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改出新生活

2020年09月08日08:28  來源:雲南日報
 

“沒有黨和政府的積極推動,我們小區就不可能改造成現在這種好在的樣子。”峨山縣練江南苑小區居民廖長明說,“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環境,動員其他住戶一起維護好小區的干淨整潔。”經改造后面貌煥然一新的練江南苑小區是峨山縣第一批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據悉,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一期工程共涉及22個老小區54幢樓房1104戶居民,改造面積7.48萬平方米。

峨山縣老舊小區大部分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不同程度存在建筑物年久失修、設施不配套、小區內功能不齊全、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突出,以及物業管理不完善不到位等問題,市民對改造的呼聲較高。為切實改善老舊小區居民生活環境,峨山縣緊貼居民生活需要、利益訴求和服務需求,以黨建為引領,進一步整合轄區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因地制宜開展老舊小區改造,不斷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了解決老舊小區改造中的資金、技術等問題,峨山縣成立由縣住建局黨組、雙江街道黨工委、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柏錦社區等為成員單位的黨建聯合體,負責統籌調度資源、提出改造方案,通過設計先行,用數字化技術把規劃圖紙變得更加形象直觀,讓老舊小區居民的需求能夠通過“點菜”的方式得到滿足,同時制定推進措施、協調解決問題、研究治理方法。

由於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個新生事物,群眾對改造工作了解得不多,有的市民抱有不支持、懷疑、觀望等態度。為使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峨山縣充分運用駐區單位及黨員“雙報到”“雙報告”成果,把改造小區劃分為6個片區74個網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壓實31個黨組織、200余名黨員和6個網格責任單位責任,深入涉改居民家中耐心做工作,向業主說明相關政策、改造內容及改造后的宜居環境,並征求居民的意見建議。在充分做好思想動員工作的基礎上,向居民發放民意調查表1064份、收回963份,匯總意見建議56個,以高於90%的支持率確定了改造方案。2019年12月31日,投資3200萬元的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啟動。

改造中,採取黨建聯席會、民情懇談會、問題調處會等形式,讓社區居民在與街道、與施工方溝通協調,化解矛盾糾紛中激發居民對小區建設和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小區居民對新的管理模式有認同感、歸屬感,使老舊小區改造實現“脫胎換骨”。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力提升黨組織在老舊小區和小區治理中的話語權,堅持群策群力,形成‘街道統籌、駐區單位推進、黨支部實施’的聯合管理體制,是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峨山縣委書記張燕華說。

拆除圍牆

有效密切小區鄰裡關系

每天下午,練江南苑小區年近八旬的居民方順英都會坐在家門口的涼亭裡和十多名同齡人談天說笑。“以前她老說要跑回老家去,說沒有伴,現在好啦,天天在這裡和大家聊天,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方順英的兒子開玩笑說,老舊小區改造得到實惠最多的就是自家愛聊天的媽媽。

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一期工程主要實施原老舊小區圍牆及兩違建筑拆除、綠化亮化美化、雨污管網鋪設、改造增設停車位以及水電路氣通訊“五網”鋪設等工作。為強化改造后小區的長效管理,峨山縣充分整合現有存量資源,全面整理既有邊角地和碎片地,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拆違拆臨各項工作,全面拆牆透綠,拆除圍牆近2000平方米、老舊大門400平方米、花壇5000余平方米、臨違建筑440平方米﹔整合閑置公共用地,盤活小區停車資源,規劃停車位600多個,淨增330余個﹔全面推進雨污分流,埋設雨水管2537米、污水管2638米﹔推進一體化配套附屬設施建設,埋設通信線路6345米,天然氣2659米﹔新建休息涼亭9個,長廊2個、單車棚14個、移栽喬木463株,綠地率達24%,淨增11.5%。

通過治理,老舊小區的安全隱患得以消除、治安防控更有保障、消防設施更齊全、小區秩序更井然、整體環境顯著提升,小區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問題得到根治,困擾居民的停車難、停車混亂問題得到解決,小區資源得以盤活、高效利用,已改造小區居民受益、房屋升值、小區居住環境提升,同時為實現“海綿城市”“智慧城市”打下重要基礎。

在打破小區圍牆整合為“大小區”的同時,還有效密切了小區鄰裡關系。讓居民在溝通聯絡過程中,相互認識、熟悉,再造小區熟人社會,增進了鄰裡和諧關系,讓小家融入大家,文明城市創建步伐更快。

創新理念

補齊社區治理短板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峨山縣採取“財政投入+社會投入+小區資產盤活”的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改造投入,創新管理理念,切實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功能,探索黨建引領小區治理長效機制,填補管理“真空”,實現從“無人管”到“合力管”。

引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小區道路採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建設水循環利用系統,解決積水及資源再利用問題。下一步,還將引入智慧管理理念,實施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充電樁、門禁掃碼識別系統、停車位感應設施等智能化硬件建設,啟動智慧停車系統建設。

引入多元化服務理念,協調駐區縣稅務、保險公司、民政等單位8間閑置用房,建設小區黨員活動室、黨群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等服務活動陣地。通過構建黨群服務圈,讓居民不出小區便能享受生活服務、休閑放鬆,滿足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多元需求。積極協調通信、電力、供水、天然氣等社會資本參與共建,解決項目推進中的技術難題。

鼓勵物業管理公司提前介入,做好前期日常安全巡邏等工作,確保項目竣工后的有效銜接。同時,引導業主委員會對小區內600多個車位使用權出租,出租年限20年,贈送10年,租金收入全部用於彌補老舊小區建設缺口資金,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提升服務“溫度”,從“零星化”到“精細化”。充實黨員服務群眾隊伍,一批在職黨員、離退休老黨員成為聯系群眾、宣傳動員、信息採集等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信息採集、環境保潔、扶貧幫困、鄰裡互助等方面,運用自身資源優勢,發揮積極作用,使得社區服務更加精准。

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小區黨支部引領,“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小區物業公司”四方聯動的治理機制,推進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交叉任職,建立協商議事機制,廣泛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協商解決矛盾問題,共同服務小區居民。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化解在一線、消除在萌芽狀態。

將黨建網、“三創”網、綜治網、城市管理網、消防安全網等融合為“一張網”,構建“多網”融合運作模式,實行組織共建、信息共享、陣地共用、活動共辦、事務共商、干部共抓、品牌共創。

以政治強引領、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強教化、以自治強活力、以智治強支撐“五治結合”,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鍥入社會治理內核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四要素,構建組織、制度、運行、評價和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實現由傳統的“行政管控”向“自我管理”轉變,把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成為幸福工程、民心工程、安全工程、民族團結進步工程。

一期工程只是峨山縣老舊小區改造的一部分,目前,涉及27個小區,59幢居民住宅樓,1042戶3126人,10.78萬平方米,預計投資4600萬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今年10月完工﹔涉及52個小區,198幢居民住宅樓,1644戶4932人,22.57萬平方米,預計投資16356.80萬元的三期工程計劃於2021年3月開工,同年8月完工。

“人民群眾想什麼,我們就要干什麼。”這是峨山彝族自治縣黨員干部的朴素追求,也是峨山縣委、縣政府踐行初心使命的行為准則。而老舊小區改造,則是峨山縣踐行這一初心使命,察民情、順民意、遂民願、解民憂的一項具體實踐。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