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升級 昆明准備好了嗎

2020年09月22日08:26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限塑令升級 昆明准備好了嗎

  在篆新農貿市場,水果商販為購物市民提供塑料袋。記者黃曉鬆攝

  一些市民使用菜籃子買菜。記者黃曉鬆攝

  (數據來源:致公黨市委會昆明市場調研結果) 美編王麗娜/制圖

  逛一趟農貿市場,你會使用多少塑料袋?剛從篆新農貿市場買菜出來的劉阿姨舉著手中的袋子算了一下:“可不少。我來一次,一般會買兩到三天的菜。這次買的辣椒、青菜、花菜等蔬菜,袋子有5個。肉的袋子套了2個,這樣干淨些。還買了幾樣水果,加起來有10個袋子。”至於這些塑料袋的最終去向,劉阿姨說,一般會用作垃圾袋,倒垃圾時一起扔掉。

  劉阿姨的情況,是很多昆明市民使用塑料袋的縮影。

  7月10日,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強調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污染治理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8月26日,《雲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發布,明確從今年起至2025年,雲南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其中,今年率先在昆明市等地禁止或限制塑料制品產售和使用。“限塑令”升級,是否會讓塑料制品的使用率降低、讓市民的環保意識增強?塑料制品生產企業又該路向何方?

  使用現狀

  農貿市場是“重災區”

  9月15日,記者在位於茭菱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內看到,糖果點心、蔬菜、肉類、水果等攤位前,都擺放有免費的連卷塑料袋。市民在選購水果、蔬菜等時會隨手扯下一個塑料袋使用,購買肉、海鮮等食材時還會多套幾個,避免漏水。還有一些市民會專門拿一個塑料袋當作手套,拿取油膩或者濕的食物。“隻有放進塑料袋裡,才能稱重、貼價簽,也才能把東西歸攏好。”店員說,因為是免費的,有的顧客還會順手多拿走幾個塑料袋,每天至少得消耗掉七八卷這種塑料袋。

  在農貿市場,這樣的情況更普遍。在和平農貿海鮮糧油綜合市場,幾乎每個攤位前都挂有塑料袋,顧客來到攤位前,不管買不買,攤販都會扯下一個塑料袋遞過去。記者採訪的幾位商販,都表示沒有聽說過新版“限塑令”,也分不清什麼是可降解、什麼是不可降解。“我們一直都免費提供塑料袋,不然拿什麼裝菜?”攤販王大哥說,一些老年人會帶著布袋或手推車來買菜,但蔬菜和肉類還是需要用塑料袋分裝。而年輕人大多是下班后直接過來買菜,沒有塑料袋很不方便。

  近年來,外賣、快遞越來越成為塑料制品的“消耗大戶”,目前大部分外賣餐飲企業,在配餐時為了保証菜品的完整性以及方便配送,會在外包裝使用塑料袋。劉欣平時在家特別愛點火鍋外賣,火鍋食材都是用一個一個的塑料盒打包送來,一頓火鍋下來要消耗10余個塑料盒。因為愛購物,家裡的快遞數量也不少,紙質快遞盒可以直接回收給快遞驛站,但塑料快遞袋一般都是丟進垃圾桶。“有時候買衣服,會連套幾個塑料袋,這些袋子也不實用,隻能丟棄。”劉欣說。

  “您需要袋子嗎?”在藥店、小超市、餐廳,店員普遍會在結賬時問到這句話,塑料袋都是免費提供。隻有在一些大型連鎖超市、面包店等,才需要購買紙質袋或環保袋。

  主要症結

  沒有合適替代品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全國“限塑令”開始實施。而早在2001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昆明市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的管理辦法》。實施初期,“限塑令”在限制塑料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諸多問題隨著時間逐步顯現出來。

  近年來,隨著超市、農貿市場等執行“限塑令”的力度減弱,加上快遞、外賣等行業的興起,“限塑令”效果開始弱化,塑料袋的使用量呈指數倍增長。

  “塑料袋沒辦法收費,你收費了,就沒人到你這兒來買菜了。”在採訪中,許多經營者都對塑料袋收費表達出了擔心。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致公黨市委會曾就“限塑令”實施遇到的最大障礙,在昆明做過一項市場調研。調研結果顯示,29.3%的人認為是消費者沒養成經常自帶購物袋的習慣﹔23.1%的人覺得是由於缺少合適的替代品﹔隻有6.6%的人認為是由於商家擔心失去顧客(詳見圖表)。

  一次性塑料制品為何屢禁不止?市政協委員李艷娟認為,主要有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相關部門監管不力等。“對於‘限塑令’,此前存在執行部門不明確問題,而且停留在隻管消費環節、不管控生產源頭的階段,沒有辦法真正推行。” 李艷娟說。

  昆明一些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限塑”行動收效不太理想,一方面是沒有合適的替代品,另一方面是可降解餐具成本較高。一家知名餐飲企業負責人說:“可降解餐具比不可降解的至少貴三分之一,而且紙質飯盒的密封性不好,如果發生撒漏,很容易被顧客投訴、打差評。”

  記者了解到,由於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規定的塑料袋價格都偏高,很多商家都選擇便宜的超薄塑料袋,而這些塑料袋很多來自無生產資質的“黑作坊”。昆明主城區某街道負責人透露,轄區內一些已被整治的“黑作坊”,就是將塑料制品回收后,簡易處理成顆粒,再轉賣給生產企業。這樣生產出來的塑料制品不僅不符合標准,還極易造成環境污染。

  “最開始,塑料袋的發明,就是為了替代紙袋,減少樹木的砍伐。然而,由於塑料袋越來越便宜和容易獲取,大家隨手丟棄才導致了白色污染。”雲南省包裝行業協會會長朱躍昆認為,比起限制生產更為重要、更為迫切的,是如何解決塑料袋的回收、分解問題。

  餐飲企業

  不主動提供塑料餐具

  星巴克、麥當勞等西式餐飲連鎖企業在“限塑”方面走得較快。在昆明一家星巴克店,店內提供的吸管、杯子、隔熱墊等均為紙制品,可直飲杯蓋為可回收材料。“公司總部早就宣布,2020年在全球范圍內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星巴克中國有關人士表示,到去年底,全國門店已經100%完成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換。

  同樣,今年6月底,麥當勞中國也宣布,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麥當勞的堂食和外帶已停用塑料吸管。

  面對“限塑令”,中式餐飲企業還在探索。“我們從去年開始,就不主動提供打包盒,盡量鼓勵顧客‘光盤行動’。如需打包,提供的也是紙袋。”南亞置業怡心園宴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在積極尋找可替代餐具餐盒,包括紙漿飯盒、牛皮紙飯盒。

  雲南傣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來響應“限塑令”:外賣打包盒統一更換成紙質﹔店內使用自己的骨碟、飯碗、茶杯、筷子,不使用一次性套碗,減少拆封一次性套碗時所產生的塑料垃圾﹔廚房減少保鮮袋使用,改成可循環使用的保鮮盒﹔店內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客人就餐時,我們會跟客人核對菜品數量,過多的話會提醒客人刪減菜品,盡量做到‘n-1’的點菜方式,減少客人餐后打包的概率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該公司負責人說。

  位於高新區內的一家輕食沙拉店,從去年以來就用紙質打包盒和可降解塑料袋配送外賣,餐具也用紙質包裝。該店店長說:“我們主打的就是健康飲食,使用環保方式配送外賣,顧客更能接受。我們的可降解塑料袋都很好看,很多顧客都會循環利用。”

  另外,昆明多家連鎖超市正在積極“減塑”“限塑”。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商超在店內醒目處宣傳、倡導消費者自帶購物籃、循環使用購物袋。在家樂福、沃爾瑪,已向市民有償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環保購物袋。安寧市溫泉街道碧玉自選商場正在積極推廣使用環保袋。該商場負責人說:“我們已經推行一段時間了,盡管是有償使用,但顧客都很支持,也有顧客自己帶布袋來。”

  作為“限塑令”的重點監管區,餓了麼、美團兩大外賣平台近年來也在探索最優方案。打開美團外賣App,在下單前可以進行“無需餐具選項”,引導用戶下單時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時為提升商家執行率,該平台實施了《無需餐具商戶規則》,讓消費者與平台一起監督“無需餐具”環保訂單的商家執行情況。

  生產廠家

  訂單減少到十分之一

  “‘限塑令’對我們塑料企業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昆明官渡區創新塑料廠阮經理介紹,他們是一家生產傳統塑料袋的中小型企業,主要為超市供應塑料袋。從2007年首次“限塑令”發布以來,超市對塑料袋的需求就逐步下降,目前供應量已降到2007年的十分之一。

  阮經理回憶,10余年以前,昆明市塑料制品市場缺口很大,由於傳統塑料袋制作工序簡單,價格低、重量輕、容量大、利潤高,曾經受到塑料行業的熱捧。近年來,隨著“限塑令”的深入推進,傳統塑料袋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

  然而要轉型並不是件易事。阮經理說,目前市場上主要使用的可降解材料有聚己二酸(PBAT)、聚乳酸(PLA)、秸稈作物等,比起一般塑料袋的原材料費用貴出一倍多。有媒體報道,“限塑令”推出后,聚乳酸迅速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原本4萬元一噸的聚乳酸,現在一個月就漲了1萬元。原本供大於求的市場,變得一貨難求。

  “可降解塑料袋不僅原料貴,因為厚度較厚,所需要的原料更多,成本就會多出很多。”阮經理表示,除了成本等因素,可降解塑料袋還存在材質不穩定、保質期不長、產品運輸存儲的便利性不佳等問題。

  盡管如此,在升級版“限塑令”的推動下,可降解塑料袋的訂單需求還是在不斷增加。記者在電商平台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銷售情況時,很多店主表示,近一個月以來,咨詢購買、詢價的特別多,可降解塑料袋的訂單上升明顯。從全國范圍來看,可降解塑料市場早已對此作出了反應。天眼查關於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年度注冊數量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7日,我國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的注冊總量已由2008年的4萬家增長到17萬家,增長4倍。今年以來,新增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12%。

  目前,昆明官渡區創新塑料廠正在籌建一個生產降解原料的車間,已投入4台新機器,准備生產可降解塑料袋。

  除了傳統塑料袋加工廠,雲南恩典塑業有限公司、雲南昆發塑業有限公司等大型塑料制品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轉型。兩家企業負責人都表示:“盡管目前我們所生產的工業塑料制品、塑料編織袋等並不是‘限塑令’的重點管控區域,但也需做好准備,適應政策和市場變化。”

  最新進展

  昆明新版“限塑令”征意見

  “與10多年前的‘限塑令’相比,新版‘限塑令’規定更加全面,也更嚴格。特別是對餐飲、酒店、電商等各個行業做了細化,同時明確了2020年、2022年和2025年3個時間節點,讓‘限塑令’的執行更具緊迫性。” 李艷娟認為,新版“限塑令”具有系統性、協同性和有序性的特點,基本涵蓋了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體現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於建立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

  朱躍昆建議,建立一個從塑料生產、銷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態鏈,用更加多元的市場手段,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控制白色污染。從鏈條前端的回收來看,首先要倡導消費者進行回收處理,其次,對工廠、居民提供的廢棄塑料,要進行流向監管,保証由正規企業回收處理。可以引導扶持成立專業回收企業,定期派車前往居民小區,同時鼓勵大型電商共享快遞盒,減少包裝污染。

  “新版‘限塑令’的出台,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昆明市餐飲與美食協會秘書長周復始說,“限塑令”發布后,協會已在全市餐飲行業發出倡議,號召企業積極響應,使用環保材料作為打包盒。但目前,餐飲行業面臨的經營壓力不小,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周復始呼吁,一方面,餐飲企業要與外賣打包盒合作供應商溝通,尋找新的替代品﹔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公眾知曉、接受“限塑令”,讓市民願意為環保“買單”。

  如何讓新版“限塑令”落地、落實呢?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各相關部門將細化方案、形成合力,同時,落實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分步驟、分領域逐步擴大政策實施范圍,積極穩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整治工作。目前,昆明市新版“限塑令”正在征求意見中,不久就將發布。

  “關鍵在於公共意識的轉變,‘限塑令’關系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未來,隻有人人參與才能產生效果。” 李艷娟說。(陳雯)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