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裡的“養豬夫妻檔”

2020年11月05日08:50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蔣成會正喂豬。人民網 李發興 攝
蔣成會正喂豬。人民網 李發興 攝

人民網宣威11月5日電 (程浩)有段時間,蔣成會和妻子陳艷萍壓力大,整宿整宿睡不著覺。為啥?和建的1200平方米的廠房有關。

蔣成會家在雲南省宣威市羊場鎮兔場村——一個山區村寨,40歲的他原先和妻子在外打工,這幾年攢了點錢后決定單干。干啥呢?一番調研后,決定和一名相熟的老板合建紙板加工廠,他負責廠房建設,老板負責加工紙板,收益按雙方投入分配。

蔣成會沒給自己留后路,把自家僅有的一點積蓄投進去外,又從親戚朋友借,還從銀行貸款10萬元,建廠房的80萬元才湊夠。可誰也沒想到會出問題,廠房建到一半,合作做生意的老板公司倒閉,說好的一起干紙板加工廠的事兒泡了湯。

“當時借錢時家裡老人就反對,生怕有什麼差池,沒想到真遇上了。”蔣成會和妻子一時沒了主意,心情一下子降到谷底。咋辦?“砸鍋賣鐵也要干!”一想到外債累累,兩口子來不及沮喪,決定非要干出點成績。

可紙板廠干不了了,能干啥呢?昆明理工大學的幫扶干部和駐村隊員給兩口子帶去了好消息。

彼時,昆明理工大學定點幫扶羊場鎮3個行政村,兔場村是其中之一。借助高校資源,去年8月,學校幫羊場鎮引進了全國知名的新希望集團6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項目採用“集團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實行母豬、育肥分開飼養的“兩點式”養殖,旨在建立企業與農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

通俗點理解就是,集團公司免費為養殖戶提供豬苗、養殖飼料、藥品及技術支持,等豬出欄后,給養殖戶發放每頭285元的代養費。

蔣成會家新建的1200平米廠房可以改造成養殖場,且廠房離村子遠,不怕病毒感染。“條件都符合。”幫扶干部和駐村隊員找到正處在低谷中的蔣成會,問他是否有意向養豬。“可以啊!”打小就養過豬的蔣成會欣然接受了。

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干起來問題不少。由於廠房偏遠,供電是個問題,駐村隊員幫忙協調,與村委會和供電部門溝通,問題終於解決了。

廠房改造完成后,1000頭豬苗拉來,看著七八公斤的小東西,盡管兩口子像照看自家孩子一樣照顧它們,可廠房溫度調到多少,咋知道豬生病沒有……一連串小問題讓兩口子束手無策。還好集團公司及時派來獸醫,兩口子跟著學,慢慢知道了豬拉肚子、發燒、不吃東西咋治。

到目前這1000頭豬苗養了3個多月,已從剛送來的七八公斤長到八九十公斤,一個個膘肥體胖。再過兩個多月,等這些豬長到130公斤左右,兩口子就可以向集團公司交差了。

大概算一下,每頭代養費285元,1000頭就是28萬多元。一年能養兩撥,隻要不出大問題,經濟效益就是50多萬元。“這些錢都是純收入啊!”小兩口難掩興奮勁兒,他們計算著,不出兩年,一屁股債就能還清。

不止蔣成會,目前,新希望集團利用家庭農場代養模式,已和羊場鎮的6戶農戶簽訂了代養協議,另有2戶農戶即將簽約。同時,集團公司在羊場鎮佔地200畝的種豬養殖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中。

為了把豬照顧好,自打豬苗運來后,蔣成會和妻子在廠房旁建了幾間磚房,帶著兩個還沒上小學的孩子住了進去。這天晚上,夜幕降臨,滿天星斗,蔣成會喂豬,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在廠房外嬉笑打鬧,這樣的生活,倒也愜意。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