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見明:心系草木 一枝一葉總關情

【查看原圖】

瑞麗珍稀植物園裡的生長的雲南藤黃。人民網 符皓攝

“這是滇藏欖,被稱為‘植物大熊貓’,目前在野外隻發現11棵。”

“這是天仙藤,消炎解毒功效很好,被譽為‘植物青霉素’。”

“這是疣粒野稻,別看它像野草一樣不起眼,屬於國家瀕危物種,它的抗旱性能對提升雜交水稻品質意義深遠。”

……

正在植物園內工作的趙見明。人民網 符皓攝

在雲南瑞麗珍稀植物園內,趙見明一邊領著參觀者參觀,一邊對路旁的植物進行講解。保護等級、生存現狀和應用價值……眼前的每一棵不起眼的植物,經他解釋說明后,在參觀者心目中的形象也立刻高大豐滿起來。

趙見明今年53歲,是瑞麗市林業和草原局正高級工程師。作為一名有著30黨齡的老黨員,多年來,情系草木的趙見明自覺將山林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戰場,風餐露宿,潛心開展植物保護研究,為摸清德宏州植物底數、保護好地區特有珍稀植物費盡心力。

他主持創建的瑞麗珍稀植物園,位於瑞麗市勐秀鄉刀壩,屬於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試驗區。自2002年興建以來,瑞麗珍稀植物園成功實施了127種德宏州境內分布的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的搶救性保護,同時還擴繁珍稀、瀕危、特有植物10余萬株,為保護我國西部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作出了積極貢獻。

瑞麗珍稀植物園裡的珍稀植物雲南無憂花。人民網 符皓攝

野外調查頻遇險 不改植物保護研究初心

1989年,趙見明從西南林學院(現為西南林業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離家900多公裡外的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這一干就是32年。

開展植物保護研究,少不了要在野外風餐露宿,有時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成家立業后,與家人更是聚少離多。

辛苦之外,危險也時有發生。

1991年,趙見明帶領職工開展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踏界定樁工作,晚上就住在山腳下的小學裡。雨季來臨,降水頻仍,踏界定樁工作無法展開,隻得往回撤。沒想到剛撤出來不久,小學校舍就被泥石流淹沒。

這還不算,更凶險的一次,他險些喪命。

2002年4月,已調到瑞麗市林業局(現為瑞麗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的趙見明,在一次野外植物引種過程中,不小心碰到胡蜂。

該種胡蜂在當地俗稱“七裡蜂”,意指遇上后能追著人七裡不放,凶狠無比。

任憑趙見明跑得再快,臉上和頭部也被叮了十多處。汗水夾雜針刺般的疼痛,火辣辣的感覺讓他痛苦難耐。隨行的一行人趕緊把他送往醫院。

“使勁喝水,不能睡覺。”到達醫院后,根據醫生診斷,要排出蜂毒,在輸液搶救的同時,還必須多喝水盡快排尿。單位領導和同事在病床前不斷叫喚著趙見明,確保他保持清醒。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杯又一杯的水喝下去,還是不見趙見明排尿。情況十分危急,短短的9個小時內,醫生給趙見明下了3次病危通知書。

直到當晚12點后,趙見明才成功排尿,終於化險為夷。

“工作辛苦,但也苦中有樂。作為一名林業科技工作者,德宏豐富的熱帶植物資源深深吸引著我,每當發現一種珍稀植物,晚上睡覺心中都會洋溢著喜悅和幸福。”死裡逃生的趙見明並沒有因此停住植物研究的腳步,又積極投身到瑞麗珍稀植物園的興建中。

瑞麗珍稀植物園裡遷栽保護的珍稀植物滇藏欖。人民網 符皓攝

情牽“植物大熊貓” 守得花開千樹來

走進瑞麗珍稀植物園,隻見在植物園辦公樓門口的綠化帶上,有3株碗口粗細的植物,長得郁郁蔥蔥,樹葉遠看去像枇杷葉一樣。

這是被譽為“植物大熊貓”的滇藏欖,是在2005年在大盈江四級電站施工過程中被發現的。在這3株滇藏欖被發現前,野外已多年沒有發現滇藏欖存活的記錄,珍稀程度不言而喻。

經專家論証,為避免工程推進對這3株滇藏欖帶來傷害,決定將其遷到瑞麗珍稀植物園內進行保護。

趙見明和同事不敢怠慢,遷地移栽過程中,做足了准備工作。在滇藏欖被挖出后,連夜被運送到了瑞麗珍稀植物園,迅速種植。

“移栽過程中剪下的枝條都舍不得扔,全都撿回來做扦插繁育試驗。”為保証移栽繁育成功,趙見明花費了不少心思。他安排專人對滇藏欖進行管理,他也全身心投入仔細記錄滇藏欖移栽后的生長過程、反復試驗扦插擴繁方法……

經過趙見明和同事的精心呵護,移栽多年后,3株滇藏欖適應了植物園的土壤氣候,一個勁地往上長,至今最高的一株已經長到10多米高。

2013年,趙見明帶領同事適時對滇藏欖進行人工採枝扦插擴繁試驗,經過200多天的精心培育,插下的60枝滇藏欖插條有48枝生根發芽,此舉標志著滇藏欖的人工擴繁正式成功。

2019年,移栽14年后,3株滇藏欖開出了白色花朵,並順利挂果。“滇藏欖開花意味著植物遷地保護正式取得成功。”多年的努力付出有了結果,趙見明和同事樂開了花。緊接著,他和同事又通過滇藏欖果實裡的種子成功種出滇藏欖幼苗。

在這些年中,滇藏欖野外調查也不斷傳來好消息,植物專家先后在大盈江流域發現11株。而通過趙見明和當地植物專家的保護繁育,目前滇藏欖人工繁育的數量已超過1000株。

在瑞麗珍稀植物園內,看到園內的珍稀植物枝繁葉茂,趙見明十分欣慰。人民網 符皓攝

名就未敢言功成  保護珍稀植物不停步

滇藏欖不過是趙見明傾情保護的珍稀物種之一。

萼翅藤、喜馬拉雅雙扇蕨、大果忍冬、大果藤黃,紅萼藤黃、雲南無憂花、疣粒野稻……各類珍稀植物在瑞麗珍稀植物園隨處可見。

據統計,自2002年建園以來,在趙見明的參與下,瑞麗珍稀植物園已有高等植物2000余種,其中引種保護1000余種。共搶救性收集保存了德宏州珍稀瀕危特有植物127種。

“在植物調查識別、野外引種、珍稀植物保護繁育上,趙見明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堅守一線,發揮黨員的模范引領作用,在荒山野嶺開辟出珍稀植物園,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極小種群物種,也為年輕的林業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標杆。”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瑞麗分局副局長陳浩如是總結了趙見明的工作成就。

因為成績突出,趙見明先后被評為“雲南省科技特派員”“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擴建瑞麗珍稀植物園並建立專業園區,保護好滇西片區的生物多樣性……”工作業績斐然,但在植物研究保護的道路上,趙見明依然“野心勃勃”。

“擴建植物園后,將規劃建設藥用植物園區、民族植物園區等13個功能園區,計劃用10年引種,保存高等植物6000余種……”走在植物園內,看著眼前生機勃發的一草一木,趙見明笑著向參觀者描繪出了植物園的發展藍圖。

初夏的陽光透過植物園濃密的枝葉,將斑駁的光點洒在他臉上,像是植物特別賜予他的光彩……(符皓)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1年05月10日08:38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