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視藝術精品力作奉獻人民(光影視界)

聶辰席

2020年10月16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以電視藝術精品力作奉獻人民(光影視界)

核心閱讀

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僅是電視藝術的本質屬性之一,更是其重要的文化使命

優秀傳統文化給了電視藝術創作者無窮的文化滋養和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電視藝術也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載體

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六周年之際,第三十二屆電視劇“飛天獎”、第二十六屆電視文藝“星光獎”評選於9月28日落下帷幕,一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的高品質作品受到表彰。這些作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藝術地再現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精神歷程,激蕩著電視文藝工作者勇攀文藝高峰的奮斗足音,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電視藝術發展成就的集中呈現,為文藝創作樹立了鮮明的價值坐標與品質標杆。

記錄偉大時代 反映人民心聲

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僅是電視藝術的本質屬性之一,更是其重要的文化使命。緊跟國家前進腳步、緊扣人民奮斗脈搏,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電視藝術作品的鮮明主題和鮮亮底色。

一是聚焦主題主線,用史詩性表達彰顯時代變革、弘揚民族精神。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需要文藝工作者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激勵億萬人民不懈奮斗。近兩年來,電視藝術創作者自覺聚焦主題主線,懷著記錄時代發展的使命擔當,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等重大主題,通過藝術的視角,從不同領域、不同側面濃墨重彩地展現時代的滄桑巨變,彰顯恢弘的史詩意味。

在本次獲獎作品中,電視劇《大江大河》描寫了幾位主人公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閱歷,折射時代轉折的宏闊圖景﹔《最美的青春》講述了一批有理想的年輕人響應祖國號召奔赴荒漠植樹造林的動人故事。電視紀錄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展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歷史存真,為時代立傳﹔《長江之戀》勾勒出長江流域日新月異的變化,將對母親河的深情與眷戀提升到生態建設的高度。這些作品通過對個體、民族、國家命運的深刻把握,描繪出歷史和現實的壯美篇章。

二是關注現實生活,用生動的影像展現普通百姓的奮斗和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隻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隻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

此次獲獎的電視藝術作品正是因為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反映人民關切、反映人民心聲,才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歡迎。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展現了急診科醫護群體救死扶傷的崇高追求與人文情懷。電視文藝欄目《閃亮的名字》演繹了很多平民英雄的光輝事跡,激發了人們對英雄的崇高敬意。電視紀錄片《海蘭江畔稻花香》講述了海蘭江畔群眾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擺脫貧困、共奔小康的生動故事。創作者在“身入”的同時更加“心入”“情入”,精准找到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得靈感,用生動的影像表現普通百姓的奮斗和夢想。

堅定文化自信 彰顯中國精神

近兩年來,電視藝術在堅定文化自信、彰顯中國精神方面,勇於擔當、主動作為,自覺為國家寫史、為民族塑像、為時代明德。

一是聚焦重大題材,凝聚人民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本屆獲獎作品,把愛國主義作為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在革命歷史書寫中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重大題材電視劇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在重現激揚歲月中樹立偉人和英雄的光輝形象,有力彰顯信仰的力量。《偉大的轉折》深入挖掘遵義會議和長征精神的內涵,用思想的光芒燭照新時代的征程﹔《外交風雲》首次生動而系統地展現了新中國的外交思想、外交風採和外交成就﹔《可愛的中國》講述了方志敏為革命事業不懈奮斗並最終從容就義的光輝一生。電視紀錄片《故園長歌(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展示了毛澤東同志的革命經歷、宏大志向和崇高品格。電視綜藝節目《跨越時空的回信》以紅色家書為切入點,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這些節目以更加年輕化的創新表達提升了傳播效果,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起到了在人民群眾中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引領作用。

二是深植文化根脈,讓電視文藝汲取深厚文化滋養。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近兩年,電視藝術創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讓觀眾在觀劇的過程中感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凝聚民族文化認同。

電視劇《老酒館》把故事置於時代風雲之下,將愛國情懷和文化之美植入津津有味的情節敘述﹔《情滿四合院》展現四合院裡的百態人生,彰顯美善品格和擔當情懷。電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第一季)》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讓“大國重器”的價值內涵實現了現代性轉化。電視戲曲節目《誰與爭鋒——京津冀河北梆子名旦大會》拓展和深化了大眾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認知。此外,一些劇作和節目注重歷史情境的營造,在場景、舞美、道具、服飾、禮儀等方面,致力於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讓傳統文化在故事和舞台中“活”起來,讓文化自信的光芒閃耀熒屏。優秀傳統文化給了電視藝術創作者無窮的文化滋養和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電視藝術也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載體。

堅持守正創新 推動精品迭出

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這既是創作者的追求目標,也應是優秀作品的遴選標准。本屆獲獎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內容各異,但都恪守精品原則,體現“三精”要求,注重質量內涵,是經得起觀眾推敲、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秀作品。透視這些獲獎作品,我們可以在電視文藝精品創作方面獲得一些啟示:

一是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挖掘找好選題。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電視劇《絕境鑄劍》從一支紅軍獨立營的成長折射出古田會議精神對人民軍隊走向強大的重要意義,昭示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為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嶄新的思路。電視綜藝節目《中國地名大會》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展現中華大地風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電視文藝欄目《經典詠流傳》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在藝術審美中闡釋人文價值。這些作品的成功都啟示創作者,要真正沉潛下去,從歷史寶藏和現實生活中找選題、搞創作、出精品。

二是通過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磨礪品質。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精品都是遠離浮躁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電視藝術創作者必須用誠意和匠心來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必須把創新貫穿到電視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中。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將豐富多樣的文化元素匯聚融合,舞台設計新意迭出,視聽語言精美絕倫。電視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生動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電視動畫節目《大禹治水》《絲路傳奇》、少兒電視節目《我同祖國共成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少兒晚會》將童真童趣與希望夢想融為一體,讓少年兒童暢享五彩斑斕的世界、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獲得愛國主義的教育。

三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機制保障。加大扶持引導,是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有力保障。圍繞重大時間節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廣播電視行業整合優勢資源,通過加大政策、資金、人才扶持力度,推動電視藝術領域在短時間內創作推出一批高質量作品,受到觀眾的普遍好評,如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電視劇《激情的歲月》《在遠方》等。這些作品為電視藝術精品創作提供了一條寶貴經驗:機制創新,可以為精品佳作的不斷涌現提供充足動力源。

當前,我國電視藝術迎來新的歷史機遇,肩負新的時代責任。作為電視藝術精品創作的風向標,“飛天獎”和“星光獎”將進一步發揮權威評價機制的導向作用,引領廣大電視藝術工作者自覺融入時代、真情擁抱時代,牢牢聚焦人民、生動表現人民,以聲畫記錄時代進步,用熒屏展現火熱生活,傾心奉獻更好更多精神食糧,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為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6日 20 版)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