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冬:電影創作要抒寫國家歷史

2020年09月01日09:4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於冬:電影創作要抒寫國家歷史

經歷了疫情的磨礪與考驗,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夢圓·奮進”為主題,創造性地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造了不少熱點。“雲上北影節”消融了時空的阻隔,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影視盛典。在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記者專訪了博納集團董事長於冬,他談了今后新主流電影該如何發展。

於冬回憶這半年的心境,真是百感交集,“整整6個月,對我們電影院的同行來講,非常焦慮,或者說是無奈”。北京電影院開始為正式復工做准備的那一天,於冬也去博納影院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原計劃春節檔上映的《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海報還未來得及撤下,展現新年氣氛的紅燈籠依舊高挂……現實和半年前的畫面在於冬腦海裡來回切換。“電影院的小伙伴們精心為春節檔布置的過年氣氛,還有准備的那麼多爆米花、可樂等都過期了,都要倒掉。除了直接的損失之外,更多的是一種難過。”於冬唏噓。不是親歷者,無法真正體會那種感受,但於冬觀察到了。他說,得知電影院可以恢復放映的時候,身邊管理影院的伙伴們熱淚盈眶。對他們來說,這是失而復得,有的影院經理甚至自發在復工當日准備了年卡或終生觀影卡給第一個到店的觀眾,“他們非常珍惜這一次觀眾回來的機會”。

“我覺得這代表了電影院久別重逢的激動和感激。”於冬感嘆。影院重啟是第一步,但要完全恢復不能僅靠情感,於冬分析:“電影院恢復到去年同期的水平,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作為電影頭部公司,於冬認為當下最緊迫的事情是催促電影創作團隊,尤其是頭部的電影創作力量,盡快投入到創作中來,加快恢復上游制片端的復工復產。“國外疫情還比較嚴重,歐美主流的電影制片公司比中國公司更晚復工復產,這將會造成明年下半年國外進口影片出現斷檔期。電影制片公司的老板們,要發揚企業家精神,克服重重困難。資金要多想辦法籌措,劇本要多精心打磨,一個導演完不成,就多請幾個導演。大家齊心互相幫著出謀劃策,力爭把每一部電影都打磨成精品力作。”

在疫情影響下,電影院停擺后諸多影片成為庫存,諸多中小影視企業都面臨現金流短缺。於冬坦言,現在行業外的熱錢消失,反而更需要電影行業內生循環的增長,“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隻有拿出好作品讓觀眾回流,讓市場逐漸良性循環。否則觀眾逐漸分流,電影院關店速度還會加劇”。疫情暴發之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人間冷暖,生離死別。“電影人應該把這種情感的碰撞藝術化地展現在銀幕上,當很多年以后,大家回望2020年,會更加感懷。”於冬說。

近年來,博納先后推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等新主流大片,六部影片累計票房突破了100億元。講好中國故事、塑造英雄形象、抒發英雄情懷,濃墨重彩地抒寫國家歷史,在於冬看來,這都是新主流大片的創作方向。與此同時,還要融入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科技力量,把敘事語境和年輕人的審美趣味相結合。

記錄時代,是電影的責任。就在武漢“解封”的第一天,博納派出工作團隊深入抗疫一線,為電影《中國醫生》進行前期採訪。《中國醫生》將會是一部全景式展現中國抗疫的影片,將追求每一個細節的極致真實。這部影片將與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一起,作為博納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影視作品於2021年推出。

疫情之后,行業各環節的成本也在下降,導演、創作者主動降低酬勞。於冬透露,正在拍攝《中國醫生》的團隊,人工成本是當時拍《中國機長》時的七到八成。於冬表示:“成本降低,工作的時間卻更長了。過去一個導演拍一部片子可能前后都有戲,現在沒有那麼多戲了,他會更專心地投入到項目中去。”據了解,《中國醫生》聚焦以鐘南山為代表的醫生群像,取材援鄂醫療隊的故事。“我相信在這個特殊時期,醫生、護士和病人,他們的反應都是最真實的,我也相信這部電影會反映出最真摯的情感。”於冬相信,當電影播出時,回頭看2020年的春節,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牛夢笛 張進進)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