!”順著護林員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距離視線20米左右的茂密樹葉動了幾下。可猴子究竟在哪,記者瞪大眼睛硬是沒看到。“又動了!”護林員說。記者還是沒看到。反復數次,記者失去耐性,放棄了,轉身找一名護林員聊起來。

菲氏葉猴。鄭山河攝

這裡地處雲南省德宏州芒市軒崗鄉芹菜塘村委會水井村民小組附近的山林裡,常年有一群數量140多隻的菲氏葉猴活動。因猴王尾巴斷了一截,村民們把這群猴子叫“斷尾巴猴群”。

“滇西秘境——雲南德宏生物多樣性”全媒體主題採訪行記者團一行日前來到這裡,近距離邂逅這群呆萌可愛的精靈。

在整個芒市,菲氏葉猴共計5群320隻左右,是目前國內在單一地區發現的最大菲氏葉猴種群。

對“最大”這一“名號”,當地黨委政府和民眾這幾年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小心守護著﹔依托這一“名號”,一條生態保護與增收致富雙贏的路子也在當地越走越寬。

菲氏葉猴。鄭山河攝

“老熟人”慢慢少了

菲氏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2歲的黃七邦前幾年才知道,但並不妨礙他對菲氏葉猴的認知。

黃七邦就是前面記者轉身找的護林員。

記憶拉長到黃七邦小時候。“那時,‘灰猴’常在林子裡見到,在樹枝間竄來竄去的,偶爾會到房子附近,不過不會進家,不會破壞庄稼。”他回憶說。

從黃七邦描述中,記者對菲氏葉猴有了大體認知:不是很高大,體長六七十公分﹔四肢細長﹔幼猴全身呈金黃色,慢慢長大后變成銀灰色,這也是為何黃七邦把菲氏葉猴叫‘灰猴’的原因﹔以葉子為主要食物,果實和花也會吃一些。

在黃七邦印象裡,因人和猴經常相遇,猴子不怎麼怕人,雙方就像“老熟人”一樣,互相了解,和諧共處。

菲氏葉猴。鄭彬攝

村民們還把猴子經常出沒的地方,起了和猴子相關的名字——大猴子坪、灰猴箐。

可到黃七邦20歲左右時,大猴子坪、灰猴箐的猴子越來越少,很不容易看到了。

歸結原因,“村民們為了生活砍樹賣炭,‘灰猴’的生活環境被破壞了。”黃七邦說:“人進猴退嘛!”

確實,對於主要生活在熱帶雨林及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的菲氏葉猴來說,生性喜好樹棲群居,善攀緣跳躍,在樹木間活動。樹被砍了,自然沒法生存。

村民們意識的局限性很快被糾正。近些年,黨委政府大力宣傳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還引導村民把不准亂砍濫伐、偷砍盜伐、偷獵盜獵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簡明通俗規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做了怎麼辦,讓村民們看得懂、記得住,打心裡願意遵守執行。

菲氏葉猴。鄭山河攝

慢慢地,村民們不再砍樹,山林重新綠起來,猴子回來了。

可村民要生存,咋辦?黨委政府扶持林下產業,引導村民們種植石斛、黃精等中藥材,在綠水青山間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收入比賣炭高!”黃七邦說,自家種了4畝石斛,畝產400公斤左右,這幾年行情不錯,每畝收入1萬多,4畝就是五六萬元。

“多虧黨委政府及時糾正,不然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黃七邦說。

菲氏葉猴。鄭山河攝

“老熟人”帶來新收入

猴子回來了,也給村民們帶來了好運。

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村民們向當地的生態攝影師鄭山河提起,山林裡常有猴群出沒。鄭山河查閱了許多資料,初步判定村民口中的猴子是某種葉猴。

2018年1月,鄭山河進山尋猴,突然,幽暗的深澗裡傳來樹枝折斷的聲音,一道速度極快的灰影從他頭頂閃過。“是猴子!”他既緊張又興奮,清楚地聽到心臟“怦怦怦”的跳動聲。

鄭山河記錄下了這一瞬間,回過神來,他打開相機放大照片,確定這群猴子就是菲氏葉猴。后來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調查証明,這群菲氏葉猴是迄今為止我國單一區域內發現的最大菲氏葉猴種群。

黃七邦這才知道,原來村民們的“老熟人”學名叫菲氏葉猴。

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原本默默無聞的水井村受到前所未有地關注。

全國各地野生動物愛好者紛至沓來,隻為目睹菲氏葉猴風採,村裡的生態旅游因此被帶動。

熟悉菲氏葉猴習性、路況的村民變身“猴導游”,帶著游客尋找猴子的蹤跡。他們的妻子在家做飯,飯點時騎著摩托車把熱騰騰的飯菜送進山裡。

黃七邦是其中之一,每月靠著當“猴導”,能增收至少兩千多元﹔游客們臨走時還會帶點家裡的茶葉、石斛等土特產,又增加了家裡收入﹔這些原生態土特產被帶到了大山之外,又吸引著游客前來。

黃七邦還打算開農家樂、建民宿,把生態旅游產業做大做強。

菲氏葉猴。鄭山河攝

“是不是很好看!”

要把生態旅游產業做大做強,就得更加細心地守護好山裡的“老熟人”。這是底線。

只是初中畢業的黃七邦認為,生態環境很脆弱,隻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才能更好地守護自然,守護好自己的綠色家園。反過來講,隻有守護好了家園,家園才會給你更好的生活。

於是,每次帶游客進山,他都要千叮嚀萬囑咐,不要給猴子喂食,不要大聲喧嘩。他的行為影響了兩個孩子,“他們會到學校自發宣傳,不要傷害猴子。”

政府層面亦持續加大對菲氏葉猴的保護。目前,當地在水井村安裝了網絡高清攝像頭、熱成像雙光譜網絡雲台攝像機和“德宏州野生動物智慧在線觀測”監控攝像機,以便准確掌握菲氏葉猴生活習性。同時,芒市積極爭取社會公益性組織對芒市菲氏葉猴保護的支持,啟動芒市菲氏葉猴保護地低碳生態示范村項目。

村裡還成為自然科學教育的實踐點,很多周邊甚至外地的學校組織小學生來了解菲氏葉猴,學習自然知識。

2018年,德宏州舉辦“一馬跑兩國”2018中國瑞麗——緬甸木姐國際馬拉鬆賽,還將菲氏葉猴作為賽事吉祥物,取名“菲菲”。

與此同時,在黨委政府支持下,水井村還成立了護林員團隊,他們經過專業培訓后上崗,既保護了菲氏葉猴,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菲氏葉猴。鄭山河攝

黃七邦是其中一名護林員,他每月至少進山巡護22天,並在第一時間將猴群數量、生存狀況等報告給鄉林業站,換來每月1800元的不錯收入。

長期觀測菲氏葉猴,黃七邦慢慢愛上這群“老熟人”。其中有件事,讓他很感動:他親眼見到一隻母猴,抱著已經去世的小猴,舍不得放下,差不多過去50天,小猴的尸體已經腐爛,但母猴仍把它緊緊抱在懷中。

“看,又出來了!”和記者正聊著,敏銳的黃七邦迅速從悲傷中抽離出來,轉身指著不遠處的樹枝說。再看,他的眼睛有些濕潤。

記者還是沒能看到菲氏葉猴,好在從同行者拍的照片裡,記者看到:一隻銀灰色猴子,長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漆黑的眼珠周圍有個藍色的眼圈,天生帶著“憂郁”氣質。

“是不是很好看!”黃七邦笑著問。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