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雲南探索

2021年01月05日08:26  來源:雲南日報
 

華坪縣金沙江沿岸芒果連片成林。 本報記者 張文峰 攝

長江經濟帶橫跨11個省市,養育了全國超過四成的人口,承載著超過四成的經濟總量﹔長江上游河段金沙江綿延1560公裡,穿越雲南省7個州(市),生態地位和區位條件獨特,肩負使命重大。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中,雲南責無旁貸扛起“上游責任”,把修復長江上游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保制度。一項項制度出台,搭建起雲南省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梁八柱”﹔一次次重拳出擊,老大難問題逐一破解,“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逐漸轉變﹔一個個硬招落地,制度力量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讓生態與發展互促共融、相得益彰,筑牢長江上游及我國西南生態安全保護屏障,雲南高站位,勇作為,態度堅決,措施有力,成效顯著。

頂層設計從單一制度到體系構建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5年來,中央3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定向領航,雲南應聲而動,與時俱進,在改革發展中著力管總管根本的制度性安排,不斷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並努力創新尋找制度性突破,為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和保障。

5年來,頂層設計、組織架構越發完善,發展路徑越發明晰。

從單一制度出台轉向制度體系構建,完成改革事項118項,完成率為100%﹔生態補償、河(湖)長制、農田水利改革、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生物多樣性保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一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突破性、標志性的制度相繼建立﹔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全省綜合考評和縣(市、區)委書記工作實績量化考核﹔《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去年7月正式施行,成為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首部綜合性、統領性、倡導性、促進性的地方法規。

雲南省高位推動、科學謀劃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實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雙組長”制,高規格推動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每年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和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相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安排年度計劃、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工作、審議有關重點工作方案﹔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雲南省出台《長江經濟帶發展雲南實施規劃》,並研究制定雲南省長江經濟帶森林和自然生態保護與恢復、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長江岸線(雲南段)開發利用與保護等專項規劃。

下好長江經濟帶發展這盤大棋,共治共享是制勝要訣之一。5年來,長江經濟帶省市間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制度供給和模式探索,生態共治力度逐漸強化。

雲南與重慶、四川、貴州聯合建立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共同致力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旅游宣傳推廣協作﹔與貴州、四川簽署三省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同步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凝聚起共抓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強大合力﹔四省市在跨界河流水污染聯防聯治、環境監測、信息交流通報等方面建立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環境聯合執法體系,助力省際交界區域生態環境提升。

5年來,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8.6%,空氣質量指標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全省六大水系265個河流國控省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比例為85.66%,比上年同期提高2.64個百分點﹔九大高原湖泊劣V類水體數量由2015年的4個減少為1個,洱海水質穩定向好,滇池水質為30年來最好水平﹔全省33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初見成效,金沙江沿線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破立並舉以創新提升治理效能

初冬時節,站在“萬裡長江第一港”昭通水富港遠眺,金沙江、橫江、長江三江在此交匯奔流,滔滔江水潤澤兩岸,孕育勃勃生機。

昭通是金沙江進入長江的最后一道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保護長江中下游生態環境的源頭防線,保護好一江清水,是使命所在和職責所系。如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考驗著當地政府的執政智慧。通過裝有水環境問題清單和視頻的U盤,給每個河長層層下達年度任務,對照考核,跟蹤問效……昭通“一個U盤下達河長令”的創新模式使河庫渠亂象得到有效整治,水清山綠的岸線美景逐漸恢復。

小U盤中裝“大治理”,是雲南省以制度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保護的一個生動縮影。長江經濟帶保護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出發統籌考慮。作為長江上游省份,雲南省著眼體制機制創新,瞄准金沙江、赤水河、九大高原湖泊等水環境重點區域,依托制度力量加大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和源頭治理,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以問題為導向,敢於真碰硬,全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

高度重視國家移交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建立問題台賬,制定整改方案,全面排查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和風險隱患,已整改完成29個國家移交雲南省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205個全省自查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從“減法”開始標本兼治,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礦庫污染治理“4+1”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雲南省長江經濟帶41個水站全部建成並有效聯網,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能力。

以制度護航,以最嚴舉措狠抓生態保護修復——

突破傳統治理模式,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條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帶頭擔任撫仙湖、洱海總河長,按時巡湖,各級各部門及時整改發現問題,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強化空間“一張圖”管控,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出台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實施細則,提出“18項禁令”堅決把最需要管住的岸線、河段、區域管住,堅決把產能嚴重過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環境風險突出的產業管住,嚴防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向雲南省轉移﹔去年7月1日起實施金沙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域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建立水生生物保護暨禁捕協調機制聯席會議制度,13個部門齊抓共管,推進退捕任務全面完成。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為綠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統籌安排中央和省級資金16.63億元,支持長江流域雲南省內涉及的7個州市49個縣(市、區)全部簽訂補償協議﹔優化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將補償獎勵范圍從7個州(市)擴大到全省范圍,獎勵機制基本實現全省覆蓋﹔積極協調落實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雲南與貴州、四川兩省開展2019年度跨省協議補償資金清算﹔探索建立河道水生態補償機制,鼓勵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上下游通過資金補償開展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滇池流域實現生態補償機制全覆蓋﹔省財政出資10億元參與組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成功發行專項債券1490億元,支持項目559個,有力保障了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重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滇池東岸位於金沙江流域,曾是昆明主要砂石料供應基地之一。過去由於礦山過度開採導致地形地貌被嚴重破壞,關停礦山后,生態修復難度大、歷史欠賬多、資金瓶頸明顯等問題都對修復工作提出重重考驗。昆明市創新機制,在中央補助3億元的基礎上,自籌20多億元資金解決了資金難題,順利實施了滇池東岸關停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項目,隨著推動市場化治理新模式不斷加碼,滇池流域“五採區”生態修復加速展開,目前已完成近萬畝的修復任務。

如今,隨著滇池東岸逐漸披綠,滇池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曾經千瘡百孔的礦山變身生態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片區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得到全面提升。這一切可喜的改變與靈活的體制機制、多樣化的資源再利用舉措密不可分,通過自然資源政策激勵,昆明市“財政資金引導、吸引社會投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成效初顯。不僅如此,省級層面還設立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進一步明確了礦山企業履行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的責任義務,礦山生態修復長效投入機制逐步建立。

鐵腕治江推動生態環保共治共享

行船在綏江縣向家壩庫區,一幅幅山水新城畫卷在眼前鋪展,城在綠中立,人在畫中游。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裡水上非法營運、非法捕撈等現象突出,水污染加劇,沿岸各唱各的調,加上執法力量散弱,難以形成有效打擊。2015年開始,一支由漁政、海事、公安、環保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庫區綜合執法大隊活躍在管轄水域,開展全方位、無死角巡查,嚴厲打擊水生態違法行為。

“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縣裡優先保障工作經費、設備、人員到位,開展監管執法手段更有效、底氣更足了。” 身兼綏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與庫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的周遠貴感慨。至今執法人員已出動2萬余人次,辦理各類行政處罰119件,對沿線違法行為打擊成效明顯。

在60余公裡外的水富市,衛星定位、無人機、地面監測構建“三張網”,實現了金沙江、橫江“兩江”流域智慧監管,整合8個職能部門組建“兩江”綜合執法大隊,並與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開展聯合執法,“兩江”流域“九龍治水水不治”的困局得到有效破解。

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敢於向違法行為“亮劍”,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對此,雲南省加快建設監督管理機制,嚴厲查處違法排污、岸線亂佔、“黑碼頭”、非法採砂等問題,進一步強化全流域管理﹔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銜接配合機制,探索建立“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審判執行機制,努力實現懲治違法犯罪、修復生態環境、賠償經濟損失的“多贏”﹔全省初步建立了三級法院的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成立了12個環境資源審判庭﹔與沿線省市建立司法協作機制,形成跨區域司法保護合力,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

在全省公安機關與生態環境等部門密切配合下,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審結環境資源刑事一審案件、環境資源民事一審案件達1.6萬余件,判處環境資源罪犯7412人。此外,雲南省還通過生態環境問題舉報電話、微信視頻舉報平台、每年攝制專題警示片等方式,繼續曝光全省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以問題整改倒逼生態環境治理取得實效。

沿著金沙江順流而下,處處可見山水人城和諧共融的生態之美,母親河的模樣已然發生影響深遠的巨變。快與慢、加與減、破與立、當下與長遠,多維度的制度成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成果和民生福祉,印刻在青山綠水中和張張笑臉上。新時代進入新發展階段,4800萬雲嶺兒女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奮發作為新征程,在構建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繼續努力作出新的雲南貢獻。(朱毅 段曉瑞 段毅)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