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燈光設計師朱丹:拉著兩車燈泡上高原

 

2020年10月27日08: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援藏燈光設計師朱丹:拉著兩車燈泡上高原

  2020年援藏,朱丹(右)和旦增(左)在《次仁拉姆》燈光對光編程現場。

  “有演員有觀眾、有演員站立的地方就稱之為舞台”。

  ----------------

  2005年,剛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湖南姑娘朱丹,隨國家京劇院京劇藏戲《文成公主》劇組第一次踏上了西藏這個遙遠而陌生的高原。那是她畢業后設計的第一部劇目,也成為第一個援藏的漢族女燈光設計師。當時的她並沒有想到,自己和西藏並不隻有一“劇”之緣。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對口援藏工作總體安排,以及藏劇團的自發邀請,國家京劇院近5年來選派了5人次參與援藏工作,朱丹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2019年、2020年,朱丹連續三年援藏。可以說,西藏見証了一個80后姑娘的成長,而她也見証了西藏這16年中的劇變。

  朱丹回憶:“2005年我剛畢業,也是劇團最小的員工,跟國家京劇院第一次入藏,那時候還沒有通鐵路。西藏經常下雨,一下雨,要是走到馬路上,一雙白色的球鞋就滿是泥,天天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刷鞋。經常前一刻還歡聲笑語,一會兒就聽到‘不好啦’,就是有同事高原反應暈倒了。首次感受到高原不但有那麼美麗的藍天白雲、翠綠的群山、奔騰的拉薩河水,還有特殊的氣候,挑戰普通人的生存……”

  《文成公主》的首演在西藏政協禮堂,朱丹給藏劇團的燈光前輩扎西隊長打電話,問拉薩有什麼燈光設備,還需要補帶什麼。扎西隊長告訴她:隻有筒燈和回光燈,其他基本沒有,所以都要帶!“我當時非常疑惑,一個正規劇場,還是政協禮堂,會沒燈嗎?”於是,朱丹拉了滿滿兩車的燈光器材,帶著疑惑上了高原。

  朱丹一直都記得,那天清晨,扎西隊長領著她去看燈光設備,“我驚呆了,一個破舊的庫房,塵土蛛網覆蓋著不到10隻回光燈,橫七豎八地歪躺在泥地上。這其中,還包括沒有燈鉤的、沒有燈泡的、燈泡壞了的……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才湊出5隻回光燈和十來隻筒燈——這是藏劇團所有的燈光家當”。朱丹問:“如果我不帶設備,這怎麼演出?”扎西隊長很有經驗:“我們下鄉基本白天,晚上就用碘鎢燈。”

  朱丹和同事們用電腦燈設計《文成公主》,用的是珍珠控制台,這是當時國內最前沿的燈光科技。開始裝台時,工人們要把電腦燈扛上去,就聽見“砰”的一聲巨響,觀眾席上方的天花板破了一個大洞。原來,這個劇場頂棚龍骨用的是簡易木頭,剩下部分用的是最薄的石膏板子,劇場沒有經費維修。所以,在這個劇場干活兒,不但要慢,更要小心翼翼。

  那一次演出,朱丹和藏劇團的同行分工燈光任務,那是高原上第一次響起了京劇的鑼鼓,第一次看到了一台聲光電俱佳、包裝精美的戲劇演出。臨走的時候,朱丹自掏腰包,為劇團留下了一批燈光的轉換插頭,因為這些小的線材設備在西藏是不容易買到的。

  2019年,朱丹再次來到拉薩,曾經的西藏政協禮堂早已拆除,藏劇團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劇場,嶄新的藏戲藝術中心矗立在藍天下。觀眾席用灰色的遮塵布覆蓋,藏式風格的台口框鑲嵌在舞台前沿,滿台的LED和電腦燈已經與國內一流劇團接軌。

  硬件已然完善,缺的是技術和人才。藏劇團團長班典旺久告訴朱丹,他們新買了一批燈具,還有國產MA控制台,但是沒有人會用。他希望朱丹在指導設計好《高原春雷》(后改名《次仁拉姆》)這出戲的同時,帶一帶團裡年輕的燈光師旦增。

  那段日子,朱丹把曾經給中央戲劇學院高職班的教程拿出來稍作修改,為旦增定制了他能聽懂的燈光課,半天理論,半天控制台實操。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旦增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而控制台全是英語單詞。

  但朱丹很有耐心,帶著旦增從日常的光影中,觀察光、認識光,測色溫、測照度,對比一天不同時候的光效。漸漸地,旦增的燈光技術、對光的認識都在提高。朱丹希望他慢慢地能獨立操作大型的戲劇演出,做一個有理論有情懷的燈光師。

  檢驗教學成果的時機很快到來了,今年5月,朱丹再次援藏。她和藏劇團溝通,大膽起用旦增擔當《次仁拉姆》的燈光操盤手。一開始,旦增非常擔心:“老師,我不行,我沒有操作過這麼大型的演出!”朱丹告訴他:“你可以的,你不會的地方我手把手教你!”就這樣,“師徒”倆一個一個按鍵地開始,一組一組按鍵地練習,剛開始編程的速度非常慢,半天都編不完一場,從早上9點到晚上12點,一待就是一天。

  朱丹介紹,一般要經過大學4年學習,和幾年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到劇團直接參與控台,“這樣有針對性的全是干貨的學習方式,與單刀直入式的師傅帶徒弟式的強化訓練,暫時化解了實際演出過程當中用人的恐慌,這離不開‘訂單式’援藏的好政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朱丹帶著旦增在西藏輾轉巡演《次仁拉姆》,每到一處地方,就根據劇場的實際情況來重新設計燈光方案。每次朱丹都讓旦增先來,她再補充,設備朱丹熟悉,高原干活的方式旦增熟悉,教學相長。

  在一個月的巡演中,藏劇團的演出場所從劇場到籃球館,從景區曠野到公園,再到流動演出車上,從城市到農村、牧區,足跡遍及阿裡、日喀則。朱丹說:“西藏下鄉演出有一個特點,都是正午開演,在炎炎烈日下鳴鑼開戲。對戲劇、對演出的虔誠敬畏的態度,令我們敬佩。熱情的觀眾們背著背簍、帶著馬扎一早就來了,為了搶佔有利位置,還有站在房頂和車頂的……”

  這讓朱丹重新認識了舞台,“有演員有觀眾、有演員站立的地方就稱之為舞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