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勤為徑

2020年11月06日15:45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農活之余,呂存雄和妻子精心照料著姐妹倆種植的多肉植物(鄧楚瑜攝)

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鳴鷲鎮鳴鷲村委會石洞村,村裡目前在讀的16名大學生建了一個微信群。這16名大學生雖然就讀於不同的大學,但通過這個微信群,身處天南海北的他們能時時感受到濃濃的鄉愁。

雖然姐姐因參加了工作而退出了這個微信群,但呂天姿並不孤單,除了能和姐姐私聊以外,在這個微信群裡,能說上話的小伙伴還有不少。

這幾年在石洞村,呂家姐妹先后考上重點大學的話題被村裡人津津樂道。呂家姐妹的父母“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的堅定決心和姐妹倆勤奮好學的意志品質,成為了眾人學習的榜樣。

呂家姐妹的父親呂存雄和母親李翠芬今年同為45歲,是土生土長的石洞村人。“隻要娃娃讀書成器,再苦再累都值得。”辛苦了二十多年換來兩個女兒乖巧懂事、學業有成,這讓呂存雄和妻子很是欣慰。

多年前,因家庭條件困難,呂存雄和妻子初中畢業就輟學回家。上了大學后,姐妹倆不時會將受學校表彰、獎勵的情況告訴呂存雄和李翠芬。在為孩子感到驕傲的時候,兩口子回憶起自己讀書的時光,不禁心生感慨。“如果當時家裡能供我繼續讀書,我也不可能嫁給他了。” 李翠芬詼諧地說。

並非是老輩人不想讓子女多讀書,只是多年前石洞村的鄉親們很是貧困,許多與呂存雄夫妻同一年齡段的人因家庭條件不好而早早告別學堂。

曾經石洞村的條件有多艱苦?鳴鷲鎮煙葉收購站站長趙應輝對此記憶深刻。1996年,趙應輝讀大學二年級放暑假回老家時,他一個朋友的妹子嫁到石洞村。作為“后家人”,他參加了送親隊伍。“村裡沒有一條硬化路,住的基本都是土坯房。婚宴隻有五、六個菜,其中葷菜隻有一個,裡面的肉數得清數量。”

“讀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一般,即便當時家裡能繼續供我上學,也不一定能考上高中。”大伙問及過往時,呂存雄咧著嘴笑著說。相比丈夫,李翠芬短暫的學習生涯確實令人感到遺憾。李翠芬讀初中時的成績非常好,但因當時哥哥已讀高中,家裡的條件隻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無奈之下,她隻好放棄了學業。

1993年,呂存雄和李翠芬組建了小家庭。村裡總體貧困,這個小家庭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時間一年年過去,小家庭日子的起色不大。

轉機發生在2002年。這一年,石洞村在當地煙草部門支持下引入烤煙種植產業。煙站技術員對烤煙種植政策的宣傳讓呂存雄動了心。當年,小兩口種下了7畝烤煙,收入1.4萬余元。從煙葉收購站拿到這些錢時,呂存雄從路邊撿了一個破塑料袋將錢緊緊裹住揣在懷裡,直到交到妻子手裡。從此,小兩口認定了種植烤煙這條路。

看著種植烤煙帶來的穩定收入,呂存雄和妻子商量,不論多麼辛苦,不能再讓孩子們在學習問題上走老路。

父母給力,自己努力。2015年,大女兒呂天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昆明醫科大學藥學專業。2016年,二女兒呂天姿考取了大連海洋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去年本科畢業后又考取了四川師范大學的研究生。

從2016年到今年,呂存雄和妻子種植烤煙的收入超過了100萬元。依靠種植烤煙,這個家庭過上了穩定而富足的生活。兩個女兒出彩的學業,彌補了父母曾經的遺憾。

大女兒呂天慧去年大學畢業后,考取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年初疫情暴發時,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組建援鄂醫療隊,她第一時間向組織提交了請戰書。二女兒呂天慧目前就讀於網絡安全專業。雖然不懂啥是網絡安全,但兩口子堅信二囡學成畢業后,也會像姐姐那樣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石洞村目前在讀的16名大學生,絕大多數人的家裡多年來都種植烤煙。(鄧楚瑜)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