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居民小事就是我的大事”(我是共產黨員)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1年05月06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前,這裡曾經糞堆、柴堆、草堆亂放,雖然影響環境衛生,但各家各戶把“三堆”放在院門口已成了習慣。2020年年初,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白水鎮小塘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張志紅被區紀委監委選聘為民情觀察員,第一次入戶收集民情,就聽到了小塘社區居民對“三堆”的抱怨。可習慣改變起來不容易,“三堆”問題怎麼解決?“居民小事就是我的大事。”黨員張志紅心想,一定要找個好辦法。

想辦法

“三堆”整治,是沾益區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的重點,各村(社區)要達到糞堆出村、柴堆和草堆規范堆放的要求。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解決的辦法自然不同。

群眾願不願意?具體怎麼實施?如何防止反彈?最開始,面對這些難題,張志紅犯了愁。

坐在辦公室裡想不出主意,張志紅決定到社區去聽一聽、看一看。路過居民陳吉寬家,他停下了腳步,這裡1/3的路面被柴堆佔據。因為相熟,張志紅半開玩笑說:“老陳,過你家可得減速慢行啊!”

“起早貪黑干活,沒時間收拾,堆門口也是沒辦法呀。”陳吉寬話裡透著無奈。農忙時候,山上砍的柴火、地裡收的秸稈,陳吉寬隻能順手堆在院門外。幾十年如此,其他人也如此。

走訪了幾家,張志紅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大伙兒不是不愛干淨,堆在門口,就是圖個省事。如果能給每家規劃一塊“三堆”放置點,大家會不會同意?

想到這裡,張志紅直奔社區南頭,看到閑置的集體用地,他眼前一亮——“三堆”可以清理!

再見陳吉寬,張志紅說了自己的想法,陳吉寬很爽快:“路程不遠、地方夠大,我沒意見!”趁著興奮勁兒,張志紅又連續走訪了幾戶,大家紛紛表示支持。

摸清了民意,張志紅期待昔日荒草叢生的閑置地,能改造成小塘社區的“三堆”放置點。

定方案

摸底結束,張志紅立即草擬方案,向社區兩委提出建議。集體用地荒著浪費,社區兩委很快達成一致。社區黨總支書記謝德坤又和社區黨員商議細節:如何實現“三堆”放置點使用“全覆蓋”?如何督促居民使用“三堆”放置點?

“建兩個吧,南北兩頭各一個,這樣距離各戶居民都近一些。”“放置點最好能有個集中管理。”各位黨員你一言我一語表達意見,張志紅一一記錄。

大家的事,需要集體商議。生活條件改善,環保意識增強,聽說“三堆”要清理,大家大都很贊成。

可也有人擔心:“柴火放遠了就不方便,咋辦?”張志紅立馬解釋:“各家自己決定要不要堆放點。但有一點得說清楚,以后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得維護好,社區會給大家評分,評分對應積分,積分可以兌換日用品。到時候既有了好環境,還能換東西,不吃虧!”

最終,居民代表一致同意了“三堆”整治的方案。社區出錢平整場地,劃分小方格並逐一編號,一個小方格約20平方米,青磚壘砌,各戶抽簽決定自家堆放點。“三堆”整治進入實施階段。

搬運“三堆”那幾天,張志紅和社區干部天天在社區裡轉,督促居民抓緊時間。遇到隻有留守老人的家庭,就自己上手幫忙。

3天后,小方格滿了,小塘社區干淨了!

建機制

雖然“三堆”搬了出去,張志紅卻沒敢鬆口氣。

“三堆”治理以前沒少提,黨員干部做過群眾思想工作,也跟大家一起清理,可往往干淨不到一個月,就又恢復了老樣子。

果然,沒過一周,張志紅就發現又有居民把柴火扔在了院門前。

“總靠社區干部提醒可不行,關鍵還是要建立長效機制。”張志紅說,作為黨員,得把居民小事當大事干,“建立長效機制就是社區裡的大事。”

先跟居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定期組織大家開展清理“三堆”、環境整治行動。又公開考核,每個月對各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進行評比,做得好的還能到愛心超市兌換日用品。

“這下,你家院門口的衛生你要負責到底呀!”簽完責任書,張志紅拍了拍陳吉寬的肩膀,陳吉寬憨笑:“放心,年底保准換袋洗衣粉!”

年底考核,有3戶居民不合格,社區干部上門通知后,第二天柴草就運到了堆放點。隨著機制逐漸完善,現在放好“三堆”已經成為居民的自覺行為。

告別臟亂差,還要進一步美起來。一開始社區計劃在門前種景觀樹,可大伙兒卻不怎麼積極。“還是種菜實在!湯裡差個佐料,出門就能摘一把薄荷,既方便又美觀。”征求群眾意見后,社區統一運土,以前門口的“三堆”地,如今都改建成了菜地。“種了菜,誰還會堆柴火呢?”張志紅笑著說。

在沾益區,還有80多名像張志紅這樣的民情觀察員,每月深入一線,了解民情、遍訪民意、收集民言,幫助一戶又一戶解難題。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6日 04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