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謀布局 因地制宜增活力

特色產業,在鄉村“生長”(傾聽·鄉村振興新動能)

本報記者 喬 棟 肖家鑫 李茂穎

2021年04月13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特色產業,在鄉村“生長”(傾聽·鄉村振興新動能)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制圖:汪哲平

  核心閱讀

  山西大同,一朵小黃花成了致富路上的“忘憂草”﹔山東鄒城,一個不到800人的小山村建起65個現代化蘑菇大棚﹔雲南會澤,一株引進的夏草莓“結出”大產業……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致富主導產業在鄉村“生長”,助力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

  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各地因地制宜抓發展,科學規劃謀布局,綜合考慮土質、氣候、勞動力、交通等多重因素,在廣大農村,許多特色產業得以培育發展壯大,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能。

  政府幫扶,“忘憂草”種植標准化

  “二月二”剛過,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唐家堡村黨支部書記師偉就召開村民大會:“唐家堡村經濟發展公司去年剛成立,黃花種植產業的標准化是今年的大事。剛開年,我們就准備培訓。在選種、除草、施肥、防虫、殺青和晾晒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標准進行。”

  黃花,又叫“忘憂草”,“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近年來,“大同黃花”的品牌越叫越響,還先后獲得國家原產地保護標志、黃花種植和加工標准化示范區等8個國家級認証。

  10年前可不是這樣。“現在雲州區黃花種植面積有17萬畝,但10年前隻有不到兩萬畝。”大同市黃花辦主任安一平介紹。

  種黃花,當地群眾總結為“三難三怕”:“澆水難、採摘難、晾晒難”,怕頭三年沒收成、怕雨澇晒不干、怕價格起落大。所以當地在確立一縣一業、推進脫貧攻堅時,就先把這些問題擺在首位,前后出台40多條激勵、保障措施:協調在集中流轉的黃花地鋪設水管﹔頭三年每畝補貼500到1000元﹔協調保險公司開設“黃花種植自然災害”“銷售目標價格”兩個專業險種﹔通過跨區域購買勞務服務,讓集中採摘季節用工得到保証﹔推廣鍋爐殺青、簡易搭棚晾晒、烘干機烘干等手段,晾晒期間天氣播報按小時更新推送……

  為了鼓勵種植,全區83名支部書記,650名黨員帶頭擴種黃花,81名村干部和能人創辦了黃花專業合作社,不僅自己種黃花,還通過土地流轉帶動貧困戶從黃花產業中受益,群眾種植黃花的熱情重新被點燃。當地還推動建設5萬畝標准化黃花種植示范基地,從種植到管護到加工處理,各個環節進行標准化改造。

  科技興農,小蘑菇提升附加值

  山東省鄒城市大束鎮釣魚台村,這個原本的產業空心村正在發生巨變。在釣魚台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建看來,是科技和產業的力量,為這裡注入了活力。

  翻撥蘑菇大棚的土壤,基本都是沙礫。“這沙地沒什麼肥力,存水也很差,以前種庄稼產量很低。”朱玉建說。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到位,怎麼使用?鎮黨委政府經過多方考察,請來企業和科研人員把脈,最終決定在這裡投資建設香菇大棚種植項目。

  村裡與駐地一家食用菌龍頭企業合作,探索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企業+農戶”的運營模式。2019年11月,村裡合作社把第一期建設的20個大棚交給7家農戶承包經營,由企業派駐技術員提供技術指導,並回購所有香菇產品。僅第一季,村民朱紅偉承包的兩個大棚純收入就達到近4萬元。“種香菇很有賺頭,我現在還掌握了採收和病虫害防治技術,對未來很有信心。”朱紅偉說。

  釣魚台村所在的大束鎮是遠近聞名的蘑菇產業小鎮,產業基礎雄厚,輻射帶動了不少周邊村的發展。前兩年,蘑菇超級工廠建成,在這裡,大部分生產環節實現了智能化、機械化,工人隻需操控電腦就能完成“種植”。“目前,工廠可實現日裝瓶55萬瓶,年產值達4億元,每天有280噸金針菇從工業生產線上‘種’出來,截至目前已就地培養轉化900多名新型職業農民。”工廠負責人介紹。

  如今,許多類似農業企業已經形成集群發展,實現種、養、產、銷一體化,產業鏈高度整合,周圍村庄也在鄉鎮引導下,積極發展相關產業。“這樣做既擴大了種植規模,也能降低運營成本。”大束鎮鎮長李平說。

  據了解,目前鄒城市培育了20多種優質菌菇,年產鮮菇35萬噸。截至2020年底,鄒城市食用菌年累計種植面積達2230萬平方米,產值33億多元。食用菌企業帶動周邊村民就近穩定就業,農民通過原材料採購、食用菌產銷、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入場工作等方式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夏草莓延伸產業鏈

  走進雲南會澤縣待補鎮的草莓大棚,草莓苗生機勃勃,最早的一批鮮果今年5月初就可以上市。

  2012年,段自東在待補鎮種下第一批40畝夏草莓的時候,並沒有想到9年后,全縣種植面積會達到8萬畝。

  草莓種植分冬夏兩季。地處烏蒙山的會澤,海拔較高、氣候冷涼,適合夏草莓種植。我國主要以種植冬季草莓為主,會澤的夏草莓恰恰填補了生產的空白期。“冬季草莓的生產期較短,而夏草莓有長達半年以上的採摘期。”段自東說,“尤其是會澤充沛的光、熱、水資源,為發展夏草莓帶來了獨特優勢。”

  現在,段自東已經帶動近300戶農戶,種植了上萬畝夏草莓,年營業收入突破1億元,種出的夏草莓供不應求。

  採摘期長、產量高、效益好……段自東說,一畝夏草莓平均產量可達1.8噸左右,一畝產值接近4萬元,能夠帶動農戶就業增收,普通工人務工收入都能達到兩萬元以上。

  在發展夏草莓產業前,待補鎮還是深度貧困山區,出去務工的村民達到了八九成,村裡隻剩下老人和孩子。“夏草莓種植讓當地人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很多村民都回到了家鄉。”段自東說。

  近年來,嘗到了產業發展甜頭的會澤縣不斷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僅待補鎮就開展土地綜合治理和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0余個,改造中低產田地5萬余畝,提高土地產能,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夏草莓產業想要走得更好更遠,就要延伸產業鏈。“除了鮮果銷售,我們還發展夏草莓凍果銷售和深加工,草莓果脯、烘焙供應的收入現在佔到了我們銷售額的四成左右。”段自東說,“我們也自建了深加工工廠,不斷豐富產品形態,將來會澤的草莓產業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