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窮窩”換“窮業”  穩得住能致富

一一保山市龍陵縣易地扶貧搬遷一線見聞

2020年09月08日14:35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從“搬得出”到“穩得住、能致富”,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搬出深山天地寬,龍陵縣326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600戶同步搬遷戶告別故土,搬遷到42個移民安置點迎來新生活。

后續扶持“換窮業”

“我和老伴到褚橙基地管理2500褚橙,每年的管理費和銷售提成有8萬多塊錢,比在家盤田種地強多了。”2016年,年過五十的楊國志全家6口人從高寒山區移民搬遷到勐糯鎮寧馨小區定居定耕,楊國志和妻子被招到褚橙基地打工。2014年10月,勐糯鎮建設3萬畝柑橘水果產業基地,已種植褚橙1萬余畝,建成育苗基地1個,有機肥廠1個,2019年產果8000噸,創產值5000萬元,已吸收1000余名農民到基地務工。

易地扶貧搬遷實施以來,龍陵縣秉承挪窮窩只是手段,扶上馬送一程,做好后續幫扶,激發內生動力,才能真正讓搬遷群眾“換窮業”的理念,大力推進集中安置區(點)與產業園區(集鎮)“兩區同建”。因地制宜建設小集市和中心村,發展種養加工業、旅游、“四小”產業、電商等扶貧產業。目前,依托石斛產業和滬滇扶貧合作項目在移民安置點建成了15個扶貧石斛楓斗加工廠,建成以移民為主的小集市(鎮)、集市、中心村11個,全縣42個移民安置點都建在產業鏈上,為每個貧困搬遷戶制定了幫扶“四不摘”計劃,一戶一策、精准幫扶,找准穩定脫貧渠道。

“起初有人擔心不能留下來、穩得住,如今,許多搬遷過來的人和我一樣,在家門口的產業園區找到了工作,每天騎‘電毛驢’10多分鐘就能上班。”移民阿加雲說。2017年,阿加雲一家從距離勐糯10多公裡的從崗村,搬到了集鎮內的寧馨小區移民安置點,政府資助購置了一套110平方米的套間房,全家4口人住上了新樓房,妻子在集鎮一家超市打工,兩個孩子上學就在家門口,全家洗腳上田當上了“新市民”,過上了城鎮人的生活。

供圖

脫離了貧困,遷出了幸福

阿昌族移民趙祖院夫妻兩最近心情特爽,生豬出欄價持續走高,肥豬出欄價從8月份每公斤34元漲到目前每公斤36元,2月齡仔豬出欄每公斤達160元,昨天賣了20頭仔豬收入3.5萬余元,買豬人每天都要來幾撥,今天剛簽了賣30頭肥豬的訂單,“搬遷到交通便捷的興昌園還搬對了”趙祖院說。

趙祖院一家4口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到興昌園住進磚混結構一正一廂房屋,室內擺有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添置了摩托車、農用小卡車、小轎車,在扶貧專項貸款扶持下建起了存欄生豬80多頭的養殖場。談到新家園,趙祖院喜上眉梢,“搬遷到這裡后,水泥公路直達新村,出行也方便,駕車到縣城一個多小時。而且政策給力加上我的運氣好,2018年開始養豬就遇到豬價一直上漲,去年就把欠的債還清了,今年又投資擴大了養豬規模,抓住商機再賺它一把,把日子過得更好。”

搬離了貧困,遷出了幸福。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了動力,搬出了活力,贏得了民心。龍陵縣移民新村水、電、路、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齊全,一分吃菜園、一畝當家田、一個柴火(自留)山、一個畜圈欄(養殖小區)、一張信息網、一項技能訓、一個就業崗位和一個單位幫的“八個一”配套全部完成。興昌園移民新村共安置龍山鎮移民103戶,其中:阿昌族67戶,建檔立卡戶84戶。每戶移民建起了一正一廂磚木、磚混結構的住房,建成了文體活動設施,依托烤煙、石斛、肉牛等產業,每戶移民有了2至3個致富產業。

“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農家樂業主趙興敬不由感嘆。趙興敬夫妻倆都是阿昌山寨的“鄉村大廚”,老家鄰裡鄉親有紅白喜事都請他倆掌勺,贏得了好人緣。搬遷到坐落在龍川江畔的興昌園后,夫妻倆的廚藝有了用武之地,開辦了以阿昌特色菜肴為主的“農家樂”,主打菜是野芫荽煲土雞、干腌菜煮江魚,農家樂的煙火氣燃起了致富夢想,小店裡香味四溢,不但本地居民常來光顧,毗鄰的騰沖、芒市的食(游)客也聞香而來,生意火爆。摘去“窮帽子”的趙興敬即興編了一段順口溜:“九月裡來艷陽天,公路修到新村邊﹔新房新樓拔地起,興昌園裡幸福樂。”(雷 華)

(責編:朱紅霞、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