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能量”助力佤鄉產業扶貧

2021年02月10日10:18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薈萃之地,聚集了全國61%的佤族人口,被稱為“世界佤鄉”。“十三五”期間,臨滄稅務系統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通過產業扶貧帶領挂鉤幫扶村村民激發自身發展動力,依托發展養殖、將古茶樹群變自然優勢為經濟優勢、構建沿邊路網系統等模式,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為佤鄉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注入“稅能量”。目前,臨滄市稅務系統挂鉤幫扶的27個村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正昂首闊步邁向鄉村產業振興。

圈出“黃金樹”

臨滄市鳳慶縣郭大寨鄉鬆林村是當地稅務部門定點幫扶村,地處山區,擁有“立馬拽”古樹茶群等豐富的物產資料,而鳳慶縣某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卻是鬆林村唯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於廠小資金短缺、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發展受限。

為助力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當地稅務部門和村“兩委”、合作社負責人實地考察調研后,提出“立足本村自然優勢和產業發展狀況,以‘立馬拽’古樹茶群為依托,吸納建檔立卡戶,把自然、人力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的發展思路,並積極與鄉黨委進行溝通,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該合作社現已有成員11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0人。“我們合作社2018年收購產品340噸,實現銷售收入980萬元,實現盈利34萬元,盈余返還30萬元﹔2019年收購產品380噸,實現銷售收入1160萬元,實現盈利40.5萬元,盈余返還35萬元。2020年收購產品2560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實現盈利110萬元,盈余返還98萬元﹔合作社成員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收入也是逐年增加。”合作社負責人陳某介紹道。

此外,當地稅務部門還持續推進“送政策、送服務、送保障”活動,為合作社負責人和財務人員定期開展會計業務知識培訓,講解免稅農產品、收購發票規定及稅費優惠政策,為農產品收購、加工、銷售全流程保駕護航。

養出“致富牛”

與鬆林村不同,龍乃村位於臨滄市滄源縣與緬甸接壤的邊境線上,林業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養殖。

貧困戶陳某高中畢業后回家務農,單靠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一年下來的收成勉強夠一家人的生活。於是陳某籌資建設養殖場,主要養殖本地土豬、育肥牛、土雞等,但剛開始由於沒有科學飼養、規范管理,科學防疫,牛不但養不肥還死了一半。了解相關情況后,當地稅務部門和龍乃村“兩委”四處籌措資金,緩解養殖戶困難,及時組織養殖技術培訓班,購買大量的科普圖書進行科普,幫助像陳某一樣的貧困村民在學習中思考,在實踐中總結。

在稅務部門和龍乃村“兩委”的幫助下,陳某注冊了一家養殖基地項目合作社,注冊資金200萬元,合作社內飼養黃牛30頭、種豬40頭,帶領18戶農戶養殖黃牛,20戶農戶養殖本地土豬,一年下來每頭牛能出售5000元,30頭牛就是15萬元,合作社提成4.5萬元,群眾收入10.5萬元,每戶均增收5800元。

“今年又成功出欄第一批肥牛,淨賺了3萬余元。這幾年在稅務局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通過不斷地摸索,規模發展越來越大,大家一起富起來的勁頭更足了。”陳某表示。

通過幾年的發展,陳強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帶領全村38戶農戶建起1000平方米廠房、100平方米配料房和200平方米員工宿舍區,黃牛年出欄30余頭,生豬出欄200頭以上,特別是在土豬養殖方面形成了養殖、屠宰、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在生豬市場最低迷的時候,陳某堅持市場價收購其他農戶的生豬,確保養殖戶的利益不受損害,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從而帶動了群眾對養殖業的積極性,也促進著本村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育出“特色村”

臨滄市永德縣躍進自然村共有農戶82戶35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146人。躍進自然村大部分村民曾經習慣於享受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生活,不願勞作的不良風氣和長期的生活模式也伴隨著長期的貧困,貧困像病魔在躍進自然村愈演愈烈。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當地稅務部門堅持“富口袋”和“富腦袋”攜手共進,全力助力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2019年3月以來,派駐2名駐村工作隊員並當任臨時村長、副村長,另外指派23名能力突出的干部分別挂鉤村組,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沒有扶不起來的群眾,隻有不對路的法子”。躍進自然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在產業上,稅務干部們挨家挨戶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廣泛宣傳培訓種、養殖技術,積極向群眾宣傳通過小額信貸發展種、養殖業﹔在管理上,通過躍進自然村理事會召開村民會議,制定新的村規民約,禁止村民在白天打牌喝酒聚會,遏制不良風氣,並借力滬滇扶貧協作,鼓勵村民們因地制宜,盤活門前山水,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先后參與到道路硬化、人居環境改造、文化廣場修建中,同時購置家具、書籍等打造、充實村民的小組活動室,為農戶打開知識的大門。

通過一年多的走、談、幫、扶,採取一系列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的舉措,讓躍進自然村貧困群眾逐漸樹立起自力更生、戰勝困難的正確導向,實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躍進自然村一躍成為永德縣的優秀自然村,2019至2020年人均收入達到12500元,建檔立卡戶人均年收入達8200元。

“多虧了稅務局,讓我們躍進村擺脫了曾經的渾渾噩噩,現在風氣好了,收入多了,環境美了,大家伙是看在眼裡美在心裡呀!”躍進自然村村民畢某激動地說道。(楊凱波 李永大 楊竟煒 李明珠)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