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制片人孫昊:把一種情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

2020年10月20日09: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在一起》制片人孫昊:把一種情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

《在一起》的爆火,呈現出兩個緯度的創作亮點:短劇集,時代報告劇。

國慶期間,取材於抗疫期間真實故事的《在一起》一播出,即引起熱烈反響。收官之際,豆瓣評分高達8.7分。《在一起》的爆火,呈現出兩個緯度的創作亮點:短劇集,時代報告劇。

《在一起》採用單元劇的模式,10個單元(每個單元2集)均有不同導演、編劇及演員創作完成。《生命的拐點》《同行》《救護者》《方艙》《火神山》,聚焦於抗擊疫情時刻沖鋒在一線的醫療人員﹔《擺渡人》《搜索:24小時》《口罩》《我叫大連》《武漢人》,反映當疫情來臨時,普通群眾、基層服務工作者、志願者、流調人員及小商品老板等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同心抗擊疫情的努力。

而扎根於抗疫期間真實事件的劇情,又讓《在一起》成為一部“時代報告劇”。

《生命的拐點》中張嘉益飾演的張漢青院長接下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防治的第一棒,不顧自我身體病痛,守土有責、堅守重任﹔《擺渡人》中的辜勇(雷佳音飾)作為外賣小哥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為抗疫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樂彬(楊洋飾)聽聞家鄉有“難”,不顧艱難,千裡回鄉,與志同道合者《同行》支援一線。

《口罩》中的服裝廠老板梅愛華(海清飾)倔強而堅韌,不屈不撓地生產口罩解了抗疫燃眉之急﹔涂芳(劉敏濤飾)在最艱難的時刻把社區工作辦理得有條不紊……

日前,《在一起》制片人孫昊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回顧這部抗疫劇的創作過程,並探討了他對單元劇模式、短劇集生命力、時代報告劇的創作空間等問題的思考。

“‘時代’指的是我們要准確、迅速、及時地抓住時代主題、時代精神,‘報告’就是要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來進行藝術創作,所以它不僅是一個概念的創新,更是對整個創作過程中時代性、紀實性、戲劇性、藝術性的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孫昊說。

中青報·中青網:《在一起》10個單元,每個導演和團隊的拍攝周期多久?如何統籌?

孫昊:最快的單元大概是8天左右,最長的單元是14天,每個單元的拍攝時間根據它生產制作的客觀因素決定,場景復雜、零碎的,肯定需要更長周期,同時也要兼顧演員的檔期,很多演員都是在已有的工作計劃內抽時間來支援我們。

中間因為疫情反彈對人員流動造成限制,我們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拍攝場景盡可能“就近”,便於導演、演員和團隊拍攝。像《生命的拐點》在無錫,因為那裡有更適合拍攝的醫療條件﹔《救護者》是在象山搭了一個醫院,因為導演想用長鏡頭的敘述呈現方式,隻有搭景才能實現設想,同時也是導演經常工作的熟悉的地方。

從制片人的角度,我最要考慮的問題是兼顧好多方面的要求。往常如果做一部劇的話,隻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劇就可以了,但是《在一起》是10個單元,每個創作團隊,每個單元故事的風格和氣質也不一樣。我們既要兼顧創作的初衷,同時要考慮到導演的創作意圖,盡可能保護導演和主創創作的空間,同時也要考慮到主管部門對於播出的一些要求。

中青報·中青網:《在一起》是“時代報告劇”,這種類型劇未來還有沒有更多創作空間?

孫昊:我覺得是有空間的,這和觀眾對於文藝作品理解的變化有關。比如在B站上火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還有疫情期間的很多紀錄片,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說明大家對於這一類作品是特別有需求的。

這些作品不一定叫“時代報告劇”,它的呈現形式是盡可能還原真實,同時又能有一定的情感匯聚表達。我覺得時代報告有它自己的成長空間,包括以后它可能不僅僅作為重大選題的呈現形式,它也可能呈現為在紀錄片和電視劇之間的中間地帶——既還原真實,同時通過一定的戲劇加工和演員的演繹,把一種情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

中青報·中青網:今年幾部國產短劇集都獲得成功,你怎麼看待短劇集講故事的優勢和生命力?

孫昊﹔成功的短劇集有它的題材優勢和特點。比如《在一起》,除了時間緊任務重之外,因為想涵蓋整個社會在抗疫一線的方方面面,所以採用了單元劇形式。還有一些成功的短劇集是因為它的題材特殊性,比如說涉案懸疑,具有垂直領域的特征,用短劇集的方式可以在一定框架內展現內容。

目前看,短劇集是在特定的題材領域中有它的優勢,但它能否具有普遍意義?這是從內容創作上值得探討的問題。另外,在現有播出機制和商業模式上,它是不是具有復制的可能性?隻有足夠的收益,才有更多公司有動力再去做下一步,它是不是能夠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同時要考慮在播出機制上它是不是能適應現有的播出機制?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短劇集的發展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孫昊:現在一說短劇集就好像很“快”一樣,我個人認為還是要給短劇集的創作留多一點時間。劇越短,對於創作的考驗其實是越深的。有人說,《在一起》就是10部小電影,但我們每部“小電影”的兩集並不是按照拍電視劇的兩集模式去做的,而是要把它當成電影一樣的創作方式去做。因此,還是需要留給短劇集更大的創作空間、更長創作時間和更深的准備度,才能夠在短時間裡凝聚成比較好的視聽效果和故事講述效果。否則,大家都會覺得短劇就為了圖“快”,這並不是初衷。(記者 沈杰群)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